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律师信箱     
编辑同志:在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的审理过程中,上海甲公司作为该案被告郑州乙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提交了一份盖有乙公司公章的管辖权异议书。乙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得知后立即声明,因乙公司公章由甲公司掌管,甲公司未经其同意,私盖公章出具异议书,不能代表乙公司的意志。请问,公章与法定代表人到底谁能代表公司呢?读者:刘新勇刘新勇同志:  相似文献   

2.
《民主与法制》2008,(10):67-67
2007年2月,于某、林某、贾某三人签订协议共同投资设立甲公司,由于某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同年5月,于某以甲公司的名义与乙公司订立购车合同。约定:乙公司向甲公司出售贷车5辆,总计200万元。后于某以甲公司的名义接收了乙公司交付的汽车,并支付了部分款项。同年7月,甲公司取得营业执照。于某尚欠60万元未付,于某以甲公司的名义出具了欠条,但欠条上只有于某的个人签名,未盖公章。后于莱病故。乙公司向甲公司索要余款,甲公司拒绝支付,乙公司遂以甲公司为被告诉至人民法院。请问,于某以设立中的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由谁来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法制》2013,(26):62-62
编辑同志:周某是灵溪钢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没有实际经营该公司,也没有掌控该公司公章。田某是灵溪铜业公司的职工,在灵溪钢业公司股份转让时,曾出资150万元,铜业公司为其出具了加盖公司公章的出资证明书(法定代表人未签名),并登记于公司股东名册,但一直未办理股东变更的工商登记,田某起诉要求确认其股东身份,  相似文献   

4.
案例林某是甲公司董事长。2005年1月,甲公司经省民政厅批准设立乙公墓。乙公墓属于经营性公墓,在工商局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林某。2006年,乙公墓建成第一批墓穴和骨灰格位,开始对外租(售)。乙公墓在墓地设置宣传栏,宣传称墓地地处"风水宝地","升值空间巨大","投资即可获得稳定高额回报"等.  相似文献   

5.
小保:我于2009年4月6日起在某公司工作,2009年7月6日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由于签订的劳动合同至今没有公司公章,只有法定代表人在劳动合同上签字。请问:未盖公章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法典》基于法定代表人对公司之“概括代表”和“同一人格”的定位,在责任承担上采取了由公司对外清偿后,再对内进行事后追偿的双重机制。但由于公司法定代表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兼具同质性和异质性,导致“同一人格”的认定缺乏法理和事实基础,因此这一双重责任追究机制的合理性值得商榷和反思。从控制公司代理成本和平衡公司利益冲突的角度考量,可以在公司制度设计中树立法定代表人与公司人格区分的理念,通过引入信托责任制度及对公司法定代表人受托责任约束机制的建构,合理分配公司与法定代表人间的责任承担。在《公司法》的修改时,应将更多的信托理念融入对法定代表人行为的规制,并通过完善忠实义务、注意义务的行为标准和判断标准的方式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法制》2010,(17):65-65
甲公司和乙公司订立了加工承揽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按乙公司要求,为乙公司加工200套桌椅,乙公司应在合同成立之日起支付加工费。合同成立后,甲公司积极组织加工。但乙公司没有按约定期限支付加工费。后当地消防部门认为甲公司生产车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要求其停工整顿,  相似文献   

8.
《民主与法制》2011,(2):71-71
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了租赁合同。双方约定,甲公司购买电梯设备,并将该电梯租给乙公司使用,乙公司按月支付租赁费。该融资租赁合同签订后并未实际履行。此后,乙公司向甲公司出具一份委托书,载明“乙公司向甲公司借贷400万元,现委托甲公司将款项转入乙公司下属丙公司的账户”。  相似文献   

9.
胡律师: 我公司系与大陆某企业共同出资创办的合资企业,本人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大陆合资方代表闵先生担任副总经理。去年底,我因商务回台期间,闵先生未经本人同意以公司名义为本地乙企业的银行贷款提供了担保。不料,因乙企业经营不善,该项贷款未能如期偿还,银行遂要求我公司承担偿还贷款责任,并冻结了我公司的银行帐号,致使公司蒙受了很大经济损失。请问,对于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有关法律责任应由谁来承担?  相似文献   

10.
高息吸收存款转贷的行为应区别对待郎俊义贵刊1998年第2期《高息吸收存款转贷的行为如何定性》刊载:从1996年1月至1997年4月,银行储蓄科长门某串通甲、乙、丙各分理处主任姜某、宁某、李某,采取使用甲分理处的空白定单,加盖乙分理处公章和私人手章等系...  相似文献   

11.
刘结 《台声》2001,(8):47-47
笔者在办案中曾办理过这样一件合同纠纷案件,该案简要情况是:(为保守当事人的秘密,文中单位及名称均为代用名)甲餐饮公司与乙餐饮公司(集体企业)于1999年10月10日签订一份“承包合同”,该合同约定的主要条款有:甲公司为发包方,乙公司为承包方,乙公司租甲公司正在正常营业的“美味餐厅”,租期5年,年租金30万人民币;甲公司协助乙公司办理营业执照相关手续等内容。双方签定合同之后,乙公司对“美味餐厅”进行装修,开始营业。3个月后,甲公司因其主管部门要求减少2年租赁时间,向乙公司提出将租期5年改为3年,乙公司不同意。双…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与法制》2007,(5S):63-63
编辑同志: 今年1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共同投资成立新公司的协议书,草拟了章程,双方约定:新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认缴的出资额均为500万元,各占注册资本的50%。甲公司以价值500万元的进口机器设备作为出资,乙公司以现金人民币作为出资。新公司成立后,  相似文献   

13.
杨和杰 《台声》2002,(10):48-48
案情简介:广东省东莞市的甲公司是一家经营电脑等科技产品的台资企业。2001年8月9日,甲公司向山东省济南市乙公司发货50台液晶显示器。甲公司在广东省东莞市丙火车站办理了托运手续,货物到达站为山东省济南市丁火车站,交货地点为山东省济南市乙公司的仓库,收货人为乙公司。2001年8月19日济南市戊货运公司将50台液晶显示器送到乙公司仓库。乙公司接货时发现,有3台液晶显示器的外包装明显破损。于是,乙公司拒绝接收这3台液晶显示器,只接收了47台液晶显示器。戊货运公司将这3台液晶显示器运回火车货运站。乙公司…  相似文献   

14.
问:我是一公司老总,由于公司公章管理上存在问题,一员工擅自用公司公章在《授权委托书》上盖章后,持该《授权委托书》外出代表公司签订合同,该合同对我公司是否有效?如何才能避免以后再出现同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甲公司是在北京依法登记注册的台资独资企业。2002年7月,甲公司在北京市的某市场发现,乙公司产品包装盒上的功能示意图与甲公司产品包装盒上的功能示意图非常相似。甲公司即与乙公司联系,告知乙公司有侵权嫌疑,要求乙公司停止使用该功能示意图并赔礼道歉,乙公司不予理睬。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法制》2014,(26):65-65
甲公司指派员工唐某从事新型灯具的研制开发,唐某于2009年3月完成了一种新型灯具的开发。2010年5月甲公司申请发明专利,2011年12月国家专利局公布该发明专利申请,并于2012年8月授予了甲公司专利权。此前,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10年7月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约定乙公司使用该灯具专利技术4年,每年许可使用费20万元。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与法制》2011,(4):68-68
某公司注册资本是100万元,由甲公司出资60万元、乙公司出资40万元组成。工商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实收的100万元资本全部由甲公司投入,乙公司实际并未出资。请问,这种情况下应当处罚谁?  相似文献   

18.
杨和杰 《台声》2003,(3):48-48
2002年11月19R,笔者接待广东省台商陈某的咨询,遇到了在民事诉讼中,被代理人因在委托书中授权不明,被代理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的问题。案情简介:1995年6月台湾甲公司在新加坡投资设立了一家独资企业———乙公司。1997年4月,台湾甲公司以来料加工的投资方式,在广东省的丙工厂投资了价值400万元人民币的设备。台湾甲公司是个家族企业,台湾甲公司的法人代表、新加坡乙公司的法人代表、广东丙工厂的投资方都为同一家族的不同自然人。2001年10月,新加坡乙公司在广东省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将台湾甲公司和广东…  相似文献   

19.
《合同法》第50条为规范基础的规范路径只能解决公司法定代表人表见代表情形下的合同效力问题。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无权代表的法律后果构成法律漏洞,应类推适用《合同法》第48条无权代理制度进行漏洞填补。违反《公司法》第16条的担保合同并非当然无效,因违反《合同法》52条第2项而导致合同无效的,公司可基于共同侵权向相对人和法定代表人就其造成的损失主张连带损害赔偿责任。相对人非善意的情形包括明知和过失两种,此时担保合同对公司效力待定,相对人原则上不享有撤销权。公司拒绝追认的,相对人可主张由法定代表人替代履行或承担违约责任,相对人和法定代表人均有过错的,根据《民法总则》第17(3)条款的规定,他们应当根据双方的过错各自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20.
杨和杰 《台声》2002,(8):48-48
广东台商林先生曾向笔者咨询有关计算机软件使用许可方面的法律问题。据林先生介绍:广州台资企业甲公司,因业务需要,于2001年11月10日与北京计算机软件开发乙中心,签订了一份“计算机软件使用许可合同”,合同约定:乙中心将其开发的,并已进行登记备案的一套绘图软件使用权有偿转让给甲公司,使用期限为8年。当甲公司支付费用后乙中心将绘图软件交付甲公司。甲公司为了开拓业务,2001年11月15日聘用赵某为业务经理,聘用期限为3年,2002年3月初,林先生借故辞职,离开甲公司。离开之前,利用职务之便将绘图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