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清谈是魏晋时期盛行的社会风尚,清谈之风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清谈在魏晋时期经历了正如清谈、元康清谈和东晋清谈三个发展阶段。魏晋清谈对当时的文教政策、教育思想、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育内容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魏晋清谈     
魏晋清谈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对清谈起源、清谈分期及流派、清谈内容、清谈形式问题及清谈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论证,可以看出魏晋清谈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学术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阎秋凤 《人民论坛》2015,(2):190-192
清谈指的是魏晋时期一种清雅玄妙、高蹈超俗的谈论。清谈之所以与误国联系在一起,有其特定的历史形成环境。清谈误国并非后人所加,在清谈盛行的魏晋时期特别是西晋亡国之后,痛定思痛的东晋士人将亡国之罪归咎于清谈,并运用舆论的力量对清谈给予了无情的声讨和挞伐。  相似文献   

4.
"无为问责"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推行行政问责制度的积极探索,是改进作风建设的有力举措。虽然无为问责制近十年来已逐步走向制度化,但是,无为问责制推行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无为问责制的推进。有错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只有强化责任意识、健全制度、加强监督、培育无为问责制度文化,才能把无为问责制落到实处,从而实施严格意义上的无为问责,促进作风建设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5.
西门小刀 《乡音》2014,(9):45-45
在魏晋时期,士人学子最爱好的就是清谈。“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的,又叫做“清言”。《现代汉语词典》对此的定义是:“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地谈论。”  相似文献   

6.
无为问责制兴起于湖南岳阳,之后全国多个省、市出台了无为问责制的规章制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无为问责行动。理论界围绕无为问责的内涵、开展无为问责的重要意义、无为问责的经验和对策展开了研究,但总体来说研究成果不多、研究内容不深、研究范围不广。无为问责制作为行政问责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可以在夯实无为问责制的理论基础、拓展无为问责制的研究维度、突出无为问责制的顶层设计等方面加大无为问责制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7.
过去许多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人,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是厌世的、消极的,不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实不然,这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一种误解。我认为通过《道德经》中“无为”和“有为”、“不争”关系的分析,对澄清上面的误解是颇有帮助的。要搞清无为,须先弄懂“自然”的含义.从《道德经》里五处提到“自然”的情况来看,自然即是自己如此。它告诫人们要尊重和按照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办事,不  相似文献   

8.
王春南 《群众》2013,(5):I0064-I0064
我国魏晋时期清谈之风甚盛。有些清谈名家得到重用,但结果则是败坏官场风气,带坏社会风气,贻误政事军事甚而误国,值得后人警醒。  相似文献   

9.
清谈误国这个成语说的是以王衍为代表的西晋名士崇尚虚无、空谈名理、无心国事、终至亡国的故事。将亡国之咎归诸清谈,既是当时士人痛定思痛的自责和反省,也是后人评说这段历史的共识,只是糟蹋了清谈这样一个词汇。  相似文献   

10.
梁刘勰撰《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空前的理论巨著。我以为《文心雕龙》的产生,除了继承前人文论成果的历史原因以外,还存在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形成基础就是清谈。 清谈是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上承汉末清议,从品评人物转向以谈玄为主,两晋大盛,延及齐梁不衰,是始终刘勰一生的世风。当时记录清谈的书不少,现在传世的只有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了。据记载,当时的士人对此废寝忘食,挥麈扪虱,如痴如狂。其中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领导思想虽属客观唯心主义范畴,但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无为”、“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这些概念,经常在领导学的应用研究中出现,一些人未能真正了解其准确含义,有的人甚至把“无为”、“无为而治”理解为领导者不做事、无所作为而达到大治。这是对老子领导思想的误解。笔者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是睿者的领导智慧,是老子领导思想中最精彩的方面,至今仍充满着智慧的光芒。一、充满朴素辩证思维的“有”、“无”发展观老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中国哲学曾影响到后来的唯物、唯心两派。…  相似文献   

12.
论议会是工作机关蒋劲松发达国家比较美英两种议会模式,提出了清谈型议会与工作型议会两个概念。“议会是工作机关”的论断据此而来。但是,他们关于清谈型、工作型议会的对比包含偏执之处,似乎唯主动、大力立法的议会才是工作型议会。这种看法与发达国家学者们对现代议...  相似文献   

13.
王舒琳  傅长吉 《前沿》2013,(13):50-52
一些人对“无为”二字望文生义,认为“无为”是消极处世的观点,也是一种愚民政策.本文以新视角重新解读老子的“无为”思想,即要求顺其自然与返璞归真.老子“无为”思想中体现为“抱朴守真”“情景寡欲”“无知守愚”以及“以柔克刚”四方面.老子的“无为”思想启示我们,在当今日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应运用“无为”心态放下心中烦恼、作有为之事并提升社交技巧.  相似文献   

14.
谢钟慧 《现代领导》2001,(11):22-22
是“无为而治”还是“无为即有为”.现在的无为人已说不太准了,然而“敢为天下先”,于无为中争有为却是无为人从占至今的品格。20年前,无为县的姑娘、小伙们走出贫瘠的土地到大城市去,开始了无奈而又精彩的打工生涯。几年以后,他们怀里有了一点钱,他们没有留恋大都市的灯红酒绿,回到了依然贫穷的家乡,开起了一爿爿小店、一家家小厂,并且慢慢地发展了起来,形成了无为县里林林总总、小有规模的非公经济群体,这就是被传为美谈的“凤凰巢工程”。  相似文献   

15.
何静 《传承》2014,(9):144-145
"无为"并非老子的专利,却是属于他的典型标签和记忆。"无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无所作为,而是指顺应规律,以"无为"成就"有为"。于老子所处的战乱频繁时代,"无为"既是对统治者的劝慰,也是对人民的慰藉。今天,"无为"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启示意义,它教育人们和谐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指导美丽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尚仁 《岭南学刊》2010,(2):121-125
庄子认为,最重要的知识是养生的知识,养生的重点是养神,无为真性则是养神的根本途径。无为对养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无为是大道的本质,而养生必须使人的精神符合大道的本质,符合大道的本质则是人的真性。精神养生要做到保持无为真性,做任何事情都要神情专一。  相似文献   

17.
1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可一言而尽,曰无为而无不为。但这个无为思想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老子的无为主要是反对社会人事的有为,完全抹煞了社会人事的主观能动作用,逃避矛盾,取消斗争,要人消极无为,什么也不做。因而,认定老子的辩证法是消极的反动的。  相似文献   

18.
一 内容或背景 沈从文:……自然似乎永远是“无为而无不为”,人却只象是“无不为而无为”。 想到这一点,作者便企图将人事间的鄙陋猥琐与背景中的庄严华丽相结合,而达到一种艺术上的纯粹,……由皈于自然而重返自然,即是边民宗教信仰的本旨……。  相似文献   

19.
钱莹 《新东方》2007,(11):52-54
一、"无为"的内涵"无为"是顺应"道"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道"是自然无为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老子提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4]。  相似文献   

20.
麦肯罗  郭升 《现代领导》2004,(11):17-17
所谓“无为”只有人力上的无所作为,但制度仍运行不违,这才是领导的真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