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革”初期的血统论之争郭文亮血统论原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世袭等级制度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袭等级制度早已寿终正寝,但血统论的反动影响却并没有因此绝迹。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年代,这种反动的血统论又以新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大地上,一度发展...  相似文献   

2.
抗争者的冲突:遇罗克与联动的论争■印红标北京青年遇罗克是“文化大革命”中与血统论抗争的斗士。他撰写《出身论》等文章,向血统论宣战,义无返顾地为受血统论压迫、歧视的青年争取平等的权利,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被誉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划破夜幕的陨星”。...  相似文献   

3.
陈长峰 《传承》2008,(14):86-87
本文在把现今已收集到的各种史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对"血统论"风潮的批驳、造神运动的抨击、毁灭文化的倒退行为的驳斥、"文化大革命"运动本身的理论性反驳等四个方面对"文革"时期普通知识分子的抗争进行了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付秀荣  ;王春娇 《求索》2008,(5):72-73
“自然”是老子文化观的核心,老子一方面批判反“自然”文化,另一方面倡导“自然”文化。老子“自然”文化观对今天的文化发展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无为而无不为”:文化发展的原则;第二,“守中”、“知常”:文化发展的方法;第三,“重积德”:文化发展的道路;第四,“重食母”:文化发展的根本;第五,“行不言之教”:文化教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把现今已收集到的各种史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对"血统论"风潮的批驳、造神运动的抨击、毁灭文化的倒退行为的驳斥、"文化大革命"运动本身的理论性反驳等四个方面对"文革"时期普通知识分子的抗争进行了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老子》一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对《老子》作些综合性的文化史的考察,就正于方家学者。 对中国文化史前史的考索 我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有一段并无信史可稽、仅为后世所传的“史前史”时期。西周之前的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久远的初民生活斗争和意识形态可以从现存的先秦典籍中得到曲折的断续反映,其中《老子》是一块无价之壁。  相似文献   

7.
李程 《人民论坛》2012,(35):198-199
和谐是科学发展观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老子《道德经》中就有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老子认为,和谐社会主要取决于执政者。如果执政者能具有"道"的品质,实现无为而治,并能得到百姓信赖和拥护,那么社会就必然走向和谐。老子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师晓霞 《新东方》2006,(2):35-38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作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长期存在,但是在中国民族心理的形成过程中,道家的影响恐怕不亚于儒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鲁迅先生就说过,中国文化的根基是道家思想。其实,儒道两家在中国长期共存共荣、相生互补,共同承担着社会主流思想的角色,塑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而论,道家的影响也不逊色于儒家,甚至西方人对老子的兴趣要甚于孔子。一本《第五项修炼》在西方引起巨大反响,一时也风靡中国,但细看其要点正是老子的理念。西方人如此钟爱老子,有学者解释是因为孔子讲伦理,老子讲智慧,西方人似乎对智慧…  相似文献   

9.
张天本 《传承》2009,(10):72-73
老子的军事哲学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老子以后的兵家从老子思想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古代兵学文化。老子的战争理念带有和平主义的理想化特征,寄希望于统治者加强个人修养,少私寡欲、实行无为、守柔、谦下来消除战争的根源,使百姓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苏瑗 《公民导刊》2011,(9):52-53
在中共党史上父子两代同属彪炳千秋大人物的,就有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父子仨,正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矣!生前的沉雄令了解他们的后人扼腕不已,身后的不朽让父子两代足以永立世界英雄之林。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军事哲学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老子以后的兵家从老子思想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古代兵学文化.老子的战争理念带有和平主义的理想化特征,寄希望于统治者加强个人修养,少私寡欲、实行无为、守柔、谦下来消除战争的根源,使百姓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读书偶感     
偶翻《道德经》.便去查阅老子的资料,可遗憾的是,老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两大哲学流派之一道家的鼻祖,其身世、生平事迹,远在汉代司马迁那里就已经很茫然了。《史记-老子列传》为他作了一个四百多字的传记.而且其中有许多揣测性的词语.所以对老子的生平后人只能知其大概。书店里有关老子的传记也只能是带有演义性的传奇了。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中央电视台录制了郑和下西洋的电视剧。但,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日志,  相似文献   

13.
王慰 《求索》2012,(2):128-129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诉求之一,这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公平正义"的社会思想。本文从老子"公平正义"思想的哲学基础、道德修养、政治手段、现实保障四个方面进行的挖掘和诠释,以期为当代以和谐社会为核心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徐同来 《传承》2010,(24):150-151
孔子、老子作为儒、道两大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的思想对我国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和老子皆论述了"道"这一概念,并且孔、老之"道"最后是发展到了殊途同归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黄位刘 《当代广西》2005,(11):30-30
前不久,贝尔格莱德出版发行了塞尔维亚语的《道德经》(亦称《老子》),该书一上市就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很快便告罄。一本外国哲学书如此畅销是十分罕见的。其实,西方人早就把《老子》翻译成各种文字了,至今为止,各种外文版的《老子》已有250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种新的译本问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老子》了。中国的崛起,需要其他国家的深切理解。而除了经济,文化也是一种重要和不可忽视的软力量。然而,在国外有可观的  相似文献   

16.
<正>张连珍主持11月2日上午,省政协举行第49期"名人名家讲座",省政协主席张连珍主持并讲话。讲座中,当代著名作家、国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讲座引经据典、分析深刻、阐述精妙,给人启迪和帮助。张连珍在主持讲话时说,老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思想内涵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至医学等诸多方面,思想玄奥精深、义理博大、影响深远。我们一要继承弘扬老子独特的辩证  相似文献   

17.
史德新 《求索》2010,(5):112-114
老子的守中思想和儒家的中庸之道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历史精神和文化思想的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中庸之道,学界过去多认为是儒家的思想理论,但也有人认为中庸之道脱胎于老子的守中思想。老子的守中思想及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中庸之道都是在前代思想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完成的哲学成果。它们在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本质内涵、标准和主张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此意义上,中庸之道并非像普遍认为的那样,为儒家所独创。但从本质上说,守中思想和中庸之道是中和观念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不同发展阶段,它们拥有很大共性的同时也具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沈善增 《传承》2011,(7):66-67
古往今来,人类文化以价值取向定位,只有崇德文化与崇力文化两大种。中华文明之所以优越,就因为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明确提出了"道德"的概念,确立了崇德文化话语。但《老子》所言之"道德",与今天使用的与"法律"相对而言的"道德"概念有所不同。今天所指"道德",在古时属于"礼"的范畴。"道德"属于伦理范畴,但处于伦理的高端,"礼"则属于伦理的底线。今天通常认为"法律"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其实"礼"(游戏规则)也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只不过这是一种文化观念的底线。崇德文化之"德",使用的是"道德"的古义,或谓"本意"。  相似文献   

19.
杨师群教授的论文《老子政治思想批判》深入批判了《老子》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实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扬弃和开新的学理探索。“杨文”的批判对象指向比较模糊,在批判中存在多重逻辑,个别论断有失公允。一是把理论与实践、价值与事实相混同,有断章取义之嫌;二是以现代学科分化视角审视《老子》思想,不予以历史的分析,有苛责古人之嫌;三是没有辩证地看待《老子》思想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厚今薄古之弊。《老子》政治思想的扬弃和开新,应当明确批判的对象和进路,整体把握“南面之术”和“有道治世”的思想主题,以及“正言若反”和“形而上学”的言说特征,在“《老子》注我”和“我注《老子》”的辩证统一中探析《老子》政治思想跨越时空的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20.
沈善增 《传承》2011,(19):66-67
古往今来,人类文化以价值取向定位,只有崇德文化与崇力文化两大种。中华文明之所以优越,就因为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明确提出了"道德"的概念,确立了崇德文化话语。但《老子》所言之"道德",与今天使用的与"法律"相对而言的"道德"概念有所不同。今天所指"道德",在古时属于"礼"的范畴。"道德"属于伦理范畴,但处于伦理的高端,"礼"则属于伦理的底线。今天通常认为"法律"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其实"礼"(游戏规则)也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只不过这是一种文化观念的底线。崇德文化之"德",使用的是"道德"的古义,或谓"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