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玄言山水诗是指那些借助自然山水的描写 ,寄托诗人玄学感悟的诗歌 ,分为时兴诗和登览诗两类。诗人为寻求“消散”、“寄畅”而进入大自然 ,以“理感”的思维方式观照山川万物 ,从而获得“超游”、“超兴” ,这就是玄言山水诗的发生情感。在中国文学史上 ,这是山水题材第一次大规模进入诗歌创作。玄言山水诗向谢灵运山水诗的转变内在于其自身的发展理路 ;晋宋之际玄学的衰落 ,促成了独立山水诗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玄学与道教     
玄学是哲学,道教是宗教,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以《老》、《庄》与《易经》为经典;道教中人亦谈论玄学熏玄学中人亦信奉道教,玄学与道教呈交叉状态;名士与道士都热衷于玄言诗的创作。玄学由于信奉老庄、崇尚隐逸、亲近自然熏故第一次把山水作为表现的内容熏开山水诗创作的先河熏而道士由于常年与大山为伴熏故山水诗创作的题材更加宽广。  相似文献   

3.
王维是唐代杰出的山水诗人,也是当时文人造园的典型代表。其造园风格与其诗画有密切的联系。从山水诗与园林景观美的角度进行解析,王维山水诗具有意境美、田园风光美、花木景观美、色彩音响美、构景美等典型的风景园林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王友群  刘运好 《求索》2012,(8):133-135
因山水之象而体悟玄理,使兰亭诗与山水诗在审美属性上既存在差异性,也呈现趋同性。在审美观照上,兰亭诗以玄对山水,山水诗以情对山水;在艺术表现上,兰亭诗略于具体事物而究心玄理,山水诗注重具体物象而融注情感。但是,兰亭诗与山水诗都是以山水为基本观照对象,玄理体悟与主体情感蕴涵的生命意识基本相同;兰亭诗因象得意,山水诗以景抒情,不仅意与情存在着内在一致性,而且二者也都是建立在对山水审美属性发现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文学趣味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建国后的十七年文学明显地遵循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努力创作具有无产阶级文学趣味的文学作品。创作方向的正确与文学趣味上的缺乏,是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矛盾,一些有趣味的文学作品受到了表现"小资产阶级"、"小市民"趣味的批判与指责,而一些被主流权力话语推崇的作品又往往在读者与许多作家那里被视为缺乏趣味。这个矛盾的存在说明了这一时期无产阶级文学实践在建构自身文化领导权上的艰难。  相似文献   

6.
张志斌 《求索》2008,(10):182-184
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魏晋六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历史阶段,这一时期是一个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文学自觉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纯文学观念的形成与确立。魏晋六朝时期形成的以“诗缘情”为主导理论的纯文学观念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这一诗歌理论观念在表现内容、创作机制以及哲学基础三个方面都与以往的诗学观念有所不同,它重新肯定诗歌的情感性本质,使得我国古典叙事诗的创作更为衰微。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先秦后思想勃发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哲学、文学、艺术等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玄学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潮流。玄学的流变、玄学相关代表人物及其诗歌创作,以及玄学向诗歌的渗透与影响,玄言诗等创作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伟 《前沿》2009,(11):F0003-F0003
人类是从混沌的自然中走出来的,最终仍要回到自然中去,但那已是深情的、充满灵性的自然了,这一切都缘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山水文学的诞生。今天,人类该如何协调与环境生态的关系,对山水自然采取何种态度,从而求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利伟 《前沿》2003,(11):186-188
柳宗元的山水散文数量并不多 ,而且多是二、三百字的短篇。但每一篇都是仔细推敲、精心结构的杰作。他笔下的自然是经过作者的眼睛和心灵过滤、加工过的艺术创造。他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观察自然的 ,更把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寄托于被弃置的美丽的自然之上 ,在自然山水中表现着他的感慨和命运、他的现实感受和人生理想。这就使柳宗元的山水散文比前人的同类作品更为丰富 ,更富独创性。而柳宗元山水文学的个性特征 ,又正是他兼收并蓄的思想结构在山水文学中的反映。研究柳宗元的思想结构与其山水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于发掘柳宗元山水文学中寄寓着深层内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吴春晖  张运洪 《前沿》2010,(18):137-139
借助毛泽东诗词可以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本文以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作的诗词为例对此进行阐发。毛泽东那一时期创作的诗词,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基本内容。教学过程中,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毛泽东诗词,能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1.
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学在中华文化的逻辑发展上 ,呈现出与同时期大陆文学不同的运动轨迹与存在形态 ,形成台湾文学现代性的独特性格 ,并为台湾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和范式。而台湾的海外知识移民形成了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一个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群 ,成为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收获和代表 ,深远地影响了欧美华文文学的发展。东南亚华裔青年学生到台湾留学 ,以及台湾作家到东南亚华人社会讲学、参与文学营等活动 ,扩大了台湾文学对东南亚的影响 ,形成了这一时期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中的台湾文学因素。  相似文献   

12.
许芹 《理论月刊》2003,(4):102-103
中国古代抒情诗创作经过了先秦两汉情景分离、情景拼合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阶段,即景物单纯只是概念的景物,还没有成为诗人抒情的载体.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不复是借以比兴的了无生趣的概念意义的山水,而是浸润了诗人灵性的情感化的山水,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及至唐代,抒情诗创作进入到"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第三境界,自然山水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有情有性的自在物,是情景交融的抒情诗歌创作最高意境,这其中盛唐山水抒情诗尤被奉为圭臬.  相似文献   

13.
山水之乐 死生之悲——王羲之《兰亭序》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亭序》是中国文学玄言体向山水题材转变的重要作品之一。此文情景交融,理趣交辉,从山水之乐转到死生之悲,透射出深层的忧患意识,反映了东晋士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对世道人生的态度。其对后世山水文学、书画创作的思想倾向与审美趣味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汪爱武 《前沿》2005,(2):176-180
本文主要探讨陈子昂的山水诗, 从四个方面即思乡诗、行役诗、赠别诗以及边塞诗入手, 论述陈子昂除忠、义、豪、侠的人格精神外, 还是一个情感极其丰富的诗人。同时, 就陈的山水写景诗与六朝山水诗进行一定的比较, 陈子昂的山水诗在审美情感、形式结构上有一定突破, 对唐代山水诗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红 《人民论坛》2012,(8):108-109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作品。作为中国山水诗歌的鼻祖,谢灵运创作的很多赋文并不为人所熟知。事实上,较之赋体文学流行的汉代来说,谢灵运的赋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着对辞赋这种文体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6.
张兵  徐艳芳 《求索》2013,(7):122-124
边贡是"前七子"之一,明代复古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他的诗文创作随其仕宦沉浮呈现出由功名意识到生命意识的嬗递。其早期诗文创作体现了积极参与政治,追求功名、重气节的用世情怀。此后,随着功名意识的淡薄,生命意识不断增强,山水隐逸情怀逐渐成为边贡诗文创作的主要特点。这一嬗递轨迹,使边贡在复古运动中呈现出独特的创作追求和文学个性。  相似文献   

17.
光复初期(1945—1949年)的台湾社会与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复初期(1945-1949年),台湾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动荡以及和中国大陆的迅速的整合。在这样的社会人文环境中,台湾的文学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特殊的阶段。本文探讨、论述了当时台湾社会发展变化的特点,作家们面对新的环境的所想所思以及他们各自的主张,当时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学作品等等,并对这一时期台湾文学的发展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李嵘剑  孟庆娟 《前沿》2013,(22):159-160
20世纪的黑人女性文学经历了三次高潮.在此期间,对于黑人女性的身份解读是其主要的创作主题.这一时期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以种族、性别、阶级及历史与文化压迫等为视角,对黑人女性文学批评及黑人女性身份进行了剖析,进一步论证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女性文学、少数族裔文学及第三世界文学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我明确地知道,我创作的是"山水"而不是"风景"。风景是具体的、实地的,它可以清晰地展现景物的自然地理特征;对于风景的感知是以人们直面景物的视觉真实为前提的。而"山水"则不然,它是从认识自然景物的本质特征出发,是对自然之"真"的摄取,通过"山水",使人们建立起与自然本性以及宇宙根本规律"道"的联系。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表达方式是概括的、写意的,是主观再造的,是表现自然的精神意态的。作为"山水"的山水就不是外在于我们的客体,而是  相似文献   

20.
蒋中崎 《今日浙江》2004,(16):42-43
明清时期的浙江戏曲明清两代是浙江戏曲创作和演出活动最为繁荣的时期。可以说,明清时期的浙江,已成为这一时期中国文学艺术最重要的繁盛之地。戏曲仓lJ作的繁荣作为中国古典戏曲主要样式的杂剧和传奇,明清两代它们都在浙江得到全面的发展。据《浙江文学志》,明清两代浙江有杂剧传奇作家约200人,所作杂剧传奇500余种。其中明代作家约110人,所作杂剧存目120种,传奇存目230种,传世杂剧约70种,传奇传世约70种;清代作家有90人,所作杂剧存目198种,传奇存目176种,传世杂剧36种,传世传奇70种。不难看出,明清两代浙江已成为中国杂剧传奇创作最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