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许多同志甘当人民公仆,乐于奉献,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被人民群众誉为革命和建设的“老黄牛”。这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是永不忘怀的。但是,与此相反,我们也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的公仆意识淡薄了,同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和事迹相比,产生了惊人的反差。反差之一,对待群众的态度不一样。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中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他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3月17日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兰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总书记在参观中说,我们要看焦裕禄是怎么做的,对照自己,见贤思齐。我们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焦裕禄虽然离开我们已经50年了,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十年来,焦裕禄精神一直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群众顽强拼  相似文献   

3.
吉子俊 《群众》2014,(4):67-68
<正>和焦裕禄有着一个共同的"县委书记"角色。拿焦裕禄这面镜子照照自己,差距之大,深深地触动了灵魂。50年前,焦裕禄的名字响彻华夏大地,50年后,焦裕禄的事迹依然感人肺腑。焦裕禄就像一座巍巍丰碑矗立在人民的心中。"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最近我也一直在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像他那样做一名让群众永远记得住的干部?  相似文献   

4.
刘开生 《今日浙江》2009,(12):62-62
近期,笔者在重温焦裕禄先进事迹时,不由想起焦裕禄生前常用的一种被他称作“过电影”的工作方法。焦裕禄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楷模,除了他坚持党性原则,全心人民服务以外,与他长期坚持“过电影”的工作方法不无联系。  相似文献   

5.
吕传彬 《协商论坛》2013,(10):52-52
1964年5月14日,中共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逝世,年仅42岁。一个多月后,仍处于悲痛之中的兰考县委通讯干事刘俊生,找到《河南日报》"党的生活"专栏编辑郭兆麟,提出要写一篇《兰考人民满怀信心迎丰收》的稿子。这是焦裕禄生前给他出的最后一篇报道题目,他要完成焦裕禄的嘱托,将兰考人民除"三害"(指内涝、风沙、盐碱)的经历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可是,郭兆麟却说":七一快到了,写个党的好干部吧!"写个党的好干部,写谁呢?回到县城,刘俊生找到县委  相似文献   

6.
素凝 《乡音》2012,(12):22-23
30集电视连续剧《焦裕禄》作为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剧目,十八大前夕和十八大期间在央视热播,让曾经感动了几代人的"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重回大众视线,再次感动着亿万国人。十八大期间,本刊派出记者,专程采访了《焦裕禄》的编剧、省政协委员何香久,聆听他多年致力于写焦裕禄和他这次创作电视剧本《焦裕禄》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6,(7)
焦裕禄精神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干事创业的一座丰碑,焦裕禄精神的形成与其成长和工作经历分不开。焦裕禄精神先后经过两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提炼概括已基本成型。焦裕禄精神的核心本质是对党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忠实践行,正因如此,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依然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8.
陈健 《现代领导》2014,(9):43-43
2009年4月1日,时为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兰考视察时曾问到:“当年和焦裕禄一起带领干部、群众除三害的那位县委领导是谁?”时任新闻干事的刘俊生答:“县委副书记张钦礼。”习又问.“这位同志还在吗?”刘答:“他去世了。”张钦礼与焦裕禄是“亲密战友”。张钦礼三次遭难,周恩来总理三次解救他,也没能改变他的命运。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9.
弘扬焦裕禄精神金从军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某些变化.但是,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没有过时,人民群众更加需要党的干部弘扬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和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10.
薛保平 《前进》2014,(8):52-53
<正>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党的干部的好榜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饱含深情,对焦裕禄精神时代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扎实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出了明确指示,为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强化为民务实清廉作风,提供了标杆,指明了方向。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为我们树立了深入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典范:他几乎  相似文献   

11.
语录新闻     
<正>1、"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要见贤思齐,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指出。2、"我们从群众中来,只有把群众的心思吃透,才能做出顺应民心、民意、民愿之举,让群众普遍受益,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3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辽宁、内蒙古等地考察时说。  相似文献   

12.
观点荟萃     
《大连干部学刊》2014,(5):61-62
正焦裕禄精神历久弥新从1966年2月至今,"焦裕禄"3个字,先后63次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的标题之中。1966年,随着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刊登,全国立刻掀起了一场学习焦裕禄的热潮,《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报道。宣传焦裕禄精神的第二个高峰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1990年是焦裕禄逝世26周年,河南省委决定在全省各级干部中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3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并向全党发出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号召,提出“以焦裕禄为镜,深学、细照、笃行”,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是从博山走出的优秀基层干部。在焦裕禄短短42年的人生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在家乡博山度过的(自1922年8月出生在博山县尚山乡北崮山村至1947年秋随大军南下离开博山).是家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焦裕禄,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14,(12):57-57
焦裕禄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公认的优秀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公仆。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精神作出了最新阐释: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本书全文收录震撼习近平总书记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习近平总书记纪念焦裕禄的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人民日报阐释最新焦裕禄精神的评论员文章等,是党政领导干部学习的必备教材。  相似文献   

16.
正在许多人的记忆中,焦裕禄当之无愧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但很少有人知道焦裕禄的从军岁月。直到电视剧《焦裕禄》的播出,人们才全面了解到焦裕禄的一生,了解到他曾经有过的戎马岁月。今天,当人们走进河南焦裕禄纪念馆,一杆汉阳造步枪映入人们眼帘。这杆汉阳造的复制品,可以让人们联想起焦裕禄短暂人生旅途中那鲜为人知的军旅生涯。在焦裕禄的童年记忆中,从来没有枪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7.
“睁嵘岁月三十年,二次出征到边关。踏遍荒山犹未老,历尽千辛更知甜。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读过这诗句的人无不为之动情,而从中得到的不仅是艺术上的享受,而且还看到了一个进藏干部对人生事业的崇高理解,以及他那几十年来孜孜不倦艰苦创业的身影。它的作者就是孔繁森,一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西藏人民的公仆,90年代的雷锋,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一个人的一生究竟应该怎样度过?这份人生考卷只有一道题,却需解答很长时间──从生到死,你所说所做的便是答题上的每一个标点,每一个字。它的判卷人,从古到今,就是人民…  相似文献   

18.
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近年来,我们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切实转变各级干部的作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以焦裕禄为榜样,切实转变思想作风,牢固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是党顺应时代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19.
时下,“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争做龚全珍式好干部”活动正在江西省各级党组织如火如荼开展。先进典型是引领的标杆,学习这样的榜样,对基层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010年以来.萍乡市相继涌现出全国和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11个、先进人物10名、党建工作品牌6个。一个赣西小市,为何会出现先进典型“井喷式”现象?  相似文献   

20.
影片《焦裕禄》公映后引起很大轰动。轰动的原因不仅是电影的拍摄技巧,演员的精湛演技,更主要的,是电影真实再现了焦裕禄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影片唤起了中老年人的回忆与怀念,更唤起了青年一代的崇敬与思考,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在奔泻前进的改革大潮中,它像一粒石子投入每个人的心湖,激起一片片不平静的波涟。焦裕禄的感人事迹赋予导演和演员最佳的素材与激情,使得影片更具感染力。在寒风凛冽的兰考火车站,刚刚上任的焦裕禄带领县委干部看望灾民;在大雪纷飞的火车站台,面黄肌瘦的灾民逃荒的情景,如千斤巨石压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