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寻租从最初的经济学含义扩展到政治领域,与政治权力结合成的“权力寻租”称为腐败的代名词。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权力寻租对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危害。本文从政治学的寻租理论入手,探析了权力寻租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2.
期权腐败行为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权腐败即权力的期权化,是一种追求非生产性利益的权力寻租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发展期,政府强制性权力微观干预过多是导致大量期权腐败现象的根由。解决之道:通过制度创新,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使领导干部不能、不敢和不愿利用权力进行期权腐败。  相似文献   

3.
杨涛 《半月谈》2004,(23):62-62
权力具有扩张性和易腐性.在以往的反腐实践中.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权力在管辖领域内进行的寻租,也可以说是权力在空间上的寻租。然而,当前一个值得警惕的腐败动向是权力开始向时间扩张。用权力和将来的利益做交易,即所谓的“权力期权化”。  相似文献   

4.
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的腐败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就是“权力的资本化”、“权力的寻租”现象 ,其根源在于体制 ,主要是体制性腐败。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 ,关键是通过加快改革和体制创新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5.
“权钱腐败联盟”在我国的存在已是客观事实,其表现为权力寻租和商业贿赂这两种腐败的结合,我们要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其危害性,从制度建设上做到反腐倡廉。  相似文献   

6.
寻租性腐败的成因及其遏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国平 《湖湘论坛》2004,17(4):63-64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渐进方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必然经历双轨阶段,而计划机制的运作惯性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使许多游戏规则难免有不完善、不稳定、不透明的问题,一方面使得各类寻租活动、地下经济活动异常活跃,公开或隐蔽地贿赂官员,进行权钱交易;另一方面政府改革相对滞后,权力干预经济以及运作上的人为性,使得创租、寻租的机会日益增多,因此寻租性腐败成了突出问题。本文试从分析寻租性腐败的特征及其成因出发,提出遏制对策,期望能达到从源头治理的目的。  一、寻租性腐败的特征寻租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所谓寻租,就…  相似文献   

7.
论权力寻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军  王爱芳 《前沿》2003,(2):64-66
文章从经济学的寻租理论入手 ,探析了行政领域内存在的权力寻租的原因 ,并根据其原因从制度层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这些对策包括减少、优化政府干预行为 ;官员公开选任制 ;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严刑重罚等。  相似文献   

8.
土地市场寻租行为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土地市场的“双轨制”造成了房地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规范和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更导致了相关的腐败犯罪,其中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征地制度的权力寻租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税关系不清和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健全是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场寻租的根本原因。重塑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税关系和进一步完善土地拍卖政策,能非常有效地防范、遏制“寻租”;而推动房地产企业的适度集中,则是有效遏制寻租、减少寻租社会损失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浅析权力寻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张占峰 《前沿》2004,(11):48-50
权力寻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 ,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经济转轨时期 ,权力寻租出现异化的迹象。本文从对行政许可法的出台等中国几大现象的现实分析入手 ,挖掘权力寻租异化的形式与源泉 ,最终提出推进中国宪政进程与宪政经济学研究的建议 ,并尝试从根本上抑止权力寻租行为的滋生与发育  相似文献   

10.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看权力寻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权力寻租产生的根源,认为实现公共产品供给与生产的分离,打破政府垄断,以切断寻租的源头.指出权力寻租赖以存在的土壤在于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制度设计的失当,强调在制度设计中要强调利益主体之间责、权、利的相互制衡关系以化解利益主体的冲突.通过对导致权力寻租的制度漏洞分析,提出了相应制度创新对策,进一步提出要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制度上彻底根除权力寻租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