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娟 《湖湘论坛》2020,33(4):5-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新思想,它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就是发展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形成绿色生态、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绿色生态、生产、生活体系,营造绿色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生态美丽、生产美化、生活美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生态之美、生产之美、生活之美。这是一条生态优先、"三生"和谐、"三美"合一、人民幸福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提出历程、历史依据、现实依据、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来看,提出并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现代化强国与中国梦、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共同建设美丽生态地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卢子跃 《政策瞭望》2011,(11):13-15
近年来,丽水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按照省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生态浙江的战略部署,围绕"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保持领先、生态文化日益繁荣、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山区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汉勤 《今日浙江》2014,(20):50-50
正为坚守绿色生态理念,筑牢浙江的生态屏障,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今年7月,丽水市调整对各县(市、区)的综合考核办法,以绿色生态理念实施分类考核,放下GDP的纠结,分类施策,个性订制,引导各地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功能布局、发展水平和工作特色的不同,丽水将下辖的9县(市、区)分成"城市核心区"、"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区三类,设置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幸福"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的高级文明形态,表征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和谐程度。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更要革除不利于生态文明发展的理念蔽障。"包容性人道主义"是成中英先生在《创造和谐》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念对西方"主客二分"思维的辩证超越,结合马克思"自然主义=人道主义"的实践辩证法,从人类解放视域探析彰显"和谐意志"的包容性人道主义,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重要理路。为此,就要在生态伦理上倡导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价值统一,在生态自觉上形成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制度安排,在生态治理上坚持生产发展与社会交往形式的革新,促进人与人之间、国家之间、代际之间包容性发展利益机制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生态社会主义,是对当今资本主义造成的严重生态危机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表示不满,并力求建立一种与生态和社会平衡的、保障人权和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1]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将提倡把经济建立在更加开放、自由、公平基础上的"包容性增长"升华为"包容性发展",它主要包含突出民生问题的发展、倡导公平的发展、倡导共享型发展、倡导和谐的发展等要义[2],用生态社会主义原则与要求分析"包容性发展"的要义是一种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许苏卉 《时代主人》2012,(12):32-33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之一,其内容包括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等,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清辉 《新东方》2013,(3):15-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五指山市地处中部山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基本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五指山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当地百姓的幸福和发展、关乎全省的生态质量和永续发展,意义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丹桂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华灵芝城"、"中国十大香樟基地之一"……地处福建"北大门"的浦城拥有的生态名片很多。如何让丰富优质的生态资源环境,转化成发展优势?浦城县人大常委会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发展,为绿色发展注入动力。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重庆市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南川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路径。去年以来,南川区结合发展实际以及资源、环境等客观条件,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结合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扬弃."两山"理论是对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醇化与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对传统"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理念的升华;绿色发展理念则是对传统"时禁"和"节俭"的现代化,等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将"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如何达到生态文明,则需要我们通过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来实现。一、绿色发展与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关系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三大发展理念写入党代会报告中,预示着我们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对生产方式的转型选择。三大  相似文献   

12.
自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先后在不同场合强调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伴随着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宏观发展局面中占据日益突出的位置。通过总结提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各种观点可知,我国对于生态文明观念的构造和理解相比于以往有了质的突破,从主观认识到客观实践都产生了新的思维成果。  相似文献   

13.
《浙江人大》2012,(4):36-37
针对经济后发这个最大市情、生态良好这个最大优势,丽水市全面落实"发展产业、完善设施、统筹城乡、关注民生、崇尚实际"工作举措,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44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两年位居浙江省第一。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民生显著改善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列、浙江省首位,被国际休闲产业协会授予"国际休闲养生城市",赢得"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  相似文献   

14.
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相互促进的共生体,"生态生产力"可以推升经济发展。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瓶颈问题,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相似文献   

15.
传统生产力的发展困境在当代最集中的体现就是"生态问题"以及由生态问题所引发的人的生存问题和社会的发展问题。传统生产力的生态转向是社会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具体表现在:生产力模式从单向度征服型转向双向度和谐型,生产力评价从关注量的增长的片面评价转向关注质与量统一的全面评价,生产力功能从满足物质需要的一元型转向满足生态、物质、精神需要的多元型。  相似文献   

16.
秦诗立 《今日浙江》2013,(10):50-51
浙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居全国第二位。以"美丽浙江"建设为契机和统领,重估生态价值,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把生态环境转化为发展新优势,应成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与路径。从战略高度重估生态价值随着优质生态资源稀缺性的凸显、居民对生态品需求的增加,区域生态共建共享的探索实践也取得一定成效,以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3,(10):79
"建设美丽中国"与"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大主题,二者的最佳契合点在于"生态创意"。"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创意应高举的旗帜,"新型城镇化"为生态创意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国的城乡建设近年来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晚、规模大,又多年受到发展思想认识不清的影响,在环保生态与城市发展的结合上颇多偏差。虽然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提出新的治国理政思想,特别是以改革的思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8.
谭志平 《政策》2011,(6):72-73
为抢抓武陵山试验区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利川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推进三大战略(工业兴市、旅游强市、项目立市)、发展三特经济(特色农业、特色工业、特色旅游)、打造三力利川(实力利川、活力利川、魅力利川)"的发展思路,按照"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开放活市、富民稳市"的总体要求,大力构筑生态保护屏障,强化生态项目支撑,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打造生态发展平台,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宁清同 《新东方》2016,(4):41-47
海南自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其发展战略从片面追求政策优惠、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到"一省两地",经历了惨痛的教训,最终确立为生态立省,却又忽略了特区的独特优势。生态特区集特区与生态省于一体,是海南探索战略定位的逻辑结论。生态特区是因应国家五位一体战略的最佳选择,是特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先行先试功能的必要方式,是完善和升华生态立省战略的应然模式,是国际旅游岛的基本保障和缓解现有环境资源压力的治本之策。经济特区实践和生态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区立法权准备了强有力的法治工具,建设生态特区符合国家领导人关于海南发展的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20.
生态建设是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之一,生态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发展。本文通过对生态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调研,总结出试验区生态建设中一些典型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发展生态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