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从人治开始过渡到法治,从主要依靠政策开始转向依据法律来管理国家事务的新阶段,这一进步是巨大的。随着这一基本方略的推行,法治、法律等概念将越来越多地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样新的时代背景下,共青团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依法治国给共青团事业带来的挑战1.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对共青团助手角色提出新要求。依法治国,是党的执政方式的一种转变,是党在总结了从民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具有刑事司法和治安行政管理双重职能,是国家重要执法机关,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居于重要地位,负有重大责任。一、公安机关的全体民警,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一这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思想基础"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的一个概念,人治论与法治论两者之争一直存在。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我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3.
加强监督工作,是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面临的重要任务。监督司法机关的工作,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监督工作做好了,将会有力地推动人大监督工作向前发展。要从"依法治国"的高度认识和加强人大司法监督工作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立法是基础,执法是关键,监督是保障。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法律,授权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行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那么,如何认识法治、德治、人治三者的关系呢?  (一)人治与法治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作为人治的对立物提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首先实行于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不仅提出了“天赋人权”等法制原则,而且建立了议会制、三权分立制、选举制、任期…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解决重"人治"轻"法治"的问题,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观念。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实行"人治"还是"法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依法治国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由"人治"过渡到"法治"要做大量的、具体的实际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强调"法治",反对"人治",并不是否定领导者个人的作用,而是要求领导者要依法尽职尽责,在法律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和目标写入我国的根本大法中,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我国,能否实现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是能否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7.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实质是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在全社会树立起宪法至上的权威。而实现这种权威的关键是逐步树立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权威,更好地代表人民以国家的强制力来规范和控制公共权力。正确认识人大监督与法治的关系,确立人大监督权...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用法治意识取代人治观念,建立民主法治国家,已成为国际一体化潮流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要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并不容易。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准确、科学地认清法治意识的构成和作用,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培育,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建立民主法治国家的需要。一、权利、权力与制衡: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构成权利是法治意识中法要调整、保护的基础要求,权力是法治意识中法要反映、调整的核心要素,它们自身及相互…  相似文献   

9.
廖原 《桂海论丛》2014,(3):117-120
在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之后,如何实现法治就成了国家与社会的共同目标。孙中山先生在近百年前就意识到国民整体宪法意识提升对于国家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国家中推行"训政"的主张。我国的法治推行实际上走的是以政府主导的模式,公务员的法治素养直接影响着法治推进的步伐,训政思想精髓对我国的现代宪法学教育有启迪作用。宪法是统领一国法制体系的基本法,宪法学是以宪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通过对宪法学功能定位的转型,将宪法学教育功能融入对公务员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培养与培训之中,以公务员和准公务员为主要教育对象,可为中国的法治及宪法实施培育出制度土壤。  相似文献   

10.
刘凤翔 《前沿》2001,(6):52-53
回顾十五大以来有关治国理论方面的创新 ,很有必要。十五大报告中关于法治的提法与以往有了重大的变化。 6次提到“依法治国”,2次提到“法治国家”,确认了法治的新概念。一字之差 ,价值千金 ;还有 ,以往的文件常用“以法治国”,而现在改为“依法治国”,又是一字之差 ,意义迥然不同。这两个一字之差 ,并不是文学意义上的措词不同 ,而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新内容 ,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开始进入依法治国的新阶段。建国以来 ,关于法治与人治的争论 ,一直存在重大分歧 ,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要人治不要法治。直到“文革”时发展到了顶峰 ,具…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一、依法治国的理论依据从国家发展历史来看.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是人治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以后国家治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人治向法治的变化,资产阶级国家是法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究竟采取什么治理方式呢?这个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搞清楚。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国…  相似文献   

12.
论司法行政机关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依法治国作为一项全新的社会系统工程,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精心的组织。司法行政机关结合全民普法教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入研究司法行政机关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地位、作用,研究如何通过司法行政机关的创造性劳动,推动和影响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很有必要。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全民普法与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这对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公安机关是国家一支重要的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力量,其执法活动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公安执法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法官素质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关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项重大任务。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要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法官是推进依法治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全面实现依法治国,需要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法官队伍。为此,应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法官选任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全面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是回答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问题,即是实行专制政治还是民主政治的治国方略问题。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是回答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两种手段和方法之间的关系问题。德治与法治的重点都是治权、治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的提出,是继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我们党和国家对法治的认识和法治自觉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法治思维不同于人治思维。人治思维就是贤人思维,就是把公共事务管理的良善与否寄托于个别贤人,遇贤则良,遇不贤则废,结果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摆脱不了历史"周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缺乏民主法治传统,但人治与法治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对立从未间断。中国人民向往民主法治的愿望在清末就已经提出。中国共产党就是从民国时代的反民主、反法治的乱政、败政与蒋介石专制蚀裁中走出来的、具有彻底的民主法治观的革命政党。新中国实行共和制,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对近代民主与法治作过许多肯定性评价。改革开放后,中央有关文件、中央领导人的有关讲话提出了"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和"依法治国"的政治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及其他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民主化、法制化和依法治国的问题。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写进了有关决议。同时,立法力度逐步加大,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享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规总计数千部之多,有法可依和宣传舆论为法治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司法权威是现代法治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社会对秩序的渴望。建立权威的司法制对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治国方略的基本选择。依法治国的原则要求首先从根本上保证司法的公正性。但是,目前我国的司法公正却面临着腐败问题的严峻挑战,必须有效地扼制司法腐败,才能有助于促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加速实现法治国家的...  相似文献   

20.
程序法治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而刑事程序法治是程序法治的核心,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就是要实现我国刑事程序法治化,以进一步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无罪推定原则是刑事程序法治的一项基础性原则,已经被世界各国的宪法或法律所确定,也被众多的国际法律文件所接纳。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1979年的刑事诉讼立法及1996年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时,都未能全面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的缺失,对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为了顺应刑事司法的国际潮流,早日实现程序法治,我们认为这次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当全面地、明确地将无罪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