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村土地征收后,失地农民面临权益受损维护问题、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服务型政府是当代政府治理的基本模式,蕴含责任政府的服务特质,也是我国政府转型的重要价值目标。服务型政府应从实施建设性安置、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实施“政府主导型”的就业安置与促进就业创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及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等几方面,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实现服务责任型政府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2.
论建立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失地农民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土地补偿安置费过低等影响,导致就业困难;而现行的就业保障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服务不力、就业保障不足以及失业保障不够等方面。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制度的建立要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建立、完善失地农民培训制度,征地补偿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从而促进失地农民的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失地农民为考察对象,对其城市化的特征、城市适应的状况与现实路径进行探讨。失地农民是政府推动型城市化中出现的一个独特群体,其城市化过程的被动性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导致其城市适应面临各种困境和障碍。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失地农民仍处于"半城市化"的城市适应状况。而就业在失地农民城市适应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促进就业是失地农民实现从"半城市化"向"城市化"转化的重要路径选择。本文强调政府在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中的责任,提出政府应摆脱单纯的征地补偿安置模式、增强就业公共服务职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就业支持政策的变化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征地给农民带来失地又失业的双重损失。作为征地主体,国家不仅应给予经济补偿,更有责任以各种方武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帮助他们解决长久的生存问题。但目前中国失地农民的就业支持政策还处于探索阶段,普遍存在着滞后性、过渡性、无序性等特点,由此导致了有些政策的设置脱离失地农民的实际、缺乏对部分就业政策局限性的认识以及政策的扶持力度较弱等问题。因此,当前迫切需要的是对中国现行的失地农民的就业支持政策进行客观评估,以促进其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存在农村征地补偿标准明显偏低、征地补偿资金分配和管理混乱、就业安置弱化、社会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土地产权的法律界定不清是根本原因,现行征地制度不完善是直接原因,政府以及农村基层组织代理人角色错位是深层次原因,城乡二元体制的制度性排斥是关键因素,农民观念陈旧、劳动技能和素质较低也是重要根源。因此,应从征地制度、安置方式、社会保障制度、政府服务意识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创新,强化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6.
李伟明 《前沿》2011,(24):20-22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土地的征用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在城区周边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拆迁农民整体安置社区。本研究以农民安置社区为研究对象,从政府行为及公共管理的角度展开研究,指出农民安置社区管理在做好户籍改革制度、完善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优化服务功能等工作后,最终可以走向在政府监督下的自治模式,使原来的"农民"成为真正的"市民",共享城市化成果。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大型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快,大量占用农民土地的现象变得日益严重。而企业改革及企业用工制度的市场化,使得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渠道变少,货币化安置成了各地的自然选择。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偏低,农民难以持久生存,以及农民对征地安置方式和平调村民集体资产行为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等的不满,农村土地纠纷已成为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根据失地农民收益最大化行为和农民土地使用权赋予产权的实质内涵,首次提出了“产权置换”的失地补偿措施。本文认为,“多重产权置换”措施可以避免简单货币化安置所带来利益冲突,符合人本原则和和谐方针。  相似文献   

8.
郑宏  赵玲 《前进论坛》2014,(6):33-34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湖北荆州区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多,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为此,我们就荆州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征地补偿、就业安置、社会保障、房屋安置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研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湖北省荆州区现辖12个镇(街道办事处、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主体性的残缺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晓波 《岭南学刊》2010,(3):122-124,134
我国农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主体性的残缺表现为农民自主性的失衡、能动性的失调、创造性的丧失。必须从树立服务理念、建立互动平台、赋予农民土地产权地位、健全社保体系、落实安置就业目标责任等方面重构失地农民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征地拆迁难问题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羽翔  许瑾 《桂海论丛》2010,26(4):91-93
征地难、拆迁难根源是补偿安置存在问题,文章提出变单纯货币补偿为多元化的复合补偿、变单纯消费性补偿为生产性补偿、变一次性支付补偿为长远分期补偿、先安置再拆迁、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征地拆迁补偿的引导和监管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它解决的也不仅是生存的问题,更是发展的问题。文章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失地农民问题为例,提出了提升农民自身的就业意识;针对性开展创业指导,提升农民的创业理念;引导农民科学就业、科学生产;开展持续化、符合市场需求的就业培训服务;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就业信息平台等措施,以期望建构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苏州高新区的飞速发展,让无数世代依存于土 地的农民成了城市人。在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 中,高新区通过免费培训、促进就业、引导创业、 完善保障等一系列措施,不仅使农民失地不失业、 不失财,更分享到了高新区开发建设的成果。 高新区帮失地农民找饭碗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句容市开展了一定规模的村庄整理工作。据统计,2010年以来,全市已有近10万农业人口脱离土地,拆迁安置在城区、集镇。通过对全市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拆迁安置村失地农民进行调查,失地农民主要通过务工形式实现再就业,就业形式包括在企事业单位上班、自主创业、技术工、打小工和零工等。从就业情况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劳动力人口再就业率较高。调查显示,失地农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与就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美之 《新东方》2007,(5):7-10
一、农民失地后的就业状况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实际上在  相似文献   

15.
《时事报告》2010,(10):83-83
近日,山东省政府出台的《山东省土地征收管理办法》确定,对征地补偿安置费“集体村民二八分”、被征地农民纳入失业就业保障、完全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保、土地征收实行补偿方案先公示再报批、农民等权利人要求举行听证等做出了详细规定,让失地农民享有“长期福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二次创业”战略的推进,苏州高新区在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坚持从开发和建设的实际出发,在着力优化区域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不断采取措施,完善就业服务,着力改善失地农民的就业环境,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取得了明显效果。截至2004年底,全区各类企业参保职工达到15.8万人。全区“3545”以下的48840名失地农民中,有40830人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了就业,占“3545”以下失地农民的84%。从去年开始,苏州高新区在全市率先改变城乡二元化的就业状况,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统一就业登记制度。取消了对农民…  相似文献   

17.
正近期,南京市雨花台区政协就新形势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他们了解到,近年来,雨花台区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形态从"城市郊区"到"城郊结合部"再到"主城新区",农民就业也实现了从"剩余劳动力"到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制约因素及其政策支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描述了我国失地农民就业的现状,指出了制约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如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重视不够,社会就业环境不利于失地农民就业,农村职业教育缺失、就业培训缺乏组织协调机制,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低、间接影响农民再就业等,并提出通过消除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制度缺陷、为失地农民就业和创业提供各种资金支持、积极拓宽到非农产业就业的渠道、搞好就业培训工作、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等措施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日,山东省武城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对就业促进法进行了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认为,当前就业矛盾依然突出,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大学生就业依然面临严峻挑战.解决当前就业难的关键是要发展经济,要以发展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20.
甘肃农民失地问题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数量将不断增多,失地农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将日渐显现出来.本文对甘肃农民失地问题进行了凋查与分析,描述了欠发达地区甘肃农民失地状况,分析了失地农民就业、收入和消费情况,以及由农民失地引起的补偿标准问题、生计和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观念问题和政策执行偏差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