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安全的网络化治理不同于传统的官僚规制模式,其参与主体是平等赋权的多元存在:食药监局等政府部门充当网络核心与协调者、食品生产企业通过"PPP"实现积极参与、消费者与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均为重要成员。食品安全的网络化治理通过与市场治理和科层治理的对比实现其独特性自在,并以信任、充分协商、信息共享及整合作为其运行机制,通过价值协同与协商互补的结合、信息共享与信息规范的结合、诱导动员与激励治理的结合实现治理工具方面的契约合作替代。  相似文献   

2.
曾凡军 《理论月刊》2013,(1):133-138
政府组织中的人际信任尤其是主要成员间的人际信任不仅关系到整体性政府组织合作与运行的持久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政府组织内部知识、技术和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与扩散,还将关系到整体性政府组织合作机制的合理建构。目前,政府组织的人际信任机制在个体、结构和技术层面上表现出诸多问题,需要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从个体、结构和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建构,以提高整体性政府组织的工作效率,实现整体性运作。  相似文献   

3.
银企战略联盟对融资博弈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融资过程中银行与企业形成了博弈关系,除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之外,信息的不对称及由此产生的不信任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银行与供应链企业一起组成的银企战略联盟中,成员之间信息的良好沟通以及形成的信任合作,有利于影响并改变这种非正常状态的银企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许多社区积极探索多元共治模式,倡导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提供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更是多元共治模式中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因此,必须认清社区居民参与协商基层社会服务供给的动力,考察社区居民参与协商的价值,进而从建构回应性基层协商决策机制、培育积极的公民资格、扶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方面来保障居民参与协商基层社会服务供给的路径,创新基层社会服务供给的决策方式,优  相似文献   

5.
推进社区治理机制创新,关键在于构建社区治理的协商互动机制、协同合作机制、信息整合机制、法治监督机制。构建协商互动机制,就是要通过社区的"定期化协商""事件型协商""偶遇型协商"等,推动社区协商的全面化、为居民共识的达成提供基础;构建协同合作机制,就是要通过主体间的全面整合与协作,实现社区治理的整体化、无缝隙化;构建信息整合机制,就是要通过信息的及时收集和发布,实现居民利益诉求的有效聚合、实现治理信息的及时公开;构建法治监督机制,就是要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来推进居民利益表达的法治化及权力监督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6.
付海梅 《人民论坛》2014,(14):57-59
目前,中西协商民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有决策机制论、民主治理论、公民参与论,而中国则在理念、原则、基础、体制等方面独具特色。西方有协商民意测验、公民陪审团、开放性合作方法,而中国有人大立法过程中的协商、公民参与的政治协商等。要坚持协商民主的中国特色,须努力实现多党合作中的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西协商民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有决策机制论、民主治理论、公民参与论,而中国则在理念、原则、基础、体制等方面独具特色。西方有协商民意测验、公民陪审团、开放性合作方法,而中国有人大立法过程中的协商、公民参与的政治协商等。要坚持协商民主的中国特色,须努力实现多党合作中的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8.
公共治理范式研究难点之一是超越公共事务自主治理制度的供给困境。增进自主治理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是超越自主治理制度供给困境的必由之路,而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应有之意,积累自治组织的社会资本能够提升自主治理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度,从而超越公共事务自主治理制度供给困境。公共事务领域自治组织的社会资本积累首先要求国家在自治组织的内部社会资本积累中发挥间接作用,其次要加强自治组织间互动,为自治组织的外部社会资本积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是基于权力及权力配置的集群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它是集群治理主体在参与、互动、协调过程中相互博弈的结果。集群网络权力的来源、分配和运行决定了集群治理的效率以及集群治理模式的差异,并直接影响集群剩余的合理分配。为了避免集群网络权力的不均衡所造成集群剩余分配不公平不合理,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予以纠正,包括协调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关系、慎重选择集群成员合作伙伴、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监督作用、建立集群企业家协调机制、完善集群内的信息供给和传导机制、建立完善集群内部维权保护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要研究信任文化,首先需要基于文化和协商民主的视角对信任进行新的解读,信任是一种多元复合的文化模式,它是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文化基础。其次,作为新型生活方式的协商民主及其发展的多维价值取向为信任提供了新境遇,协商民主是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协商民主发展是理性、责任、宽容、合作和参与五个维度价值取向的辩证互动过程,多维价值取向及其内在逻辑对信任提出了全方位的考量。最后,对信任做出新展望,以多元融合的信任文化服务于协商民主发展,一要尊重信任文化的多元共存,契合协商民主发展的价值取向多维性;二要维护信任文化的动态平衡,实现协商民主发展的协调性;三要实现信任文化的交互融合,追求协商民主发展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以及在与相关利益人进行互动过程中,履行有关环境和社会方面的道德权利和伦理义务。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劳动安全、劳动者福利、废物排放、环境维护等众多议题。企业作为自利的经济人,其社会责任的形成并不是自发生成的,它需要辅以政府的行为选择才能实现。供应链企业的社会责任是链条成员企业社会责任整合的过程。供应链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在社会责任与经济收益之间找到协同点,遵循全球供应链成本-责任-利润的公平机制,那将有力推动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往更深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被有的学者概括为一种治理机制,内在的包含了"合作、互动、公开"等民主治理核心要素。而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底层微观设计,与协商民主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因此,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协商民主理论更好的服务于乡村基层治理实践。针对当下我国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乡政村治共谋化价值困境、精英治村丛林化功能困境以及普通民众原子化交往困境,我们需要从协商民主的现实语境出发进一步探讨乡村基层治理的发展之道,主要包括:以协商民主保障乡村基层治理的公开性;以协商民主提高乡村基层治理的互动性;以协商民主增强乡村基层治理的合作性。  相似文献   

13.
在异质的、流动的、人口众多的城市社区空间之中,如何构建城市社区共同体,探索出城市社区共同体构建的可行路径,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学术议题。对于当代中国这样一个规模巨大、人口众多且高速流动、族群多样、城乡二元结构并存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城市社区共同体构建尤为重要、紧迫和艰巨。基层协商治理是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共同体构建的有效方式。基层协商治理为构建社区成员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组织资源、多元的公共空间、共同关注的话题,将不同的社会成员连接在一起,将利益关联转化和升华为思想价值关联、情感观念。基层协商治理为化解居民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有效表达渠道、有效沟通平台和权威性决策机制,防止社区无序和由此导致的城市社区共同体的瓦解。基层协商治理通过建立包容性政治、平等性政治和修复性政治,保障城市社区公共资源的分配正义,以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推动城市社区内部的社会团结和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信任是安全感和秩序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整个社会就是建立在社会信任的基础之上的。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系统愈加复杂化,个人行为的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大,信任所发挥的功能也随之增大。信任有助于促进组织内部合作、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内部知识的共享。信任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稀有的、难于模仿的和可能是无法替代的能力,可以为企业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企业虚拟型学习团队的信任及构建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主体间的合作、信任是高新技术企业虚拟型学习团队管理的核心之一。在高新技术企业虚拟型学习团队中,信任有助于增加对合作关系的投入,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能够增强合作关系的灵活性。其信任来源主要是人员信任、目标信任和渠道信任。要建立和维系高新技术企业虚拟型学习团队信任,必须进行公开的经常性的互动,树立有力的经营道德规范,掌握优秀的冲突管理技巧,加强团队成员的个人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关注国家治理现代化议题时不应忽略地方治理现代化。从实践看,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地方发展倒逼下的必然趋势,但是它也遭遇到了一些困境和挑战,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单一的治理主体难以有效应对纷繁复杂的公共事务;地方发展主义影响和弱化治理;权责失衡导致治理力量碎片化,难以形成治理合力;集体行动困境丛生导致合作行为难以成行。基于此,要通过构建协商型的民主治理结构、坚持分权与合作导向、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促进地方治理结构现代化、机制现代化和方法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正>协商民主合作、参与、协商、包容的精神,与人民政协密切关联。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政协具有组织优势、平台优势、智力优势和制度优势。协商民主越接近基层情况越具体,形式越丰富。基层政协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协商主体的扩大、领域的延伸、载体的创建、成果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新探索,寻求新作为。一、扩大主体,增强广泛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除了政府外,还包括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居民自治  相似文献   

18.
陈吉利  郑太发 《前沿》2011,(21):129-131
在观念多元、结构复杂、利益分化、流动频繁、风险骤增的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社区化是提升现代社会管理合法性和实效性的微观基础。我国当前的社区化社会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如社区主体地位不彰、居民协商不善、社区与政府关系非法制化等问题,阻碍社区在社会管理中治理优势的发挥。通过确立社区主体地位、构建合理协商程序、法制化政府与社区关系,完善社区与政府矛盾调处机制等措施,推进政府和社区在社会管理领域中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9.
"上下联动"协同治理机制实质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有效互动,激发多元参与、合作共治,构建民众有序参与,是引领社会治理新常态的一种治理机制。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的做法主要体现为三点,即通过制度的有效设计保障了联动协同治理能力、通过富民工程深化了联动协同治理内容、通过丰富协商方式提升了联动协同治理效用。  相似文献   

20.
刘巨钦  荣海军 《求索》2008,(12):15-17
信任机制作为企业集群的一种有效治理手段,在降低集群的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和规避集群风险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企业集群信任机制的发展具有内生性和动态性两个重要分析雏度。随着企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企业集群的信任机制呈现如下的动态变迁路径:从基于计算的信任到基于关系的信任,最后发展到基于制度的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