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卓兰 《台声》2018,(20)
正李忆含李忆含,1959年出生于台湾彰化,本科、硕士、博士皆在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就读,不断地在艺术学、艺术创作领域里追求上进。现任中华民族融合发展基金会董事局主任秘书、灵·上居——东方美学思想讲堂理论指导老师、香港——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慈济大学台北社会教育推广中心书画讲师等职务。李忆含秉持着"古今精神转化""中西思想汇通"的创作理念,在人文、自然、省思文明现象、体验生命根源等题材上  相似文献   

2.
正4月17日,以"韵·东方"为主题的海峡工艺精品奖台湾巡展在台湾台北开幕,共展出数十位历届海峡工艺精品奖获奖者的122件手工艺品,作品涵盖木雕、陶瓷、玉石雕、综合材料等四大类。展览现场还邀请茶艺师进行表演,让观众不仅可欣赏到茶艺设计师的匠心之作,还可领略东方生活美学韵味。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辅导总会会长张富钦表示,未来将继续为推广两岸的工艺精品及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6)
正陈若慧简历1944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企管系,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美术理论组硕士。不遗余力致力于美术教育,曾获台湾艺术教育馆颁赠艺术教育贡献奖。目前担任台湾淡江大学乐龄学苑水墨画班讲师、《孔学与人生》期刊总编辑、台北市信义国际兰馨交流协会会长、台湾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秘书长、台湾中华漫画学会秘书长、台湾中华画学会常务理事、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监事。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6)
正刘年兴,现专职个人创作兼绘制大型壁画。1993年,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96年,获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西画创作组榜首;1997年,赴美国纽约大学进修艺术课程;1999年,于台师大画廊举办首次个展"纪元·牧歌";2003年,获选参加由台"文建会"组织的"台湾青年画家赴法联展";2004年开始,在台湾艺术教育馆授素描课;2001年至2010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进修部油画教师;2011年,在北京清华大学进修当代艺术课程;2011年,"水岸·木棉"油画展于台北市长官邸沙龙举办;2014年,作品《境入·在地风景》  相似文献   

5.
正3月26日,台北春和景明,两岸中国文学研究研讨会在台湾师范大学举行。四渡海峡共推中国文学发展两岸中国文学研究研讨会暨《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百年学术论丛》新书发布会和赠书仪式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主办,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国文天地》杂志社承办,已在台湾走过了4年的  相似文献   

6.
2006年7月25日至31日,“台湾青年学生文化·生态江西行”活动在南昌、庐山、鹰潭三地举行。来自台湾东海大学、淡江大学、世新大学、交通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以及台湾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的30多位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以及台湾师大附中、新竹女子中学、台北及人高  相似文献   

7.
刘祖平 《两岸关系》2004,(12):48-49
9月29日至10月6日,在北京市台办、西城区台办和西城区教工委统战部的精心组织下,北京八中访台艺术团进行了为期8天的访台艺术交流。艺术团先后参观考察了台北第一女子高级中学、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和台北中正高级中学并进行了艺术交流。在台期间得到了周人镜文教基金会负责人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悠扬乐声,震撼彼此心灵,“三通”虽未开放,但海峡两岸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却已相当频繁。以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音乐系主任李未明教授为团长的厦门大学音乐系访问团一行12人,应台湾筑梦教育基金会的邀请,于2001年9月10日至18日访问了台湾的台北市。艺术访问团先后同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台湾艺术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淡江大学、台北金华中学、台北兰雅中学、市立国乐团、台北交响乐团等音乐团体交流切磋,以文会友,推动两岸文化艺术交流。访问期间,还举行了四场精湛的演出,同台北厦门大学校友相聚,台湾《联合报》、…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16)
正8月5日,"当代图纪"两岸艺术特展在台北拉开帷幕。来自四川成都浓园艺术村的20位驻村艺术家,携带50多幅作品,在台湾师范大学展开为期7天的艺术飨宴。此次展出作品以国画居多,题材有花卉、熊猫、山水等。参展成员既有朱常棣、刘云泉、李宗委等知名国画艺术家,也有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正5月12日上午,浙江省博物馆原创展览"江南生活美学展"作为第十二届"台湾·浙江文化节"的重要项目在台东铁道艺术村开展,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蔡晓春、台东县县长黄健庭、台东县县政府文化处锤青柏出席展览活动,台东文艺团体负责人及文艺届人士参观了展览,本次展览先后在台东铁道艺术村和台北景文科技大学艺文中心展出,台东场展期为5月12日至25日,台北场展期为5月  相似文献   

11.
沐泽 《台声》2006,(10):55-57
8月25日,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台湾唐龙艺术有限公司、台北艺术推广协会主办、国家博物馆承办的宝岛风情画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开幕。开幕式由文化部港澳台文化事物司台湾处处长肖夏勇主持,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华文化联谊会副会长艾青春、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马英明、《中国文化报》社长郭沫勤等与来自宝岛台湾的著名画家李奇茂、刘国松等出席开幕式。本次宝岛风情画展邀请了台湾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李奇茂、台南艺术大学教授刘国松、淡江大学驻校艺术家周澄、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江明贤等在内的近20名台湾画家涵盖了台湾老、中、青三代艺…  相似文献   

12.
李静 《人民公安》2006,(23):64-64
传统与现代看得出,台湾的城市理念是由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作底子、西方的精神和方法论作构架的,流溢着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交互渗透的谐和之美。同行的解玺璋老师对此感慨深深,他提醒我看台北的街名:士林路,信义路,辛亥路,民权东路,酒泉路,罗斯福路……中国的传统价值、历史  相似文献   

13.
意象:东方美学的核心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王洪波 《求索》2007,(2):186-188
“意象”是东方美学中的核心范畴,它发源于中国古典美学,同时在东方其他各民族的美学体系中也有具体、深刻的体现。“意象”的美学特征表现为象征性、含蓄性、暗示性、神秘性,这也恰恰是东方民族审美思维方式的鲜明特色。“意象”理论集中体现了东方各民族美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东方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22)
正10月28日,以"天工妙艺,展艺东方"为主题的第二届黄公望两岸文创设计大赛在台北启动。活动面向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院校师生和艺术家,最高奖金提高至新台币18万元。本届设计大赛由台湾三义木雕协会、黄公望文化研究会、江苏省常熟市东方红木家具艺术馆等共同主办。参赛作品要求以木雕材料为基础设计,凭借中国传统绝妙技艺,将元代文人的生活品位以当代生活美学重新诠释,衍生创造出概念性创意作品。收件截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9,(2)
<正>全新国际级艺术博览会"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于1月18日至20日汇聚全世界最顶尖的90间艺廊于台北南港展览馆展出,这些来自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第一线画廊,与台湾优秀的画廊共同呈献了本世纪最杰出的当代艺术品。上千位国内外美术馆馆长、艺术评论家、大咖收藏家齐聚台北,参与2019年第一场世界级艺术盛事。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8,(22)
正回笔刻石,行毫流水,一点一滴,皆是对传统中华文化的坚守;一言一行,浸满了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自信——一位是第一位到大陆办画展的台湾画家,并以革新精神重新诠释新一代台湾水墨画风;一位是被誉为"中国砺金画法第一人",为中国画开创了一条新坦途。11月4日,两位两岸艺术名家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原系主任江明贤教授与中国老年书画研究院特聘顾问、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研究员郑希林先生在北京展开对话,从中华文化发展、创新到科技与艺术的  相似文献   

17.
瑞毅 《台声》2003,(5):18-19
2003年2月28日至3月9日,由台北中山纪念馆等单位主办的“裂变·蜕变———大陆现代水墨画展”在台北中山纪念馆中山画廊举行。画展期间,召开了“为现代水墨艺术立说学术研讨会”,并在台北首发了德国慕尼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裂变·蜕变———中国现代水墨艺术》一书。该画展和学术研讨会以及现代水墨专著,受到台湾美术界以及各界有关人士的广泛好评。《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中央电视台和台湾当地的《联合报》、《大成影剧报》等新闻媒体采访报道了这次学术活动。严格选择画家,确保参展作品的学术水准为此,台湾著名画家刘国松先生推荐…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进一步推进上海平安建设,上海市公安局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充分整合各自资源的优势,共同策划推出了"东方讲坛·以案说防范,共建安城"系列宣讲活动,旨在依托"东方讲坛"这一有效载体,通过组织一批工作经验丰富的民警讲师深入社区、  相似文献   

19.
文化     
《台声》2017,(10)
<正>1台师大团队研究证实:中国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印刷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权归属一度在中韩民间引发争议。台湾师范大学印刷技术研究团队5月4日在台北发表研究结果,证明北宋年间(1041年前后)毕昇所发明的泥活字版印刷术的确可行。研究计划主持人之一、台师大图文传播学系兼任副教授徐照夫说,研究团队依照活字版印刷技术,以实验模拟出  相似文献   

20.
一 1987年11月5日,梁实秋先生在台北逝吐。这位在中国文坛孜孜耕耘了60年的老人,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他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加以研究的作家。梁实秋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嗣后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哈佛大学研究英美文学,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暨南大学教授,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北京大学外文系主任。到台湾后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