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的"官场内生腐败"现象是一种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联动性的内生拓展型权力腐败。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原来的"全能主义"中央威权政治逐渐式微,全民政治动员性的国家意识形态逐渐淡出,一些地方政权中滋生出"腐败了的既得利益集团",并且正在向群体化、集团化、规模化、半公开化大面积扩散的趋势发展,衍生出一种具有封建社会政治色彩的地方政治庇荫制关系。最终将形成一个能左右当地官场政治生态、与中央政府相抗衡的"地方性权力实体"。这种家族化、帮派化、圈子化的地方政治退化现象被称为中国式的"地方政权苏丹化",究其根源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互相脱节,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互相脱节,实行"党内民主"与扩大"基层民主"互相脱节。  相似文献   

2.
于丹 《理论月刊》2007,(10):129-132
政治权力的制约是政治思想史上众多先哲们高度关注的问题。但是对于如何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古代中国和西方的思想家们有了本质的分歧: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根据"道高于君"的原则,采用道义制衡君主的绝对至上的政治权力,这种制衡的作用是或然性的,因而它从未根本的发挥过作用。从本质上说,道义制衡并不能真正对政治权力产生强制的约束力,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某些条件下,可以对政治产生积极的协调和软制约作用。本文将尝试着论证当代中国政治权力制约的双重思路,并对传统制衡观念内容的转换和现代应用提出一些管见。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随着信息化浪潮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日臻加深,信息网络的国际政治效能在全球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日益凸显,争夺网络空间优势成为国际政治权力竞争的重要内容,国际政治权力博弈已经涉足"第五空间",网络空间"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权力格局初见端倪。各国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以网络安全为目标,围绕网络空间国际政治权力展开了激烈的博弈,主要表现为控制、威慑、干涉和合作四种模式。研究网络空间国际政治权力博弈问题,探讨中国在网络空间权力博弈中的地位与处境,对提升我国网络空间国际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无论在何种语境下把握现实,技术、资本作为"超级权力"与"政治权力"的"互动"都是一道绕不过去的"景观",但要正确理解两者的"互动逻辑"却绝非易事,它需要突破人类"底层思维"的局限,需要跨学科基础上的另一场认识论的"哥白尼革命"。如果说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会停留在某个阶段,主体与客体的相互理解和塑造势必要提升到更高层次,那么,突破认识论的难点,深入理解"超级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就要依托先进的自然科学,引入宇宙万物相互关联的大历史视野,在更新人类学叙事过程中,辩证地发挥"政治权力"与"超级权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传统权力理论主要以政治领域内的国家权力为主要关注点,形成传统权力观在政治领域内的单极延伸.然而,随着现代国家一社会关系的分离状况以及社会多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局限于政治领域内的权力审视显得越发局促.学者们开始尝试以新的视角审视权力问题,社会权力视角逐渐浮显,让人们开始以一种崭新的眼光重新打量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6.
古代掌权者为了使其权力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服从,总是运用各种手段对其掌握的权力的合法性来源进行严密的论证:由追逐"天意"、标榜"神授"逐步发展到"权源于德",到了近代才转向"权源于法"。在现代中国,"权源于法"的思想已成为国家政治权力合法性来源的基础,但对国家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进行研究仍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符号不仅是知识与沟通的工具,同时也是权力技术的工具,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主导符号生产与再生产,传播社会秩序和意义的知识,形成支配者与被支配者之间的共识,从而实现社会秩序的生产与再生产。政治符号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其实就是社会秩序再生产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政治权威符号化,将政治权力置换为符号权力的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奠坷  魏维 《前沿》2011,(20):128-130
政治权力社会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政治权力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和过程,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互联网的应用有利于改变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提高政治权力客体参政的能力与效率,有利于加大对政治权力主体的监督力度。但是互联网的应用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真伪难辨的信息及煽动性的言论可能激化政治权力主客体之间的矛盾,此外,互联网技术条件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利用网络参政的人群受限。  相似文献   

9.
马敏 《理论月刊》2004,(11):54-57
道歉是当代政治中的新现象。缘于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及情境因素的复杂影响,“政治道歉”包含多种言语行为和现象,由此引起多样性阐释。实践中的政治道歉是一种权力技术与策略,用以达成不同的政治目标。同时,它也凸现出“政治负责”的当代政治价值观。随着暴力政治正当性的终结,以话语权斗争为中心的语言政治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政治道歉标识了这一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陈飞强 《桂海论丛》2014,(6):104-108
基于中国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湖南省数据,考察当前湖南省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女性权力参与现状发现,在家庭权力参与上,女性的家庭事务决策权仅仅在"家庭日常开支"方面具有优势,而家庭重大事务的决策权较之男性有较大的差距;在职场权力参与上,女性在管理人员领域依然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特别是高层管理位置的性别隔离特征比较明显;在政治权力参与上,女性政治参与的程度不断提高,但女性领导的资源与话语权有限,政治影响力远远逊于男性。  相似文献   

11.
权力是理解世界政治的关键,但它却是社会科学中争议最大的概念之一。准确认识和把握权力内在构成及其变化意义重大。长期以来,军事力量一直被视为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权力来源和象征。但今天,权力的概念及内涵逐渐扩大,经济力量和软权力已经成为国际政治新的权力增长源。这一权力变革进程尚未结束,未来国际政治权力将呈现微观化发展趋势,从权力政治走向权利政治。  相似文献   

12.
职工是国有资产的"守护神" 近些年,一些省市的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悄悄出现了一种值得关注的"家族化"现象:内部管理权力"近亲繁殖",权力结构逐渐被企业高层家族成员垄断;财产资源逐渐被家族占有或"借用".有关专家指出,国有企业"近亲繁殖"的家族制,目的是为了更方便地侵占国家利益,直接危害是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相似文献   

13.
巩建华  郭万敏 《前沿》2010,(15):4-9
现代政治是民主化和法治化的政治,因此,政治权力的运行必须置于民主监督和法制规约之下。在当下,我国政治权力结构比较合理,但在政治民主与政治法治视角来看,我国的政治权力运行机制不完善,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政治权力主体存在许多异化的政治行为。因此,对政治权力运行进行规训是必然的,权力规训的出路在于法治,法治的实现在于创设一套完善的权力运行机制,为此,我国需要对公职人员和普通民众进行法治的启蒙教育,加大政治法治化的建设力度,完善权力配置机制、强化监督机制、落实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4.
秦艳峰 《前沿》2011,(18):37-39
权力论一直是西方国际关系学的一个核心理论,冷战前后国际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给权力论注入了新的内容。约瑟夫.奈(Josephs.Nye,Jr.)提出并阐述了软权力的概念。在当代国际政治中,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硬权力和软权力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软权力的绩效正在逐渐提升。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当代国际政治中要做到游刃有余,必须"软硬兼施",在稳步增强硬权力的同时,重视和增强软权力的绩效。  相似文献   

15.
周林刚 《人大研究》2001,(11):34-35
角色理论为研究政治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政治角色是由人们对于处在政治过程中的人的行为期待而构成的各种政治行为模式。从角色理论出发 ,我们可以这样下定义 :所谓腐败 ,是指政治角色 (主要指掌握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人 )在公共权力行使过程中 ,为了个人或小集团利益 ,而违反各种法定或公认的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越轨行为 ,它是一种严重的角色扮演失败。对于角色理论来说 ,角色的扮演过程十分重要。一般而言 ,角色的扮演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角色期望、角色认同和角色表现。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故障 ,那么角色扮演过程就会出现失调现象…  相似文献   

16.
赵浩博 《传承》2015,(1):106-107
在政治学领域中,"权力"二字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话题。探索政治社会学中的"权力"结构,在我国政府实施权力过程中探讨权力半径以及权力半径的现象如何存在,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中发生的一些腐败事件,有助于提出权力半径在政府权力实施过程中发挥的效应,以及如何防止权力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7.
陈抗行  任伟礼 《小康》2008,(2):94-94
传统的政治中心起源于北方中原地区,而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角逐,也使得政治中心成为"风暴中心"。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南北对峙的历史,如三国晚期晋与吴的对峙,"五胡乱华"时期的南北朝对峙。有人研究南北土壤所能出产的粮食总量,认为双方只有将分界线置于淮河一带,  相似文献   

18.
说专制主义是帝制时代中国社会的实质和本质特征,其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是:帝制时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范式和运行机制,表现为专制权力支配一切、覆盖一切、规定一切、“通吃”一切。一方面,“专制权力支配社会”是专制主义作为帝制时代中国社会的实质和本质特征的最重要理由;另一方面,“专制权力支配社会”就是中国专制主义本身的实质和本质特征。帝制时代中国的社会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社会中的任何人、事都处于至上的、无限的皇权控制之下;传统社会中的人是处于专制权力的严格、严密、严酷控制下的“组织中的人”;传统中国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政治原则而非经济原则,是政治决定经济而非经济决定政治,即“权力统治铁律”;政治权力全面干预社会生活,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由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 ,伴随着“泛功利化”倾向的影响 ,我国政治生活领域也出现了被功利泛化的趋势。它典型地表现为权力“寻租”活动等一系列腐败现象。这些现象严重侵蚀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权基础 ,给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深究政治领域“泛功利化”现象的表现和成因 ,找出新世纪影响我国“权力文明”建设的几个变量 ,制定出相应的调试良方 ,对保持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真正实践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要求 ,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苗国厚 《人民论坛》2014,(32):48-50
科技使人自由,有时也可推动民主进步。宏观上,互联网冲击着国家政治权力结构,消弱着国家政治权力的执行力,显著扩大着国家政治权力客体的参与面;微观上,互联网拥有"倒金字塔"话语权结构,可实现网民个体之间的快捷互动,出现折射式反射及向网民倾斜。这些解构从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所谓的"政治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