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穿鞋残缺足迹进行身高分析系数修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采集一定年龄范围内的若干名穿鞋足迹捺印样本,从残缺足迹的反映形态出发进行测量和分析,经过数理统计分析,建立各特征量与身高的数学模型。利用平均值、平均系数、一元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对各特征量与身高进行分析,总结出各特征量与身高的相关关系,得出了残缺穿鞋足迹各特征量与身高关系的分析系数。  相似文献   

2.
在犯罪现场犯罪分子留下足迹是客观存在的,有时留有很好的完整足迹,也常伴留残缺足迹。残缺足迹是相对完整而言,而残缺足迹在现场提取率中占较大比重,在实际侦查工作中,要尽可能多地提取犯罪分子的足迹,对残缺足迹不能因其残而被忽视,因其缺而被遗弃,宁可取之,不可弃之。对残缺足迹,技术人员在检验中要坚持三个不放过:研究不透不放过,把握不准不放过,利用不好不放过。残缺足迹的检验在侦查破案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检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哪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解决,可用单一方法,也可用多种方法综合应…  相似文献   

3.
足迹是犯罪现场常见的主要犯罪痕迹,但在犯罪现场上经常表现为残缺足迹。研究分析足迹的形成条件,有利于分析残缺鞋印的部位、种类及特征的可靠性;分析鞋印的类型及大小,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断出现场鞋印的种类;分析鞋印的遗留部位、步态特征的位置、动作特点可作为参考依据;比对细节特征,作为检验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足迹前掌不同部位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进行统计和关联度计算,为利用残缺足迹分析身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足迹踏痕进行基础量化研究。将不同年龄人群分为青年组、壮年组及中年组三组,分别收集其左、右足落足过程中足跟与地面接触面积占全足的比例(踏痕面积比)以及足迹踏痕角度的数据,进行各组组内以及组间数据分析,以期发现踏痕随年龄变化的相关规律。结果显示,在利用踏痕分析年龄时,不能依据足跟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占整个足迹面积的百分比的特征进行分析;依据踏痕角度,可判断留痕人年龄的大致范围,若在80°~95°之间则属于青年人群,若在80°以下则属于壮、中年人群。  相似文献   

6.
山地地貌对人体结构形态的影响决定了其特定的足迹形态 ,用其分析年龄的方法不同于平地人足迹分析年龄方法 ,依据这一特性 ,本文研究并制订了利用山地人足迹分析年龄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室外现场中发现和确定嫌疑足迹往往对案件的侦破起到关键的作用,其发现的重点部位为犯罪现场中心部位、犯罪嫌疑人蹬、踩的物品、进出中心现场的路线、犯罪嫌疑人藏身的地点等。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足迹遗留部位、足迹新鲜程度、反映出的行走规律特点以及足迹与其它痕迹的关系判断和确定嫌疑人足迹。  相似文献   

8.
年龄是人体生理机能和运动机能的时间标志。随着年龄的增长,足底跖区压力分布会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这对于通过足底跖区压力的不同分布推断遗留足迹人的年龄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分别采集了20、30、40、50四个年龄段人群的跖区压力数据,对跖区压力分布和年龄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足底跖区压力分布与年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为利用跖区压力分布推断年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通讯技术(TCTs)的迅猛发展和全球泛在网的普及,使旅游信息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取向,利用旅游数字足迹研究游客行为成为了可能和趋势.在研究旅游数字足迹时,数字足迹的内涵、旅游数字足迹及其特征、旅游数字足迹的数据源等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旅游数字足迹在未来旅游行为研究领域的应用方向,应主要集中在游客时空行为的数字足迹模型、游客的旅游行为的时空规律、高效的旅游行为智慧化支持机制和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优化研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的是利用现场手印、足迹推断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大量抽样调查,逐一测量其手印、足迹各部位长度,建立数据库,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掌握了手印、足迹长度与身高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改进了手印长度的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用手印、足迹推断身高测算尺.  相似文献   

11.
足迹作为案件现场中常见的痕迹物证之一,在基层实践中对它的应用价值一直有不同的观点:一种倾向足迹无用;另一种倾向足迹万能。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对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的发展都是有害的,全面正确客观地了解足迹,应从足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分析,将来的足迹检验技术应向着科学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足迹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足迹学面临一个转折和飞跃的时期。要完成好这次转折和飞跃 ,就要解决三大问题 :足迹理论滞后问题、统一认识和正本清源问题、足迹鉴定结论作为法庭证据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身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身高分析原理为基础,列举了足迹检验中身高分析的常用方法,结合办案经验对公式运用、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误差产生原因进行论述,给出身高分析方法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鞋底的物理性能、承受客体的物理性能、负重、伪装以及行走速度五个方面对影响足迹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指出了各自的特点 ,并就分析足迹时如何克服这些因素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对现有足迹检验技术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足迹内涵的实质 ,决定了足迹检验技术的多样性和综合应用的可行性。行走习惯痕迹特征形成的科学理论依据及慎密的命名 ,以及传统的形象痕迹特征的命名 ,为研究足迹检验技术综合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拓展卢克斯"权力维度"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政治域中的主观博弈模型和不同域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来探讨公共行政模式演化的一般路径,并通过分析公共行政模式演化路径背后政府与公民及官僚两两博弈,得出权力维度背后公共行政模式演化的一般规律:随着政治域中政府与公民及官僚间内在博弈规则的改变和不同域中共时性关联和历时性关联的演化,政府对公民及官僚权力维度将向纵深化发展。最后,提出了公共行政模式演化规律的几个命题及其对我国行政模式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及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文章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指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杰  黄艳芬 《思想战线》2007,33(6):88-95
人类社会进化是人类行为导致的,这一行为是依据社会规则而发生的社会化行为。社会规则虽然来自于制度安排,但归根结底源于风俗习惯。人们根据什么是"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的"风俗,形成最初的行为约束,从而使个人利益整合为社会利益,产生社会行为与规则。《巴塔麻嘎捧尚罗》是长期流传于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贝叶经典籍,它记述了傣族关于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文明进步、社会变迁的进程,是了解傣族社会进化与历史意识关系问题不可多得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阐述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一般理论以及世界各国在宪法中规定国际法在国内适用规则的立法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宜在我国宪法中规定国际法的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20.
我国警辅人员的惩戒制度不完善,导致对警辅人员的惩戒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需要从理论和制度两个层面进行细化研究。警辅人员惩戒制度的建构,既不能全盘地接受传统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更不能一概地拒绝,而应考虑到该理论在警辅人员管理中的适用性,并确立相应的规则。警辅人员惩戒制度的建构,应当遵循惩戒与职业收益的比例性、惩戒的明确合理性和惩戒的合法性等原则,进而完善惩戒机构的模式、违纪行为的形式和惩戒的种类等各方面的内容。最终,警辅人员惩戒制度的建构,既要有效保障警辅人员的合法权益,也要实现警辅人员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