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成 《学习与实践》2012,(9):114-120
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因子,在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不断积累演进,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独具东方魅力的文化体系。中华孝文化所具有的导向力、凝聚力、亲和力、影响力、吸引力,已经在"儒家文化圈"特别是韩国得到了充分展现。在世界的竞争潮流中,传承和弘扬中华孝文化,昌明中华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与亲和力。  相似文献   

2.
正【调研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作为中华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和中国孝文化之乡,孝感市深入挖掘和弘扬孝文化的合理内核与时代价值,并将孝文化建设与党风廉政、基层治理、新型城乡建设融合发展,形成了社会文明风气蔚然成风和城乡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3.
正孝感弘扬中华孝文化的发展思路、经验、模式,对城市建设、国家社会治理、辐射带动乡村治理都很具意义。孝感市把"中华孝文化名城"确定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走出了一条契合现代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历史方位看,孝感市具有深厚的中华孝文化历史底蕴,城市名称本身就是一个特色文化符号,所以孝感市发展应该在孝文化上做文章。从现代时代坐标看,孝道建设是老龄化社会的题中  相似文献   

4.
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孝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孝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当前弘扬孝文化也面临一定的困境,我们要克服困境,为弘扬孝文化创造条件,使孝文化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孝感市在弘扬中华孝文化时,应做好深、精、新三篇文章,力求讲好新时代孝感的孝文化故事。一是继续深刻挖掘孝文化的历史内涵,在"深"字上做文章。孝文化是孝感市最鲜明、最深层、最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地域优势。目前孝感市在挖掘孝文化精髓方面成绩不俗,但还存在着对于孝文化名城定位不清,宣传推广碎片化、形式化的问题,应继续在"深"字上做足文章。首先,要将古时单一的孝道精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沈阳养老文化面临的问题,从当代养老文化的特征;传统孝文化中的精髓;养老文化的理念体系;养老文化的核心要素;创建养老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弘扬与传播养老文化;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和投入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沈阳养老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沈阳养老文化面临的问题,从当代养老文化的特征;传统孝文化中的精髓;养老文化的理念体系;养老文化的核心要素;创建养老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弘扬与传播养老文化;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和投入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沈阳养老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刘敏 《湖北宣传》2009,(1):20-21
百善孝为先,孝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之本。它所包含的尊老、敬老、养老,以及爱人、爱家、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美德。近两年.孝感市大力开展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效果明显。如何充分挖掘孝文化资源、打造孝文化品牌、塑造中华孝文化名城、彰显孝感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贵东 《前沿》2012,(15):129-130
传统孝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弘扬孝文化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有利于培养新型农民,有利于建立和谐新农村.为了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创建新型孝文化,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健全孝道法制体系,积极开展孝道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6,(5)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如今,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孝文化正在逐渐淡化,影响农村的治理建设。因此,必须坚持和弘扬传统孝文化,充分发挥其养老、敬老和爱老等作用,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唐超 《传承》2015,(2):118-119
中国传统的孝和养老体现着礼法一体的和谐统一,在当代却面临着家庭结构变化、养老立法滞后、养老保障缺失,尤其是孝与养老失衡等问题,其深层的原因是中华法系的家庭养老与大陆法系的社会养老在文化价值、社会制度、政治传统之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农民家庭式养老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琴 《湖湘论坛》2008,21(1):66-68
农村家庭养老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任务日益艰巨。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受市场经济发展及家庭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然而,现阶段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仍将是较长时间内农村养老的基本模式。为确保"老有所养",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当前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的法律制度,加大经济支持力度,强化农村社区服务,弘扬传统孝文化。  相似文献   

13.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在我国传统家庭养老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了中国历史上养老难题。但是,在当前农村养老中我国传统孝文化的积极作用正在逐渐地被弱化。要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传统孝文化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立足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实际状况,从传统孝文化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相结合的角度来思考家庭养老问题,指出推进农村孝文化家庭养老功能建设需要经济、社会、政治、法律等多种条件予以保证,为此,要引入制度因素,构建孝文化的制度基础;开发孝文化资源,强化孝文化发展的动力;多管齐下,构建孝文化的传承机制。从而实现孝文化与养老保障制度的双赢,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孝文化、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养老道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对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形成了挑战。家庭养老作为我国农村占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有其存在的文化、经济、社会和心理基础。这种养老方式在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巩固和加强农村家庭养老方式,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孝文化,关注农村老人心理需求,探索农村老人救助方式,加强立法,切实保障农村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孝行天下     
文言 《今日浙江》2014,(8):52-53
正4月14日,第三届"浙江孝贤"颁奖仪式在杭州举行。获奖者中有照顾残疾婆婆的好媳妇,有为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孩子,有独自撑起家庭重担的少年,有长年义务为老人服务的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家庭、邻里传递孝的文化,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与以往不同,本届评选增设了地方和团体的集体奖项目,以表彰在弘扬孝文化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地方和单位。这次评选不仅发动全社会参与,还开展了"新二十四孝"评选等活动,以促进孝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正>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要,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挑战,经过"十二五"时期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四川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居家社区养老快速发展,机构养老规模不断壮大,养老服务人才加快培养,敬  相似文献   

18.
正孝感市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可谓抓住了根本、抓住了关键。首先,首位软实力。孝感第一位的、最大的软实力,首推孝文化。孝感孝文化资源丰富,在孝文化方面形成了活的文化传统。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讲,孝文化的旗帜应当高举。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讲,孝文化的旗手志在必得。其次,强化硬支撑。软实力离不开硬支撑。硬支撑要从制度化、工程化、数字化等方面着力。制度化,要求建  相似文献   

19.
《前进论坛》2013,(3):25-25
(本刊讯)设立中国的母亲节,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孝"德,培养良好社会风气,也有助于提升青年一代热爱祖国和民族文化的美德。中华母亲节促进会提出,把孟母生孟子成为母亲的农历四月初二作为中华母亲节,维护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共同建设中国自己的中华母亲节。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农工党中央原宣传部部长李汉秋近日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李汉秋说,农工党与中华母亲节有着难解之缘,许多农工党中央领导关心中华母亲节,许多农工党地方组织和农工党党员为推动中华母亲节建设做了大量工作。2007年春,设置中华母亲节的全国政协提案由李汉秋提出,农工党中央原副主席宋金升第一个签名支持,农工党中央原秘书长于生龙等  相似文献   

20.
“孝”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是中国传统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在所有的传统道德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的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 ,可以称为孝的文化 ;传统的中国社会 ,更是奠定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孝”的历史嬗变在远古时代 ,当社会由无序的婚姻趋向血缘家庭结构时 ,这种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就孕育了孝的萌芽。孝起源于人类养老实际生活的需要 ,从生命的创造和养育过程中 ,人类产生了返本报恩的意识 ,其具体行为便是赡养和善待生身父母。而作为伦理的孝 ,几乎与中华古代文明同时产生。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有“孝”的内容 ;中国最古的典籍如《尚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