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刑法对我国刑事管辖权制度作了较大修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公民在域外犯罪的管辖问题.原则上规定中国公民在域外犯罪都适用我国刑法,取消了以犯罪地法律为标准的规定,增加了有关特殊主体的刑法域外效力的规定.二是普遍管辖权问题.新刑法第一次在我国刑法法典确立普遍管辖权制度,有利于我国行使国家主权、履行国际义务,与国际犯罪作斗争.  相似文献   

2.
2011年6月22日,我国著名法学家、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马克昌先生在武汉仙逝,享年85岁。马克昌教授广泛涉猎于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犯罪学等研究领域,曾亲自参加了对于“四人帮”的审判活动。他从教61年,培养了一大批法学高层次优秀人才。我刊特组织五篇回忆文章,以怀念马克昌教授对于我国法学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王君祥 《前沿》2006,(8):85-87
习惯国际刑法指的是那些旨在制裁、防范国际犯罪,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而且具有明显强行法性质的各类国际刑事习惯规范的总称。习惯国际刑法在国际刑法的实体和程序领域有广泛的适用;国家法院的司法判决有助于习惯国际刑法规则的形成,同时,国家刑法在适用习惯国际刑法裁判某一国际犯罪案件或者执行国际犯罪案件判决的时候,会与本国固有法律相冲突。  相似文献   

4.
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实证学派的理论之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犯罪学理论体系的成熟,使其日臻完善。基于犯罪学研究对象的划分,古典学派和实证学派的区别应从犯罪原因和犯罪对策角度考量,其中犯罪原因观之差异可从方法论、人性论及评价对象的角度展开;犯罪对策观之差异可从刑法机能、刑罚目的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5.
赵香如  孔源源 《求索》2008,(12):129-130
非犯罪化体现了以刑法谦抑精神为基础、以人权保障为目的的刑事政策之理念,它代表当今世界刑法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刑法改革的方向。有学者主张,目前在我国实行非犯罪化的条件尚不具备,但从刑法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我国法律实践来分析,在我国实行非犯罪化甚有必要,非犯罪化与我国目前的刑事政策亦相吻合,非犯罪化的理念应贯彻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孙昌军  凌辉 《公安学刊》2005,2(4):38-4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公司、企业的"内部人失控"现象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在刑事法学领域却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通过分析"内部人犯罪"的法律特征和比较外国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应该对我国的刑事立法进行完善,增设"公司、企业人员背信罪",实现对公私财产的平等保护,改革资格刑制度.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为应对新时期犯罪规制形势变化而提出的应对方略,有必要对其详细的流变历程及准确的理论内涵进行解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被科学定位为一种基本的、应然的和系统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法修正案(七)和(八)中的成功运用,体现了国家运用刑事政策和刑法来治理社会的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8.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司法理念》一书是将刑事政策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到刑事司法程序中来的重要理论成果。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司法理念是一种“有效率的正义”,强调刑事司法活动要重视对个人的教育与改善,关注犯罪治理的社会效果,而不是盲目追求形式正义。这是一种主张“通过程序治理犯罪”的新思想,它为我国现阶段的刑事司法改革研究打造了理论平台,促进了我省刑事和解等公诉改革举措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0,(3):91-91
曲伶俐在《法学论坛》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犯罪化包括刑事立法上的犯罪化和刑事司法上的犯罪化。立法上的犯罪化是解决前实定法上的实质犯罪的犯罪化问题,司法上的犯罪化是实现实定法上的形式犯罪的犯罪化问题。立法上的犯罪化基准其根据是行为具有应受刑罚处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其原则是刑法的谦抑原则和合理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犯罪分别从严密法网和严厉处罚两方面进行了一定调整,但在实际的刑事司法、刑事执法过程中,由于难以操作、缺乏协调等原因,大大降低了食品安全犯罪人被惩罚的概率。针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犯罪,应坚持贯彻"宽严相济,以严为主"的刑事政策,并适当地引入严格刑事责任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