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富有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社会的和谐有序。社会和谐有序为精神富有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同时社会和谐有序还是促进精神富有社会建设的内在因素。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社会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浙江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浙江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发展导向与目标理念。  相似文献   

2.
正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应有之义,是实现浙江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走在前列的担当之举,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和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这一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3.
黄宇 《观察与思考》2012,(10):36-39
政治昌明是建设精神富有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精神富有社会的价值追求和根本保障,推进政治昌明是建设精神富有现代化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推进政治昌明的现代化浙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精神富有的社会,必须积极推进政治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政治的风清气正,真正实现政治昌明。  相似文献   

4.
陈野 《观察与思考》2012,(11):12-15
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列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主要任务,充分体现了省委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文化繁荣发展对建设精神富有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建设精神富有社会的重要途径,浙江要在精神富有的全新语境中开展新一轮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精神富有的社会是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立省"方略,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践行,为建设现代化浙江夯实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建设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发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生共存"精神,有效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省份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郑炳林 《今日浙江》2012,(12):36-37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郑重宣布我省已基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庄严提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宏伟目标。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优化提升社会服务、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持续促进社会和谐,积极推进社会建设的现代化,是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王宇 《观察与思考》2012,(10):32-35
社会共同价值观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社会共同体中各社会阶层的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并持有的价值观。社会共同价值观是精神富有社会的核心内涵。"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精神富有"为内核,适应了转型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符合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精神需求,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提供了全新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精神富有"建设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同构、行思互补,契合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实践过程中。在追求精神层面的关怀与满足、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历史新任务中,浙江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富有"建设全过程: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富民强省"实践中奠定"精神富有"的物质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富有"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精神富有"塑造浙江形象;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诚信浙江,为"精神富有"营造社会环境;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以"文化自觉"引导和促进"精神富有"建设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9.
<正>"法治浙江"是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主要任务之一,深刻领会"法治浙江"在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中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提供法治保障和制度支撑。(一)"法治浙江"作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的思想体系,是它们对现存世界及其秩序的"整体性"反映与判断,是政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观点的表达方式。我国是一个共产  相似文献   

10.
陈野 《观察与思考》2012,(11):11-15
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列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主要任务,充分体现了省委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文化繁荣发展对建设精神富有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建设精神富有社会的重要途径,浙江要在精神富有的全新语境中开展新一轮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法治是"中国之治""中国方案"的重要内容。过去5年,浙江高质量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高效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平安浙江稳步推进。锚定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区目标,围绕依法履职进一步提升"制度供给",推进社会治理营造法治建设良好氛围,坚持司法为民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出席省人代会的人大代表们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中国"实现的前提是社会普遍具有崇尚和遵从的现代法治精神。直面当前社会凸显的"信访不信法"、"唯权"不"唯法"等法治精神缺失现象,如何准确理解法治精神的基本内涵,透析社会法治精神缺失现象产生的危害及根源,积极探寻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精神的内涵,通过强化法治文化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普法教育长效机制、构筑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加快司法行政体制改革、提升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等,对于重构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法治中国"建设目标是有必要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李波 《今日浙江》2006,(13):29-29
省委从完善浙江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出发,在准确把握浙江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着眼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重大决策部署。这一决策的本身就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在推进“法治浙江”建设中,既要以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为动力,又要进一步发扬光大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使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真正体现在浙江的各方面建设中,流淌在浙江人民的血脉里。建设“法治浙江”,要把加强诚信道德建设作为前提。诚信是法治的一种价值追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诚信文化,使诚信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规范,这是建设“法…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来看,精神富有的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物质富裕的社会。在已经积累了较为丰裕的物质基础的前提下,将精神富有确定为建设现代化浙江的重要目标,需要我们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不断筑实、筑高、筑好全省物质富裕的大堤。  相似文献   

15.
<正>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必须加快法治浙江建设。这是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根据本省发展实际、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来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我们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时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现实课题。就此,需要我们着重回答好"为何"、"有何"和"如何"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柳裕 《今日浙江》2011,(17):32-33
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手段和保障,实现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和最终目标。要着重在运用法治思维探寻社会管理创新上下功夫,在推进“法治浙江”建设的进程中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深化“法治浙江”建设。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奋斗目标,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顺应了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文化强国战略下,精神富有包含科学的价值观、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强大的文化实力四个方面的内涵。建设精神富有的社会,必须处理好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之间的关系问题、注意个体明显的层次差异性、确立正确的建设态度。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浙江》2013,(11):11-15
(2013年5月31日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是我省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抉择,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科教人才强省和平安浙江、法治浙江、生态浙江的有力支撑,是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樊明达  胡海涛 《理论月刊》2005,(10):108-111
对行政侵权精神损害的异质赔偿是文明社会国家责任制度是否完善的一个标志。建立行政侵权精神损害的异质赔偿制度是现代法治和保护人权的必然要求;是建立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建立行政侵权精神损害的异质赔偿制度,对于丰富行政法律责任制度内容,完善我国国家侵权救济体系,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公民人权的保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法治浙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对于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