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社会发展必须加强道德价值导向吴灿新社会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发展是个纯“客观”的自发的,盲目的历史进程。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总是能够通过认识和改造社会客体,推动着社会朝着必然性与合理性相统一的方向发展,而这种合理性,在本质上是...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特别是美国一家独大。在“南北关系”中“北”是主导,“东西关系”中“西”是主导,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的超强实力地位和突出作用。当时的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极化的趋势,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这种局面出现转变。具体说来,国际局势在以下四个方面出现了值得关注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过去十多年里,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之间,冷战时期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战略思维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各国以民族自主、和平稳定与经济发展为主要追求的国际共识。大国的意愿依然左右着世界秩序,但全球格局已开始由美国主导的“一极化”逐渐向“多极化”迈进。“9·11恐怖袭击”发生后,随之而来的“反恐战争”,之后的金融风暴以及欧债危机等一系列国际事件,对西方社会震动颇大,也迫使其对所推崇的所谓“普世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4.
伍玉功 《求索》2007,(6):115-116
农村法治是中国法治的“瓶颈”。对法治社会基础的再认识是我们解析农村法治建设困境的前提;在当下中国,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和影响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二元状态。鉴于我国处在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转型的时期、农村人口众多和农村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法治在社会整体转型的特殊时期面临着法治困境,需要我们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当代农村法治建设,寻求当代农村法治出路。  相似文献   

5.
司武林 《前沿》2009,(2):59-62
“后发”现代化中的政府主导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与政府能力密切相关。政府能力主要包括自身维护能力、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社会动员能力及社会控制能力四个方面,每项能力之于“后发”现代化亦有不同的意义。总体而言,政府能力既发挥着组织现代化的作用,也是现代化推进的根本保障,因而是政府主导作用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6.
石方军 《求索》2013,(2):221-223,105
通过对中原地区6县1176名农村居民的调查发现,农村居民社会冲突意识存在“大概率价值观”,即在社会冲突相关重要问题的认知和看法上存在“绝大多数”对“极少数”的不均匀分布。具体表现为:社会公平公正感普遍缺失,一致认为社会冲突现状很严重.片面看到冲突可能带来的积极效应,冲突中偏好于采取激烈行为,对基层政府处理社会冲突能力的评价偏低。整体上看,农村居民社会冲突意识“大概率价值观”的存在增加了农村地区社会冲突治理的难度。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逐步消除之。  相似文献   

7.
夏再兴 《理论月刊》2002,(12):36-38
大学不仅具有“教学”、“科研”、“服务”三大功能,而且还具有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四功能,确立大学的主导功能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功能拓展的客观需要,同时还是大学社会地位变化的必然结果。现代大学具备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作用,但大学主导功能的实现需要政府、社会和大学自身均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猛,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不断增长过程。然而,由于独特的发生逻辑和制度环境的限制,我国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集中体现为社会效用的普遍不高,可以说已逐渐陷入“内卷化”困境。所以,我们认为,社会组织若要从“初级发展”走向“科学发展”,超越“内卷化”困境,制度创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新批公开发行学报摆脱了“内刊现象”的困扰,又面临着如何发展这一紧迫课题。欲在期刊界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必须树立发展意识,即增强前沿意识、时代意识、文摘意识和规范意识,全方位提高学报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永峰 《理论月刊》2004,(10):43-46
人类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利益意识是人类意识的“神经”,而个体利益意识和整体利益意识是人类利益意识内在的二元结构。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利益意识内在二元结构中个体利益意识和整体利益意识主体地位的变化。利益意识内在二元结构性张力的变化正是在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知识化社会的冲突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表着文明与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而人们在文明中的困惑却愈益增多。比如,信息社会对一般技术劳动者的排斥,使人们质疑“劳动光荣”的传统。在以知识为主要经济形态的未来社会中,这类价值冲突将无法避免。知识应用中的价值背反。知识的价值性,正在于利用知识实现生命个体、人伦社会、自然宇宙、天地精神之间的和谐,使知识化的社会更符合人的需要。但是,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人们震惊地感到,知识的应用有时却产生对这一价值的背离:科学发明带给人的最大的灾难是“为自己创造了大规模毁灭的手段”(爱因斯坦语)…  相似文献   

12.
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文化准则江美塘历史唯物主义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同时,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毛泽东明确指出:“一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一) 近年来,台湾关于“中国意识”与“台湾意识”(所谓“中国结”与“台湾结”)纠葛的讨论颇为热烈。但是,“台湾意识”究竟包含那些主要内容,仍众说纷纭,界定不一,至今还没有被公认的结论。对于“台湾意识”的认识,大体有如下几种说法: 1、“台湾意识”是由台湾人同命运和连带感而形成的,以台湾本土为主体的自主意识; 2、“台湾意识”是在台湾社会历史和现实环境中形成的“我群意识”; 3、“台湾意识”是“中国意识”涵盖下的地方意识,是“中国意识”的地方性表现; 4、“台湾意识”不同于“中国意识”,是与“中国意识”相抗衡的、特殊的、独立于“中国意识”的“台湾民族”的意识; 5、“台湾意识”是超阶级的、渗透在台湾社会各阶层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而且是指导这些领域发展的主导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意识等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利益群体纷纷形成,个人利益更趋多元化,群体意识有了新的变化,从而导致个人利益与群体意识的矛盾冲突更加突出。十分明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的年代,利益格局总是伴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变化,新的群体意识总是随着新事物的出现而不断涌现。面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重大调整与改组,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逐步认识到,改革确实是必要的,甚至过去的观望者、反对者也不得…  相似文献   

15.
廖寅 《求索》2010,(5):239-241
宋代荆湖北路治水工程仍以传统的政府主导为主,而荆湖南路已经明显呈现出以民间强势群体为主导力量的趋势。透过治水工程管窥宋代湖南、湖北社会可以发现,在唐宋社会变革的大潮中,湖北仍生活在传统之中,而湖南则紧跟时代潮流,民间强势力量“自存性”强,“公共意识”浓厚,公共领域勃兴,为湖湘学派及其经世致用之风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丁玲女性意识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丁玲女性意识的嬗变李仕中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丁玲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用人类学家阿登那(Ardener)的女性文化模型理论予以参照,就会发现她也拥有“双声话语”。阿登那指出,女人往往构成一个“失声的集团”,她同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主导文化即“主宰的集...  相似文献   

17.
一般来说,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这里称之为“干部阶层”)在社会利益分配中所占有的比重能够基本上反映出这个阶层与其他阶层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作为衡量一个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志。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在于社会各群体和阶层利益关系的和谐。干部阶层作为社会管理者,在社会利益分配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其自身在社会利益分配中的定位,体现着这个阶层及其所属政党的价值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干部阶层与产业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等基本群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全球化过程中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国际意识、个人意识增强,生活意识、民族意识、集体观念弱化;工业化过程中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务实精神增强,人生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弱化;市场化过程中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功利思想、竞争观念增强,政治观念、利他观念、合作观念弱化;城市化过程中大学生的公平意识、环保观念、参与意识增强,奋斗思想、勤俭观念、理性精神弱化;信息化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表达意识、批判现实意识增强,自我约束观念、独立思考意识弱化。  相似文献   

19.
作为传统社会主流文化的直接颠覆,新文化运动引领着现代“新青年意识”的崛起.意义重大的是,“新青年意识”揭开了传统文化作品中“大团圆情结”所遮蔽的国民“奴性心态”,解构了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思想束缚;“新青年意识”彰显了新时期“悲剧意识”中所蕴含的“献身精神”,建构着近代中国社会所急需的变革意识;“新青年意识”还重新诠释了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意义,昭示着现代人精神品格培育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20.
路阳  张敦福 《探索与争鸣》2023,(8):109-119+179
意义贫困是个体在主导意义系统中的工具性意义与价值性意义连接发生断裂所致。由于当代青年在成家立业、出人头地的主导意义系统中面临工具性意义压力过重,以及在价值多元冲击下价值性意义存在一定偏移,青年在学校、职场、家庭生活中经常遭遇意义贫困,线上线下社会流动性的加大,他者状态和自身境遇的对比,又会进一步强化相对意义贫困。为纾解这一难题,青年往往借助次属意义系统的集体仪式来建构和传递社会意义,“进淄赶烤”就是青年追求意义体验的集体仪式。青年通过烧烤建构和传递着快乐、人情味的积极意义,但因难以在主导意义系统中建立工具性和价值性的良性连接,加之资本裹挟下网红热点层出不穷,青年在热点切换中无法真正纾解意义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