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犯罪危害的严重性国际计算机安全专家认为,网络犯罪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取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社会作用,取决于社会资产计算机网络化的程度和计算机普及应用的程度,其作用越大,计算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据英国打击高技术犯罪机构的调查,2003年网络犯罪给英国人公司  相似文献   

2.
姚华 《公安研究》2004,(9):63-66,85
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和打击计算机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计算机犯罪严重威胁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至国家的安全。对计算机犯罪进行深入调研,掌握其规律,制定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打击策略,是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计算机安全监察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正>一、计算机取证教育的现状及发展(一)国内计算机安全及犯罪的形势日趋严重随着计算机在军事、政府、金融、商业等部门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计算机的依赖越来越大,如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受到破坏将导致社会的混乱并造成巨大损失。计算机安全及网络安全问题事关国家的安全,一旦  相似文献   

4.
关于公安机关应对计算机犯罪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蔓延的计算机违法犯罪 ,从公安机关的专属管理职能和业务角度出发 ,公安机关应当制定专门的反计算机犯罪法 ,完善现行刑法典中的计算机犯罪惩治条款 ,完善现行行政法规 ,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增加对计算机违法行为的惩治 ,改变传统公安业务规则。公安机关惩治计算机犯罪的应对机制包括 :培训及招聘反计算机犯罪的专业技术警察 ;成立专门的反计算机犯罪领导或者协调机构 ;建立计算机犯罪的前科数据库。在反计算机犯罪警务国际合作方面 ,应建立健全惩治计算机犯罪的国际合作体系 ;建立反计算机犯罪的国际信息交流与技术支援机制。此外 ,还应加强对计算机犯罪的理论研讨 ;培养正确的计算机道德 ;加强计算机安全技术研究 ,建立反计算机犯罪的对策体系 ;考虑组建民间性的反计算机犯罪协会。  相似文献   

5.
文章综述了“全国公安信息、公安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在公安领域应用的意义;全国犯罪信息中心与公安信息系统建设,呼吁尽快建立公安大信息系统,并研究CCIC建设的战略、实施方案、开发策略,以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计算机安全监察;信息人才的培养;计算机、通讯、公安信息课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数据为基础,运用Cite SpaceⅡ软件绘制知识图谱.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展示了“网络犯罪”领域主要研究力量的分布,“网络犯罪”研究的知识源流与脉络,以及“网络犯罪”研究的前沿与热点.研究表明,国际范围内“网络犯罪”与狭义的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研究体系,在广义“网络犯罪”研究领域,欧美国家的研究机构处于核心地位,在计算机网络犯罪领域,华裔科学家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犯罪:未来社会安全大敌张辉先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带来了高效率、高效益。由于大量的国家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社会其它活动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和秘密都存放到计算机中进行信息处理,因而计算机安全关系到社会广泛领域的安全,甚至涉及国家安全和防御。犯...  相似文献   

8.
涉及计算机犯罪是当前我国日趋严重的社会犯罪现象之一。涉机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非法性和广泛性。目前,我国涉机犯罪的犯罪主体层次较高,犯罪的隐蔽性强,犯罪本身具有诱惑力,侦查困难,对社会和舆论欺骗性强。涉机犯罪主要有财产型、非法侵入型、破坏型、滥用型、跨国涉机型等类型。犯罪的主要手段有资料篡改法、制造病毒法、西西里香肠法、逻辑炸弹法。防范涉机犯罪,应立足全社会防范,坚持行政防范,加强行业专门防范,完善立法防范,并促进国际合作防范。  相似文献   

9.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计算机犯罪众说纷纭的定义,可分为广义说、狭义说和折衷说三种。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应在“折衷说”的基础上作一些修正。计算机犯罪是指刑事责任主体以计算机为工具实施的侵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行为。计算机犯罪的特征:犯罪主体和手段的智能性、犯罪形式的隐蔽性、犯罪动机的多面性、犯罪后果的多重危害性。应从技术、管理、法制三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犯罪这一术语的涵义,迄今为止尚无定论。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有关计算机犯罪的定义,从整体上可分为狭义说、广义说和折衷说三类。文章认为,计算机犯罪是指刑事责任主体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计算机资产为侵害对象的犯罪行为。计算机犯罪主要是运用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或其它技术进行的,因而有其固有的特点,所以设置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的措施应当体现“未雨绸缪”。文章还评析了我国修改后的刑法对计算机犯罪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犯罪常用的手段有黑客攻击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利用计算机网络侵财、侵犯知识产权、传播淫秽物品等。技术性与智能性、迅速性与隐蔽性、犯罪“暗数”大、社会危害严重等是计算机犯罪的特点。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缺陷、犯罪方式使罪恶感淡化、计算机犯罪的隐蔽性使犯罪人心存侥幸、立法相对滞后等原因促使计算机犯罪增长。必须完善计算机运用的立法 ,加强法制教育 ,加大依法管理的力度 ,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技术防范以遏制计算机犯罪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犯罪的定义与有关法律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文清  张勇 《前沿》2001,2(10):109-112
我国新刑法对计算机犯罪做出了一些必要的规定 ,为我国以刑罚手段惩治计算机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随着新技术、新问题的相继出现 ,计算机犯罪这一社会现象更趋复杂。本文结合刑法有关计算机犯罪的规定 ,对计算机犯罪的定义作一探讨 ,并提出完善计算机犯罪刑事立法的若干建议。一、计算机犯罪的定义计算机犯罪定义有广义说、狭义说、折衷说诸说。(一 )广义说。就是把和计算机相关的犯罪行为全部纳入到计算机犯罪的范畴之中。较典型的是中国政法大学信息技术立法课题组下的定义 :即“和计算机相关的危害社会并应当处以刑罚的行为”1 。日本…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犯罪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新型犯罪,制止计算机犯罪已经成为新时期公安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给出了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并通过对计算机犯罪的类型、特点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计算机犯罪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高。在现代化的建设中,计算机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人们依赖计算机的程度越高,危及计算机安全问题越尤关重要。例如计算机事故、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等问题均严重危及计算机的安全,这种现象已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尤其是金融系统,如何有效地防范计算机犯罪,避免资金丢失,已迫于眉睫。据不完全统计,我省金融系统从1993年至1995年9月,发案50多宗,造成经济损失近2千万元。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银行系统本身管…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的计算机犯罪案件逐年增多,已达近千起,并且80%以上发生在金融行业,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探讨计算机犯罪的特点和防治对策,对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配合当前的“严打”斗争,维护社会安定,完善刑事立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和特点计算机犯罪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也下是严格意义上的犯罪类型。所谓计算机犯罪,并不是计算机本身犯罪的总称。计算机犯罪的主体是行为人,计算机只是犯罪的工具或犯罪的对象。与传统的犯罪相比,计算机犯罪具有…  相似文献   

16.
从应然角度看 ,计算机犯罪概念应是一个犯罪学意义上的概念。新增法条来惩治计算机犯罪之前 ,必须要对所谓的计算机犯罪中涌现出的新情况中的“新”予以正确的界定 ,同时还应遵循刑法谦抑性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攻防试验环境是在现代计算机犯罪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保护计算机应用环境安全的必要技术手段。采用Open Source Security Software(以下简称OSSS)技术完成计算机攻防试验的典型应用,目的是将先进的OSSS技术和多样的计算机安全试验场景和试验工作相结合,从而在即将到来的Internet2和宽带网络以及无线网络的实际安全应用中增加杀手级应用,使各级公安机关和行业管理部门集中于自身的核心安全应用,而将各种安全技术实现任务交给OSSS,不仅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OSSS平台可以作为二次开发平台,进一步开发更多的综合性安全应用。最后,结合其他OSS(Open Source Software),比如远程教育、远程协作共享和系统管理,从而达到使用完整的OSS技术搭建标准、可靠、廉价、高效、功能完备、灵活同时符合公安部门需要的计算机安全攻防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18.
恐怖主义犯罪定义上的诸多分歧,意味着对该犯罪定义的难度,也决定着需要寻找新的问题解决之道.要素分析法不仅可以表征恐怖主义犯罪之形式,而且反映了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因而是一种可取的定义模式.立足于要素分析法,恐怖主义犯罪就是一种以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为主体实施的、旨在制造恐惧或恐怖气氛的各种犯罪的简称.而要合理应对恐怖主义犯罪,中国需要坚持“严而不厉”的刑事政策,并完善反恐方面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9.
刘忠 《求索》2007,(12):99-101
主动的犯意转换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的犯罪达到既遂前主动改变犯罪故意,转而实施在行为性质上并非先前行为加重方向之上延展的另一犯罪的一种特殊犯罪形态。就主动转换犯意前的行为而言,在停止形态上,由于其不符合中止犯的“自动性”特征以及与中止犯的立法理由存在冲突,因而不构成犯罪中止,对其应以犯罪未遂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类型犯罪知识体系演变历经了“雏形状态”“正式确立”“多元发展状况”“徘徊状态”四个阶段,并呈现出结构不稳、开放、依附的特点,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实证性与科学性不强、现实关怀不够与类型犯罪分配上不合理等问题。建构新的体系需要转变观念,突破传统的以类型犯罪概念为基点的逻辑演绎结构,不断推进基础理论发展与深入,确立类型犯罪知识体系相对独立的地位,建构科学的类型犯罪论学术学说,并尝试创立“概论专论”的结构,从而使类型犯罪知识体系更加成熟、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