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群众》2021,(12)
正当前,政务热线已成为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且日益成为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直通平台。政务热线从单纯的信息传输渠道升级为综合性的社会治理机制,通过诉求表达、绩效考核、协同治理,积极打通基层治理"血脉经络",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群众是治理问题的"发现者"。整合与强化政务热线平台,增强政务热线的统一性和便捷性,让群众来电直接表达诉求,可使公众诉求直接汇聚于政务热线,推动政府掌握社情民意诉求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  相似文献   

2.
基层"互联网+"形式主义具体表现为:政务APP、政务微信群泛滥,一些基层干部沦为"手机奴仆";工作群异化,出现"微指挥""微落实""微满足"现象;政务公众号沦为"僵尸号",偶尔才"冒个泡"。"互联网+"形式主义种种,不仅破坏基层政治生态,而且消解政府公信力。基层干部要有"触网入云"的创新自觉,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让"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公民导刊》2012,(2):2
重庆市政务微博集群平台"重庆微政务"日前在新华网上线。它首批聚集了32家部门及区县政府的政务微博,具有微博群、微直播、微访谈等多种功能,成为"网络问政"的全新渠道。与普通政务微博不同,"重庆微政务"平台将重庆所有政务微博整合,在微博页面中进行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4.
正鄂政发[2021]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推动"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完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以下简称基层)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民政局针对基层民政领域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啃食群众获得感,挥霍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的"微腐败"现象,将"微腐败"治理与基层民政领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精准发力,关口前移,着力"两支队伍"建设,采取"四项措施",在"五个领域"突破,真考核、真督查、真问责,"点穴式"治理,给基层民政领域"微腐败"套上紧箍咒,阳光民政、廉洁民政、务实民政、亲民民政已初步呈现。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趋势下,"微治理"在基层逐渐扩散开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悬浮"为"微治理"的产生预留了一定的空间;对公共物品的差异化需求构成了"微治理"的内生动力;人们长期交往下的"微单元"中形成的非正式制度为"微治理"的产生与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传统共同体的消解以及自致性共同体的诞生构成了"微治理"运行的基础。这些共同构成了"微治理"的生成逻辑。从这一逻辑来看,"微治理"不仅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客观需求,更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有效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5,(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新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成为这一潮流中最为显著特征的情况下,充分应用新兴信息技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内容的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必然选择。近几年,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采纳,政府治理研究呈现出诸多新的热点,如移动微治理微服务、大数据与政府数据开放、网络舆情引导与应对、政务社交媒体应用、智慧城市发展,等等。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总结以往成果,研究未来趋势,对电子治理相关研究的焦点、热点学术问题进行探讨。本期"互联网治理专栏"的一组文章从网络监督、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谣言治理、政务社交媒体应用等多  相似文献   

8.
"微权力"也是权力,"微腐败"也是腐败,权力必须受到监督,腐败必须受到惩治。基层党员干部权力虽"微",但是,一旦滥用权力导致腐败,就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治理农村基层"微腐败"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局出发,着力构建基层贪腐有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微改革"与宏大的改革方式不同,往往采用问题导向进行,主要包括便民惠民、政务流程、城市宜居三种类型,大多精准指向群众生活中的痛点和公共服务的盲点,能够有效激发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夯实治理效能实现的认同基础。基层作为贯彻落实改革任务的神经末梢,能否及时把脉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切实对症下药,不仅是对基层干部专业素养的集中考验,更是对其政治能力的全面体检。可以通过对"微改革"的目标改进、内容充实、制度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推动治理效能实现可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0.
"政务上链"就是在电子政务中合理使用区块链技术优势赋能国家治理,推动政府公共部门加强数据共享、扩大政务公开、提升政务诚信,实现协同治理、透明治理和诚信治理,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政务上链"在借力区块链技术优势推动政务服务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突出表现在区块链去中心化特质的加密无政府主义冲动,开放治理面临的区块链技术主义陷阱,信与不信之间的政务诚信难题。在"政务上链"的应用场景中,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发挥数字技术促进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同时有效防范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依法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监管,实现依法治理,围绕"政务上链"推进参与式治理,并且基于"政务上链"提升政务诚信,实现诚信治理。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立足农村基层新情况新形势,借鉴各地治理"微腐败"实践经验,从构建工作机制、压实"两个责任"、强化巡察派驻监督、加强思想制度建设、推动监督执纪问责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等方面,进一步扩大探索领域和范围,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新会特色的"协同联动、责任压实、监督覆盖、标本兼治"的基层"微腐败"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继政务微博之后,政务微信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选取"上海发布"政务微信作为研究案例,从公共服务内容主题建构、多媒体元素融合的运用、信息发布节奏的设定及回应机制等视角,分析了"上海发布"的内容特征和治理结构;论述了政务微信在社会对话机制、社会信任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层面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协商论坛》2020,(2):45-46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大力弘扬务实重干作风""建设廉洁政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内容着墨不少。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围绕全面提升政府效能和治理能力这一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打通“最后一公里”,激发治理效能提升治理效能,重点在基层、活力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老百姓过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社会治理是否到位。  相似文献   

14.
正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以落实《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若干意见》(简称"1+6"政策文件)为抓手,坚持系统思维,针对基层党组织作用弱化、治理体系不健全、治理能力不适应、治理责任不落实"一弱三不"问题,联动出台11项"微政策",以"小切口"促社区治理"大成效"。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以来,河池市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不断优化政务环境目标,开展"微改革大成效"行动,推进一批利企便民"微改革",通过民生政务"微改革"实现民心期盼"大成效",通过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一件事一次办",政务事项高效办。河池市在深化"一站办结""一窗受理""一表申请"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出"一件事一次办"精品服务。紧紧围绕药店、酒店、超市等简单高频事项,  相似文献   

16.
提升公安机关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工程。实现基层警务工作与网格化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建设形成"警格+网格"联动治理成为了实现公安机关基层治理的新路径,遵循着外部逻辑、内部逻辑、技术逻辑等三个维度的生成逻辑。在网格化警务管理中形成的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主体、治理手段"四位一体"的实践布局揭示出,在新时期实现"警格"与"网格"的深度融合,仍需在多元主体融合深度推进、网格化警务管理运行效度提升、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建设并重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新一轮信息化驱动融合创新发展浪潮已经兴起,万物互联化、数据泛在化、社会智慧化成为大势所趋,全球已进入以数据资源为核心的大数据时代。面临"数字化转型""数据创新""数字治理"等重大机遇和挑战,党中央提出并全力推进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着力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通过数字治理推动政务和社会数据资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级政府部门对接新媒体的步伐正在加快。从"面对面"到"键对键",政务新媒体的应用逐渐成为政务工作的新常态。但是,政府、新媒体、人民之间要实现真正的良性互动、构建起彼此的信任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进一步迈向"社群化"就成为政务新媒体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新时代政府创新治理与服务模式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与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推动政务服务模式转型升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互联网+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发展为出发点,指出"互联网+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分析其对辽宁全面振兴发展的实践价值,并结合实际对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化时代,用互联网开展政务服务是推动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解析"互联网+"与政务融合为政府领导力提升带来新契机的基础上,指出了政府领导力面临的新挑战,进而提出了可行性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