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为落实好、推进好、实现好乡村振兴战略,晋中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旨在加快推进城市资本"上山下乡",促进自然生产方式与广阔市场高效衔接,改革农村资源要素的供给方式和供给结构,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推动"三农"实现高质量发  相似文献   

2.
作为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是互联网技术与公共法律服务相融合的产物,它能有效解决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等问题,对于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出发,为"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赵狄娜 《小康》2024,(4):46-49
<正>聚力新征程,要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找准新时代“三农”工作着力点,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基层的重要方针战略,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实现区域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深远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聚力新征程,要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找准新时代“三农”工作着力点,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推进农村"双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应全力推动金融创新、丰富"双创"项目内容、加速农村电商发展、加强政策宣传,推动我国乡村振兴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战炤磊 《群众》2021,(2):11-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多个维度系统布局、协同发力,其中“强村富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着力点。“强村富民”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归宿和落脚点,也是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为落实好、推进好、实现好乡村振兴战略,晋中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目的就是要加快推进城市资本"上山下乡",加快促进自然生产方式与广阔市场高效衔接,加快改革农村资源要素的供给方式和供给结构,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推动"三农"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总体进展在土地综合整治方面。一是耕地占补平衡项目。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公共文化建设展现出"内卷化"和"主体缺失"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公共文化发展,需要完善服务供给制度与反馈机制、培育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的自觉意识与创造能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从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8.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随着广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广西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明显成效,但从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来审视,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主体活力、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短板。建议从推动“三个升级”、聚焦“三个建设”、优化“三大机制”等方面改进,确保广西实现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9.
张荣登 《创造》2019,(4):53-56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分析(一)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深入推进,城市生活条件改善,就业机会增多,这吸引了众多的农村青壮年到城市务工,在城市落户,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的衰落,导致农村大片土地闲置、劳动力短缺、文化流失等[1]。在此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可将农村的固有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吸引外出务工人员以及毕业大学生回乡创业、发展,为农村留住人才,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解决农村文化落后、农民精神生活贫乏、乡村文化边缘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应以增加供给的方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不足、人才短缺、能力不足等问题,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扶贫、文化产业、地方发展等相协调。同时,还应为供给文化发展提供思想、制度及实践支持,解决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赵正诚 《创造》2023,(4):18-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村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区域,也是现代农业和粮食安全的主战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然而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一边是生态,一边是生计,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金山银山,要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就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因此,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也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卜恒琼 《创造》2024,(1):51-55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是集边疆、山区、民族于一体的农业大县。全面推进元阳县乡村振兴必须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走“三产”融合的发展道路,实现产业振兴。近年来,元阳县探索出一条依托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以乡村旅游带动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商贸等乡村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袁明 《理论月刊》2023,(11):128-137
乡村教育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发展能力建设与乡村文明建设的制度承载,从“政策引导”到“法律跟进”的顶层设计应当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发展逻辑,法政策学则为法律跟进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方法论。在法政策学视角下,对“目标—工具”的政策模式与“权利—义务”的法学范式进行有机整合,以受教育权保护为立法起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法律机制落实。通过制定篇章结构为总则章、农村学前教育章、农村义务教育章、农村职业教育章与法律责任章的《乡村教育振兴条例》,明确乡村教育振兴的概念意涵、权利义务主体、立法目的、主要制度、模式与程序等基本规范要素,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建构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多元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丁昀 《重庆行政》2021,(6):101-104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有序推进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县、乡、村应充分利用各项利好政策,关注农民的文化诉求和期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1] ,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新发展阶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依然是需要补齐的短板.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关系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关系到广大农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关系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共文化空间弱化:乡村文化振兴的“软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普遍弱化,表现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的空心化、政府公共文化供给失衡以及传统乡土文化价值认同危机。因此,重建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是未来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守好“三农”基础、主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已经开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新阶段。从共同富裕的实践主体和实现途径看,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主体和重要途径。要把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放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下谋划,坚持党对乡村振兴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深化乡村领域改革,释放发展活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增强乡村振兴发展的平衡性;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朱琳  曾春华 《长白学刊》2022,(6):131-138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构建现代化农民健康服务体系,是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健康服务需求的重要支撑。本研究着重分析我国农民健康服务体系现行发展所面临的桎梏,探讨构建现代化农民健康服务体系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耦合机制,分析构建现代化乡村农民健康服务体系的挑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现代化农民健康服务体系的优化策略,拟从发展农村居民健康服务业、以“大健康”为农村健康生态格局、加强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推动农村健康治理现代化、健康服务体系资源配置五个方面提出有利于补齐农民健康服务产业短板,构建乡村大健康生态格局,强化农民群众健康素养教育,提升农村健康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具体建议,对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健康中国”目标,构建与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的现代化农民健康服务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调研背景】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提升供电能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关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邀请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深入湖南省株洲市开展专题调研,总结和梳理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株洲供电分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株洲供电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为推进全社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一个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在"全面小康时代",建设和发展数字乡村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源泉,也是乡村提升内在发展动能、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数字乡村建设是在"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深入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20.
沈贵银 《群众》2020,(2):23-25
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关键在农村,重点与难点也在农村。准确把握当前江苏农业农村发展的时代特征,推动城乡关系重构与城乡融合发展,按照四化同步规律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江苏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是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必然要求。准确把握江苏乡村发展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伴随着快速的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城乡经济社会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