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袁祖亮 《协商论坛》2010,(10):44-48
2009年12月底,河南省文物局于北京发布曹操高陵在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的消息。随之而来的就是议论纷纷,安阳发掘的陵墓到底是不是曹操墓的争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舆论一时也分为"挺曹派"和"反曹派",更有所谓的学者声称握有造假证据,一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真相之上。曹操是否葬于安阳西高穴,安阳发掘的是否是真正的曹操墓?史学家、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河南省委主委袁祖亮通过大量史料研究,引经据典,证明安阳西高穴发掘的曹操墓真实无疑,有鉴于此,作者从曹操何以葬在安阳西高穴、"西门豹祠西原上"今指何处、曹操墓有无疑冢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2009年的最后几天,安阳迫不及待作出重大宣布——发现曹操墓。中科院考古所虽称“初步认定”,但又称这并非“最终结论”(2010年1月14日《文汇报》)。即便如此,仍然激起一片质疑之声。  相似文献   

3.
拷问曹操墓     
兰燕飞 《小康》2010,(2):70-73
一场关于安阳曹操墓的争辩从真假之争逐渐演变为利益之争,最终转向对政府公信力以及考古学术性的质疑之争  相似文献   

4.
曹操墓葬问题不仅事关考古,而且与历史典籍的解读、汉魏"薄葬"风俗等都有深切关联.曹操墓及其相关问题具有复杂而多变的可能性,通过考辨历史文献,分析考古发现和历史地理资料就会发现,近日公布的安阳西高穴"曹操墓"的论证过程遗漏甚多,探讨余地颇大.史书、墓志、铭刻、地理等资料为我们展现出研究曹操墓的多种方向,也为相关问题的延伸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当全国文物界和社会各界关注文物的人士,为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议论得如火如荼之际,2010年3月30日,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二审河南省实施《文物保护法》办法(修订草案),传递出立法机关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宋健  王勇 《人大建设》2001,(2):42-44
一个被判刑13年的贪污犯,在宣判后却被“忘”在了家里,一步也没有踏进监狱的大门。不仅如此,他“得了便宜”还不依不饶,欲因此状告法院。这事儿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但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相似文献   

7.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动人心魄的时代之一,曹操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现曹操基引起轰动效应本在情理之中。然而。此番发现的曹操墓的真伪尚在争议之中,借墓生财的现象已然出现,一场争夺旅游资源的大战亦已打响。  相似文献   

8.
袁祖亮 《协商论坛》2010,(11):42-45
在安阳西高穴2号墓穴中共葬3人,两女一男,男子为曹操已无大的争议,那么这两女子是谁?同时,墓中出土的文物如鼎都是泥质的瓦器,不似帝王将相的墓葬,据此有人认为这不可能是曹操墓。但本文作者旁征博引、丝丝入扣地分析,给予了有理有据的求证确认。  相似文献   

9.
读到《炎黄春秋》2010年第3期阎长贵、杨银禄《一则历史传闻的真伪》,所谓“一则历史传闻”,指的是网上所传《张玉凤揭示若干重要历史事件的真相》中提到的毛泽东在1976年4至7月间两次圈划的身后政治局常委名单。  相似文献   

10.
没有借口     
在一次世界性的体育比赛中,中国队以一分之差负于对手。这时,中国队员向自己的教练反映,裁判员显欠公正,最后的一分应该属于我们。谁知,教练静静地听完后只说了一句话:“对你们来说,失败了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你们要做的只是争取下一次以绝对的分数超过对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借口。比如,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或者“家中有事”的借口;考试不及格,会有“出题太偏”、“监考太严”以及“题量太大”的借口;做生意赔本了会有借口,工作落后了也会有借口。同样,在我们保安岗位执勤中,迟到也…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06,(Z1)
1931年反第二次“围剿”的前夜,临时中央派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等中央代表团到中央苏区。此前,毛泽东和项英围绕反“围剿”打不打的问题展开争论,项英主张不打,因为敌人有20万,装备精良,红军只有3万多一点。项英是1930年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派他到苏区贯彻全会精神,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毛泽东不同意项英的主张,认为“不做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临时中央倾向项英的意见,让中央代表团带来指示:必要时中央红军可以退出中央苏区另辟根据地,并引斯大林的话说,四川是建立根据地最理想的地方。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没有了     
亦夫 《八桂侨刊》2005,(2):50-50
在一个网站读诗人随笔,一篇连着一篇,正一篇篇读得入迷,最后,在结尾处看到下一篇:没有了。还以为是个文章的标题,点了半天“没有了”都没有动静。原来是告诉你没有下一篇了。被这种大实话、大纯朴大大地幽了一默,不禁莞尔。不禁对“没有了”这三个字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1,(9):57-57
8月23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发表“十年政纲”中的两岸经贸篇,在回答记者“九二共识”问题时,她说:“因此如果它(“九二共识”)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就没有承认、不承认,接受、不接受的问题。”可见蔡主席认为“九二共识”不存在。  相似文献   

14.
“没有发现问题”,是时下一些会议发言或向上级汇报材料中经常使用的“公式”,如“没有发现安全隐患”、“没有发现矛盾激化苗头”……几乎所有不大光彩、有损单位形象或政绩的工作之前都冠以“没有发现”的限制词,使之成为推卸责任、搪塞别人的遁词。“没有发现问题”,究竟是有问题没有发现,还是真的没有问题?粗略一看,觉得此等句式模糊不清,不够妥帖。但仔细琢磨,好像并非如此,为何不妥帖的句式能在众多的场合或材料中频频“亮相”?以致成为不少“秀才”们应付领导与场面的至宝?考虑再三,终有所悟,发现其中奥妙就在“模糊不…  相似文献   

15.
过去,公众与很多新闻事件和新闻当事人之间是有距离的,远离新闻现场,与新闻当事人隔着很远的距离,无法从第一现场得到消息,而只能依赖媒体记者的报道——通过报纸或广播电视这些“媒介”了解到事实和真相。而新媒体的崛起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很多事件上,公众无须依赖“媒体”这个“中介”而可以直接接收各种信息,公众与新闻事件间越来越没有了距离感。很多事件,都是源于微博的策动,话题和线索从微博发起,起于微博,兴于微博,以微博为主战场,新闻当事人和主角都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网民也通过微博围观了解事件的进程。这样的自媒体传播格局,似乎使传统媒体的存在变得多余。微博就是第一现场,公众在围观中可以直接看到当事人的诉说和事件的进程,而无须多此一举地再借助传统媒体的报道。典型如近来微博的一系列反腐事件,传统媒体的报道多跟着微博走,人们在微博上可以看到比传统媒体直接和丰富得多的信息。公众与新闻现场和当事人没有了距离感,是新媒体赋予公众的一大福利,但对公众的媒介素养也是很大的考验。起码考验着公众在无距离地面对一个让自己义愤填膺的信息时,如何克制激情和冲动而作出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一提到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所作的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往往就说他全盘否定斯大林,并进一步引申为“全面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不符合历史的。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06,(Z1)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和解放区的迅速恢复与发展,抗日战争胜利指日可待,国民党政权准备独吞抗战胜利果实,反共反人民之心也昭然若揭。1943年3月10日,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国统区广为散发,竭力宣扬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业绩”,论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合  相似文献   

18.
习惯了对遇到的朋友问一声“你吃饭了没有”,那是过去大集体年代的客气。那时候吃成了大问题,别说酒肉,就是青菜米饭也都是许多人的梦想。因此“,你吃饭了没有”就是中国特色的问候语。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你上网了没有”,“你聊天了没有”是网虫们的问侯;“你的手机带多少像素”则是先锋的消费者所关心的。至于“你离婚了吗”从另类的角度说是可以理解了,在这标新立异的年头,离婚竟成了某些人赶时髦的东西,好像有本事的人才配提离婚一样。近日,看到一个日本大公司在中国总代理商主办的内刊,上面有一条…  相似文献   

19.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08,(20):33-35
从消费者、餐馆之间的“包间费”争论开始,发展到消协、餐饮协会两大民间团体之间的争执不休,再到人民法院的“包间费”诉讼。这场“包间费”官司似乎越闹越大。法院的判决最终也没有能够止息纷争。当收还是不当收,“包间费”似乎成了一道没有答案的算术题。  相似文献   

20.
谋杀没有现场一初春,乍绿的枝头,还未抖落残冬的寒意。东安路派出所民警焦武广头冒热气,匆匆跑进平顶山市公安局卫东分局副局长高豫平的办公室。“高局长,听人反映,我辖区的贾亚飞可能杀过人。”“有证据吗?”高副局长平静地问。“没有,只是口头听说。反映情况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