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有六句话,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民主打头,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有六句话,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民主打头,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内容,其他内容顺序排列,如此安排。寓意深刻。这个逻辑判断,清楚地阐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由此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胡锦涛同志代表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做了全面阐述,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是其中两  相似文献   

4.
于丽娜 《协商论坛》2007,(11):22-2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目标。什么是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5.
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以民主为首,最为清楚地表明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和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运作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实现决策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报告把"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报告就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的一系列新的理念和思路,不仅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现实指导,而且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广泛的民主政治参与、丰富的民主参与形式、畅通的民主参与渠道,以及得到有效制度保障的民主权利,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政治基石。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 为什么我们党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民主孜孜不倦的追求,就是因为社会主义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胡锦涛同志今年二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应该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同志把民主与和谐的关系论述得如此清楚,为此,本文就消除社会的不和谐因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凸显了警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警察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警察职能的发挥、警察权的行使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需要我们探讨,其中民主政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民主政治建设与警察及警察权的行使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警察是国家民主政治的体现,是民主政治的促进和保障力量;建立法治型警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丁丁 《人大研究》2007,(10):17-17
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构建、人大制度与和谐社会构建等问题,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2007年8月22日,由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和谐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扩展为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依靠民主政治制度的安排和运作.正确分析民主执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逻辑,把握民主执政的起点、基点、重点、切入点,对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晓兰 《前进》2007,(3):42-4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和谐。民主必须有健全的法制作保障,法治的实现有赖于全民族法治意识的普遍提高,有赖于绝大多数掌管公共权力的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的提高。因此,全民普法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奠基工程,务必引起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3.
石华 《天津人大》2005,(8):19-20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十项工作,其中第二项是要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并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通过初步学习,深感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开创人大工作的新局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展党内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坚 《党建研究》2006,(12):33-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解答各种错综复杂的新课题。党要成功驾御这一复杂的工程,不仅要把党内民主作为和谐社会的政治要素,而且要从党内民主寻找内在的动力之源,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一、党内民主是党的领导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路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毛泽东曾指出:“党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毛泽东选集》,第4卷,1298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党的政策的正确性和科…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本文试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宏 《人大研究》2005,(10):48-49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胡锦涛总书记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作为国家宏观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商业银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怎样发挥作用呢?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在以下几个方面将大有作为:一、构建和谐社会需充分发挥金融业的推动作用经济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基础。发…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广泛的政治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属性、我国长期政治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等,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认同的基础,必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进程,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认同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和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8.
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应当具有怎样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应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这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重大问题。本期"法治建设"栏目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约请著名法学家卓泽渊教授,就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作深刻阐述;《和谐视角下的检察文化建设》探索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加强检察机关和检察队伍的文化建设;《试析和谐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提出在和谐社会下引进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铮 《人大研究》2005,(7):50-5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甘肃”就是在甘肃这么一个省域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内涵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致的。因此,我们也就必须紧密结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理解来把握“构建和谐甘肃”的基本内涵。一、构建的“和谐甘肃”,应该是民主法治的甘肃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所谓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  相似文献   

20.
培养民主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智 《前沿》2006,(10):166-169
本文揭示了民主意识的现状不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原因,论述了当前加强民主意识的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