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孔子的学生观在"因材施教"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因材施教必须要对施教对象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孔子对弟子的思想特点、智力发展和才能特长,都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既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指出他们的不足,又能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 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所体现的学生观,不论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还是对教育的未来,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金东 《青年论坛》2002,(4):108-108
教学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成为自古以来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现代教育理论更加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尊孔子为圣人,也尊其为万代师表.作为老师,孔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认知和有针对性的引导.他通过听课、讨论、言谈、行为等方面,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从而实现了对每一个学生都因材施教.因此孔子可言:"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乘之室,百乘之家,可以为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这便说明孔子对自己的学生是有充分了解的.  相似文献   

4.
卫志骞 《前沿》2012,(4):49-50
孔子教育思想对人类尤其是我国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有教无类思想、对教育作用的认识以及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思想,都含有浓厚的民主思想和普世情怀。今天的教育有许多违背这些光辉思想的地方,应当借鉴孔子的思想,优化当今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李谊  王炎琪 《求索》2012,(12):102-103,71
随着儒学思想的国际化,其教育思想越来越引起世界关注,孔子被列为世界十位最伟大教育家之一,孔子学院得以遍布全球,印证了孔子教育理念的意义和价值。孔子"有教无类",是中国历史上平民教育的开创者;以成就"君子"为办学宗旨,以"文、行、忠、信"为教学主要内容,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出了许多至今仍有意义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于当今传统的精髓文化被当下大众文化冲击而逐步解构,信仰匮乏,传统失落等,是治愈之良方。全人教育思想的宗旨和理念与孔子教育思想可以对接吗?如何对接是教育者的课题,拙稿有基于此,在解读孔子的同时,阐述了孔子教育思想与当今教育理念的对接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是第一个提出井践行因材施教原则的先哲。实际上,直到今天,名目繁多的教学法仍在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同侧面展现着这一古老原则的雄力。"因",是根据、依照之意;"材"指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顾名思义,因材施教就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有针...  相似文献   

7.
李薇薇 《传承》2014,(11):128-129
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当仁不让于师"与亚里斯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否相同,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孔子的教育并不是专制的,孔子允许学生问难,并不是喜欢"不违"的学生。孔子面对学生问难时也是以理服人,学生因为尊重道理而尊敬老师。  相似文献   

8.
孔子在教育教学思想方面有着非常独到的创见,主张把人格教育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并提出了完整的人格体系理论。孔子主张在人格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渗透式教育和言传身教等原则,这样就能达到培养出君子的目标。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教学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霍青 《传承》2009,(16):76-77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教育家,具有40余年的教学经验。孔子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他用"爱"教育学生,这种爱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代的体育教学不仅有借鉴价值,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5,(4)
孔子不仅是先秦儒学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而且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中孔子创立的以"仁"与"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无论是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还是对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孔子的"仁"与"礼"思想依然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对于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郑田宏  王滨 《岭南学刊》2023,(3):116-121
孔子基于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德行优先原则的德育思想,影响了中国漫长的德育历史。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孔子的德育思想针对个人的禀赋习性、生活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形成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为主要表征的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的三个统一的辩证逻辑。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此为启示,通过树立因材施教的思政思维、拉紧社会结构与思政关系纽带、抓住因时而新的思政脉搏,朝着精准化、科学化、时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教育家,具有40余年的教学经验.孔子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他用"爱"教育学生,这种爱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代的体育教学不仅有借鉴价值,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孟子和庄子在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中都处于"亚圣"地位,两者在音乐审美思想上的认识论分别是对孔子和老子的继承与创新,深刻地影响着千百年来中国音乐的审美认知。从孟子和庄子对音乐审美的思维特点与认知目的出发进行比较,可以从认识的过程到认识的结果来概括和对比两者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高职《应用写作》课程要达到预期效果,在基于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四维向度"的拓展,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思路,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测评手段,贴近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专业的不同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专业施教。唤起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应用写作教学的课堂效率,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16)
正7月19日,由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26位师生组成的,赴台参加"2016第七届孔子行脚活动"重庆代表团成功返渝。本届孔子行脚活动经过两天的培训,7月9日记者会与誓师大会在台湾师范大学礼堂举行,正式拉开了"2016第七届孔子行脚"活动的帷幕,来自两岸及港澳26所大学的340位学生在暑期走进两岸32所偏乡学校,为约4000名弱势学生进行课业辅导,以践行孔子的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汉代成为定于一尊的官方哲学后,其教义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走向,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国民精神。对孔子功过的评判一直是中国的文化难题,二千余年来,虽不乏振聋发喷的批孔之论,却又丝毫不曾动摇他的“素王”之尊.尤其是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历史巨变之际,近20年来对孔子的推崇和颂扬却愈来愈甚,而对孔子学说的批判声浪也越来越高。具有周文化特色的鲁文化造就了孔子儒家学说孔子原本是宋国子…  相似文献   

17.
新书架     
鲍鹏山 《人民公安》2010,(14):62-63
<正>《孔子是怎样炼成的》鲍鹏山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本书根据鲍鹏山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讲座整理而成。从《圣人的成长》《孔子的大学》《三十而立》等不同角度全面真实的  相似文献   

18.
建立君主垂拱而治、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同社会,是《孔子家语》的政治哲学内涵。其中既包括德主刑辅、宽猛相济的德法观,又涵盖"尊贤"的用人原则与"以民为本"的为政宗旨。这些思想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哲理,对我们当前治国理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问题,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是有其目的性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题的形式、涉及的内容、答题的要求应有所区别,这样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设计一道题,既要考虑教材的基本要求和结构体系,又要考虑每一道题的答题对象。答题对象选择得恰当,不仅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而且还能起到触一点而牵动全面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中孔子所言"中庸",是一种实用理论,更是一种实用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之"道",即"常道"。它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理论体系,包括为政、治学、交友、处事等中庸之道。其"中庸"思想传递给我们历久弥新的真理指南,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孔子的"中庸之道",仍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