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李慎明 《传承》2012,(23):86-87
当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极大的加强,其主要特征是金融、科技、文化和军事霸权不断加强,且日益融为一体。金融霸权是当今国际垄断资本经济霸权的表现,军事霸权则是政治霸权的表现,文化霸权是其意识形态霸权的表现,而科技霸权则渗透在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霸权之中。如果金融、科技和文化霸权是软实力,那么军事霸权则是硬实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力图主导当今世界的态势及走向。  相似文献   

2.
李莉莎 《理论月刊》2008,(1):132-135
后冷战时代,美国逐渐调整其霸权方式,从传统的权势霸权转向制度霸权,以支撑其更大、更广的霸权目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掌管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国际经济机制,成为美国维持和巩固霸权地位的有力工具.美国通过或正式或隐性的权力对IMF进行渗透和主导,在IMF公益性和权威性的外表下潜藏着美国霸权的利益驱动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保建云 《人民论坛》2023,(21):82-87
随着多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加强本币结算,减少使用美元,“去美元化”成为热词,越来越多国家对美国经济霸权说“不”。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本应采取负责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但其长期滥用美元霸权、肆意举债、采取无限量化宽松政策,严重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美国将美元“武器化”,也加剧了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任危机。未来,国际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已成必然。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维护国际经济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赵宗博 《理论月刊》2005,(1):123-126
21世纪,美国对国际政治霸权和经济霸权的追求与强化,依旧是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展的基调。与此同时,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出现了新的特点。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难以排遣国际政治霸权与经济霸权的制约。为此,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削弱国际政治霸权与经济霸权的行动,就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世界政治经济方面有所作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一、美元的霸权地位是否从未动摇过?要了解美元霸权地位的今天和明天,首先要知道它的昨天。19世纪70年代,美国GDP总量超过英国,大约过了40年,到1910年代美国人均GDP超过英国。但直到1944年,随着美国成为具有绝对优势的头号经济大国,美元才成为了可以与黄金等价的世界货币.这时候,美国GDPE,经超过欧洲经济的总和。由此可见,美元的崛起要远远滞后于美国经济的崛起。同理可推,货币霸权的衰落也晚于这个霸权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下降。  相似文献   

6.
张肖 《今日中国论坛》2012,(11):185+187
二战后,维护美元霸权成为了美国的既定国策。美国通过控制国际组织,操纵三大评级机构,掌握大宗商品定价权,甚至不惜发动战争等手段控制世界金融体系等手段维持美元霸权。近来,美国以在中国周边制造威胁,引爆欧债危机,激化伊朗危机等方式打击美元的竞争对手。中国必须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谨慎对待美国行为后的美元因素。  相似文献   

7.
促进美国平和地放弃美元霸权已刻不容缓对于全世界其他国家而言,如何促进美国平和地放弃美元霸权已是刻不容缓且责无旁贷的重任。它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两个全球基本现实:一是美元霸权早已是维系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和帝国的关键和内核;二是美国前财长萨默斯所称的全球金融恐怖平衡格局已形成,即若欧洲、亚洲和其他地区的中央银行突然将其资金从美国金融市场转走,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滥用金融霸权地位,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掠夺。然而,美国滥用金融武器也导致美国经济日趋金融化,同时使美国债务负担日趋严重。在此背景下,美国谋求利润日趋转向制造"可控混乱",作为转嫁其国内危机的手段。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促使美国金融霸权加速衰落,同时也增大了美国加大对外转嫁危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的霸权理论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霸权理论的内容极其丰富,马克思揭露和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国家的侵略、奴役和压迫等政治和经济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卢森堡、布哈林和列宁也主要从经济角度剖析西方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霸权理论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后殖民主义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揭示和批判是马克思主义霸权理论的当代回应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由于美元事实上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基准货币地位,而且这种地位是维系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最根本支柱之一,所以这种对美元的质疑势必也会对美国的国际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文化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不断凸现出来,并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伴随着美国推行的文化霸权在国际上不断地受阻,不少学者开始探究其缘由,而亨廷顿就是其中一位,他貌似在忧虑美国国家特性的丧失,其实是在担心不利于美国在21世纪更好地推行其文化霸权。可以说他是彻头彻尾的美国文化霸权的卫道士。  相似文献   

12.
薛茄 《创造》2009,(12):58-59
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利用其霸权地位向全世界倾销,又借助金融创新将风险扩散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改革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作为中国货币——人民币,其非国际化的局限性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充分暴露出来,放大了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风险,无论美元的强势和弱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霸权护持理论,用地缘政治学和安全困境理论对美国的对华外交,特别是对台政策进行分析和解读。台湾问题并不仅仅是两国三边的关系。美国是将台湾问题纳入到其整个区域霸权乃至全球霸权护持的总体框架来考虑的。从地缘政治学角度分析,台湾具有重要的、不能替代的地缘战略价值:从"安全困境"理论角度分析,美国认为,使台湾与中国大陆以及东亚国家问陷入军备竞赛和"安全困境"是阻遏中国发展、护持其东亚霸权的—个成本较低和较有效的方法。因此,从和平统一台湾的角度,冷战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扮演的更多将是消极的角色,问题只在于不同时期程度高低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4.
正董小君,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经济学评审组专家,全国第一批决策咨询首席专家。2014年4月做客"一校两院"大讲堂,本刊采访了她。本刊:董教授,次贷危机刚刚爆发的时候,国际社会喊出了一种声音,说美元霸权是这场金融危机的源头,国际社会一片呼声,要推翻美元霸权,进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美国不可能置之不理,从  相似文献   

15.
近代英国霸权的两个支柱:均势政策和自由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在十九世纪建立了世界霸权,其霸权建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讨论其中两个因素:均势政策和自由贸易原则.均势政策和自由贸易原则作为英国霸权的两个支柱,二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支撑起了英国的霸权.  相似文献   

16.
董颖 《青年论坛》2014,(2):48-51
娱乐市场运作中,部分利益集团取得了一定范围内的娱乐“霸权”.娱乐霸权形成了单向文化趣味的隐患,冲淡了文化内涵及思想厚度,且在一定意义上直指未成年人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剥夺了他们的选择权利,并对未成年人成长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大众文化有其存在和生长的必然性,并非代表其他文化就应销声匿迹,未成年人更加需要文化方式的多样性,需要精品文化的陶冶.因此娱乐“霸权”现象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金融危机引起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动荡,"500年西方霸权动摇"成了热门话题。笔者以为,西方霸权动摇早已出现,并非始于今日,但"动摇"并不意味着会很快"倒塌"或"终结"。从"动摇"到"终结",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全球霸权缘起于近代以来民族国家体系的调整和变迁,在当代现实国际关系中主要体现为信息霸权、金融霸权和军事霸权。美国全球霸权是西方文明全球扩张的最后篇章,其基石是英语民族在全世界的强势扩张和成功统治。由于综合国力的现实制约,美国未来全球战略可能出现局部性收缩调整,并将突显对中国进行全面战略遏制的态势。从民族国家体系变迁的视角出发,我们不但要准确判断和把握国际格局的变迁趋势并适时调整国民心态和公共政策,同时还必须全面深化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比较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的国际战略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追求霸权和推广民主历来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都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这种同时以民主为目的和手段的霸权心态根源在于美利坚历史上根深蒂固的“使命感”和“美国例外论”,表现为并行不悖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指导思想。“9.11”后,融合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中极端因素的新保守主义思想占据了美国对外政策的主导地位,给世界和美国的前途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阻碍了真正的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何晓松 《湖湘论坛》2009,22(1):124-126
美国霸权在20世纪80年代受到日本崛起的挑战,美国对日本施加经济政治压力,要日本开放市场,并承担更多的军事责任。外压在日本引发一次战后最深刻的变革,选举制度由中选区制过渡到小选区制,政党制度走向两党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