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在发生的时代之变、社会之变、媒介之变必然引发受众接受心理的诸多变化,重视和研究这些变化是媒体发展需要回答的现实问题。面对当下受众接受心理的变化,媒体应该尽力满足受众对事物真相的需求、改进叙事方式的需求、重塑媒介话语的需求、参与传播过程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受众接受心理变化问题,应该充分认识到受众接受心理变化的复杂性,既要讲适应受众心理变化,也要讲责任和担当,防止被市场“绑架”,从“媒介中心主义”堕入无原则的“受众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2.
桑林 《前沿》2012,(5):190-191
近年来,新媒体(主要是网络媒体)的兴起对传统大众媒体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电视、报纸、杂志、广播这些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传统大众媒体所拥有的受众正日益减少,使得长期依赖于传统大众媒体进行广告等宣传的行业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欧黔 《前沿》2012,(5):194-195
在媒体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民族地区的电视媒体由于受到区域限制,生存环境较为严峻。因此,民族地区电视媒体要寻求发展就必须对自身及市场进行定位,寻求差异化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排他性和独特性,实施"我有人无"的策略,着力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电视节目,服务本地受众,拓展媒体市场。  相似文献   

4.
传统电视所面临的挑战并不是新媒体本身,其本质是该如何适应"数字化生存"的受众,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结构变革。文章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受众视角,提出要彻底改变电视媒体的"我播你看"、"台网两张皮"的传统模式,建立以电视为基础的全媒体"大众圈",从而实现传统电视媒体的全媒体系统升级。  相似文献   

5.
理论摘要     
数字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石长顺、童文杰在《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撰文指出,随着数字、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手机电视、网络电视、车载移动电视为代表的数字视听新兴媒体发展迅速。由于其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独特功能,它收视更方便,产品更多样,互动更自由,能随时随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受众愿望,市场前景诱人。  相似文献   

6.
邵腾  张英魁 《桂海论丛》2014,(3):108-111
时事新闻是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其传播绩效关系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立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从传播的功能、方式与系统性三个角度来考察当前部分电视媒体时事新闻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性,可发现三大问题:传播功能弱化、教条化传播与意识形态孤立化。需从统筹兼顾传播职责与市场效益、获取受众心理认同与建立整合传播机制三方面入手,提高电视媒体时事新闻传播主流意识的效力。  相似文献   

7.
哈力丹 《研究与交流》2007,(5):19-22,30
在“时尚媒体”的大战中,谁拥有了电视时尚频道,就等于掌握了目前国内对于时尚产业发展的话语权。一般来说,创建电视时尚频道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以内容为主的发展模式,即把重点放在具有品牌优势的内容营销上;二是以渠道为主的发展模式,即把重点放在自己能够控制的渠道建设上。除此之外,从需求链出发,抓住时尚受众群;争取尽量多的品牌广告客户,都是开设电视时尚频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认为,人们在接受外界事物时,符合心理规律的,就容易接受;违背心理规律的,就不容易接受,甚至拒绝接受。同样道理,新闻宣传在作用于人的过程中,也与人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组织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研究受众的心理规律,尊重受众的兴趣、爱好、需要、情感,把握受众的心理接受能力、心理期望和心理反应,力求使新闻宣传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所理解、所认同,进而引起共鸣,收到良好的效果。新闻宣传必须关注受众心理这是由新闻宣传事业的目的、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新闻传播过程的特点及迅速崛起的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等因素所决定的。首先,从新闻宣传事业的目的看,关注受众心理是实现良好宣传效果的重要前提。新闻宣传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影响受众的意识和行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新闻节目被认为是衡量电视台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其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一家电视台是否拥有赖以生存的受众群体,也关系到其自身的媒体形象建设。在经过市场化竞争的洗礼之后,地方电视台对新闻节目进行了改革,一些尝试性的措施使之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大众眼前。然而,在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不能适应和满足受众需求的弊端逐步显现。部分低劣的新闻报道不仅影响了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招致了受众的不满和审美疲劳。针对这些问题,地方电视新闻栏目应该如何有效解决,电视新闻发展又该何去何从,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思想工作》2007,(9):26-26
石长顺、童文杰在《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撰文指出.随着数字、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手机电视、网络电视、车载移动电视为代表的数字视听新兴媒体发展迅速。由于其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独特功能,它收视更方便,产品更多样.互动更自由,能随时随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受众愿望.市场前景诱人。但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袁洁玲 《求索》2007,(3):152-154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其传媒本体因素的作用在文化中不断上升,必然导致电视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失落。因此对于电视的“共有默认”和过度依赖,往往会使得受众处于一种迷失状态,造成受众审美心理结构的畸变、审美活动精神性的减弱和生命追求的异化,从而造成受众审关心理上的疾患。  相似文献   

12.
王金珊 《前沿》2007,(11):230-231
在越来越重视受众的电视界,"平民化"是吸引受众的法宝。电视需要"平民化",加强"平民化"的意识、内容、形式,注重电视节目的包装、语言、音乐等,电视必将距离受众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3.
电视栏目的发展与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是共荣互存、合二为一的关系。电视媒体形象的塑造、品牌栏目的设置、受众的需要等都离不开独具个性魅力的节目主持人。重视新人的培养 ,提高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各个频道的节目主持人的文化水平 ,以及造就一批别具一格的“明星型”、“学者型”、“专家型”等主持人才 ,都是将来中国电视栏目发展战略中的努力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传统电视媒体的原有地位也因此受到极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电视媒体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巩固其在传媒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并利用好互联网的各种优势进行创新,以拓展传统电视媒体新平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涉及政治认同问题,也涉及到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建问题。只有从文化认同的视角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和教育,重视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需求、价值标准、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心理结构,才能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向前发展和实现。  相似文献   

16.
宋振文 《求索》2008,(2):84-85
电视传媒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若过度追求高额利润、强化娱情宣泄和迎合猎奇心理需求,将会对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从道德价值扭曲错位;文化心理负向转移;审美心理畸变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王勇 《求索》2008,(2):195-197
大众传媒热衰报道社会越轨行为,并因此饱受批评。从结构功能理论来看,媒体对越轨行为的报道,具有满足受众认知社会环境和好奇心理,以及媒体自身经济需要的功能。正是这种功能使报道越轨行为成为新闻报道的一种结构化存在。  相似文献   

18.
培养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迫切需要:一是新闻工作者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是满足受众求知欲、求真心理和惩恶扬善的需要,三是传媒提高竞争力的需要。当前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缺失的现象比较突出,原因主要是:传媒经营方向的错位,媒体竞争还不够充分,某些新闻工作者本身素质较低。培养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奖惩机制,严格自律,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电视新闻直播时代愈演愈烈的今天.对直播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新闻节目主持人有更好的专业素质和状态能有效地进入和把握直播状态,从而更好完成传播任务。电视直播是指通过卫星将视像、图文和声音等节目进行点对面的传播,直接供广大受众接收节目。伴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电视新闻直播越来越普遍的运用到了节目的样态中,1999年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凤凰卫视派出了强有力的队伍,采用现场。  相似文献   

20.
蔡凯  李浩 《湖北社会科学》2006,(11):179-181
随着媒体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电视新闻联播的形式日益受到新颖活泼的新闻节目的挑战。低成本、高收益的“电视读报”充分利用媒体联动的优势,增大新闻信息的有效利用,迎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纷纷涌现荧屏。其核心竞争力是有价值的内容、独特的节目风格和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