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历史,尤其是我们身边的历史,人们都觉得很熟悉,而实际上历史往往并不象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历史往往会给人们造成许多错觉.本文基于人们的这种惯性的历史思维,以分析刘济生教授的<历史的"误"读>为基点,从人们都熟悉的儒家文化和皇权思想出发,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2.
冯衍甫 《新东方》2008,(6):51-55
黄道婆是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伟大而平凡的历史人物,她与海南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说熟悉,应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从小学到高中的教科书里都提到黄道婆,每个学生都知道黄道婆是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女纺织家,她为中国的纺织技术革新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我国现阶段的历史方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我国现阶段的历史方位鲁明学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人类历史发展和判断各国所处历史方位的依据。但至今人们往往只熟悉马克思思格斯提出的人类社会划分为五种社会生产方式的理论,而忽略了他...  相似文献   

4.
张鹏朝 《今日民族》2016,(10):11-15
正大理的"双城记"是大家熟悉的。人们心中,大理古城负责历史沉淀,而下关则负责现代生活。其实不然,下关的龙尾关遗址就有着不可忽略的历史地位。西洱河下游的黑龙桥畔就是龙尾关旧址。一条略显残破的老街、一座城楼,铭记着下关尘封的历史。这里至今还居住着许多老下关人,他们依然过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的历史与社会科学的整体性朱红文一社会科学史研究的“当代指向”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克罗齐曾经深刻地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确,历史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历史自身,人们往往不会甚至可以说不可能为历史而研究历史,而总是按照自己所处的特定时代的...  相似文献   

6.
照日格图 《乡音》2011,(7):51-51
历史的记录和传承有三种基本方式,即口传的历史、史书里的历史和文艺作品中的历史。这三种记录历史的方法又都有其自身的利弊,哪一种都不是完全可靠。贾平凹的新长篇《古炉》里记录了中国的特殊历史时期——"文化大革命"。虽已过了三十多年,但"文化大革命"仍然是一个敏  相似文献   

7.
电视片《朱德》中一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革"期间,一位小同学问正在上学的朱德的孙子:原来是朱德的扁担,我们课本怎么变成了林彪的扁担,这是怎么回事?你回去问问你爷爷。朱德的孙子回家后就问:爷爷,你的扁担怎么被林彪拿去了?朱德平静而幽默地说:他还会还回来的。历史就历史。过不多久,林彪叛逃,折戟沉沙,其丑恶面目沏底暴露。小学课本上朱德的扁担也恢复了本来面目。(朱德)电视片这一简短的情节,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这就是怎样看待历史。怎样看待历史?这也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日,见到南帆这本新著《关于我父母的一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我很感兴趣,几乎是一口气给读完了。这固然因为作者是熟悉的,更主要的是这本书所写的大多是发生在50年代的旧事,我也算个"过来人"吧,读起来自然感到特别亲切;同时,我也的确遭遇到一次阅读的震撼!胡适先生当年力倡大家都来写自传,不论大人物小人物,那意思是要保存社会各个层面的直接资料,其旨高远。大人物写传那是天经地义的,他有功绩可以向后人夸耀,有隐衷需要向历史辩白,传记这种文体简直就  相似文献   

9.
历史转折前的理论较量─—邓小平同志与“两个凡是”的斗争刘毅强1978年,我党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转折,俗称为邓小平同志领导的中国第二次革命的伟大开端、熟悉这段历史的人们都不会忘记;这个伟大开端曾经历过一个酝酿阶段,即在1976年至1...  相似文献   

10.
张耐冬 《人民论坛》2012,(30):28-29
官本位是不是可以视为所谓"君主专制"的产物?换言之,官本位究竟是一种历史发展中的正常现象,还是"君主专制"下的畸形产物"官"与"爵"的沉浮西汉时期,人们最大的追求是获得封爵而非官职秦代建立了帝制,百官都必须向皇帝效忠,而且百官处理的一切事务都由皇帝行使最终的裁决权。不过,秦代建立起的这套官僚体制,到了西汉初年,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周代传统的影响,汉初功臣们  相似文献   

11.
《党建研究》2011,(10):2-3
学习和总结历史文化,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不久前,央视"百家讲坛"推出"钱文忠解读《百家姓》",引发了人们对于《百家姓》这部既熟悉又陌生的古书的热议。《百家姓》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有着怎样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特撰写此文,以飨读者。我们对传统的东西往往"假熟悉真陌生"就像谁都知道《三字经》的头两句"人之初,性本善"一样,凡是中华子孙大概没有不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是出自《百家姓》的。但是,今天的我们普遍会遭  相似文献   

13.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源远流长又充满曲折的历史,要了解一个国家比较完整的历史,往往必须求助于史册档案的阅读。虽然, 有时可以从一些残存的古迹中去窥探,但那也只是星星点点截取文化层柱的片断,大多无法认识历史长河的全貌。奇异的是黎巴嫩有一处裸露在自然山体中的摩崖石刻群,人们能够非常集中地看到这个国家二千多年,几乎是没有间断的历史记录,堪称世界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14.
窦为龙 《台声》2010,(2):12-15
<正> 艺术总监智慧的集中在辞旧迎新的那段日子,首都北京民众生活中出现了一件喜人的大事,那就是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由全国台联主办的"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文化享受,而且让大陆民众开始更多地了解和熟悉台湾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了。根志优就是在这个时候被人们所知晓。知晓的理由是整个展场所有的宣传画上那行赫然大字——艺术总监根志优,自  相似文献   

15.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我的基本观点是:全部人类社会历史是从古至今全体人类共同创造的。每一个人都在历史上打下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印记。“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每一个人的历史都是他自己创造的。每一个人都有选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20,(16)
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唐太宗李世民说过的一句话,里面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以史为镜,离不开历史,以人为镜,离不开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今年3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与领导干部谈历史》,从"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历史观""中国古代社会建设与民族关系""历史是人类的教科书""中国古代吏治及其当代启示""廉政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实践意义""汲取治国理政的历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从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视角出发,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简约"概括为历史合力论,对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人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物,每个人都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有所贡献.历史合力论视域下的"以人为本"思想就是社会和个人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即"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它是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人的生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社会和个人都知道"谁"以人为本、以"什么人"为本、以人的"什么"为本、"本"是什么,每个人都实现了自身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的完美结合、历史剧作者与剧中人物的辩证统一.这一旨在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思想,犹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热切地昭示人们:只有每个人都实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能"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只有实现此种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每个人才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推动社会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前进.  相似文献   

18.
熊思远  张仪橙 《创造》2004,(6):32-32
自从1982年昆明被国务院确定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来,昆明的历次城市规划方案中,都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19.
孙立群 《人民论坛》2012,(25):72-73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历史的借鉴,而历史学科的发展也需要社会的检验。史学功能转换、历史知识大众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年来,"国学热"在各地兴起,各种国学班、公益讲座十分红火。现在人们上国学班、听国学讲座没有单位组织动员,都是自发自愿的。我到各地亲眼  相似文献   

20.
周国政 《传承》2012,(23):48-48
我们党有一个优良的传统,那就是高度重视对历史的学习与研究,重视从历史的兴衰成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多次提醒全党干部,要注重学习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因为学习历史是做好工作的知识储蓄,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的方法总结历史、学习历史、借鉴历史,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党史工作者学好历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