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海清  谢凯文 《传承》2009,(20):30-31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和谐与稳定,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必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检察机关一方面承担着打击犯罪的责任,另一方面为维护司法公正、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法治保障环境,共同维护健康、和谐、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改善民生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民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和谐与稳定,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必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检察机关一方面承担着打击犯罪的责任,另一方面为维护司法公正、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法治保障环境,共同维护健康、和谐、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改善民生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民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亚非 《前沿》2011,(1):162-165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民生建设目标是和谐型民生。和谐型民生突破了温饱型民生、小康型民生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实现与物质生活丰富的局限,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谐型民生的建设应当是以民生的改善、国民福祉的实现作为最高标准,以加强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领域建设为着力点的综合性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4.
《当代广西》2008,(18):26-26
天下之重,民生为重;天下之大,民生为大。民生是社会和谐之基,民生问题不解决,社会和谐就是一句空话。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民生为先、民生为要、民生为重的执政理念,切实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职责和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5.
民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加强对民生工作的监督,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近年来,潍坊市坊子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6.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既是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责,也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实际行动。为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  相似文献   

7.
张军 《今日浙江》2011,(2):14-17
民生是社会和谐之基,科学发展之要。近年来,我省坚持民生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步伐不断加快。在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以民生改善推动改革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努力开创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唐镇乐 《新东方》2007,(12):89-90
注重改善民生,追求社会和谐。党的十七大翻开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篇章。这一历史新篇章,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改善民生为手段,以社会和谐为目标。因此,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注重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新期待。  相似文献   

9.
李永安 《乡音》2011,(9):24
关注民生是维护群众利益的根本体现,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远任务。政协履职要切实关注民生。近年来,武安市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把关注民生、促进和谐作为履行职能的一个重点,突出政协优势和履职特点,积极化解矛盾,增进社会团结,努力为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前进》2015,(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大力推进。民生工作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涵盖就业、收入分配、食品安全、教育、住房、养老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阐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2013年8月28日至31  相似文献   

11.
紧盯一项项民生"工程",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力促社会公平正义;主动介入社会管理,积极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把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依法履职的重点,推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相对比较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成为时代的主题。我国传统的社会管理存在着一些不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创新社会管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3.
注重改善民生,追求社会和谐。党的十七大翻开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篇章。这一历史新篇章,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改善民生为手段,以社会和谐为目标。因此,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注重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新期待。一、改善民生,社会和谐,党的十七大的新亮点回顾党的十七大之前的历次党代会,其政治报告中没有专门论述关于社会建设的内容。十七大报告与时俱进,吸收了十六大以来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成果,用相当篇幅,对社会建设作了明确的阐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至此,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形式确定下来,对于我国今后经济社会的全面  相似文献   

14.
民生是和谐之本。笔者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把关注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举措。经济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成果理应惠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5.
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新时期政协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今年7月以来,汤阴县政协以安阳市政协开展的"千名委员联千家"活动为载体,围绕"情系困难群众,构建和谐汤阴"的主题,在市、县两级委员中大力开展了"百名  相似文献   

16.
民生政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据,也是调节社会分配、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对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大作用.随着部门民生政策的批量出台,在民政系统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五保、城乡低保、社会救助、优抚安置新政为主线的部门民生政策实施体系.本文针对当前基层民政部门民生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民政部门民生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就基层而言,民政部门在具体实施民生政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和谐阶层关系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层关系和谐无疑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和谐阶层关系如何实现?本文认为须从民生改善、权利保障、规则重建、价值整合、矛盾协调等方面努力:以民生改善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构建和谐阶层关系的基本前提;公民权利在各阶层之间的均衡配置是构建和谐阶层关系的有力保障;基于公正理念调整和重建阶层关系运行规则是构建和谐阶层关系的关键;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阶层关系的思想文化基础;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阶层矛盾和冲突是构建和谐阶层关系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顺义区在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积极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衡化、化质化,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构建和谐顺义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13,(11):44-45
刘俊祥在2013年第5期《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载文《政府公平施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机理分析——兼论民生国家视闽下的新型社会管理》认为,所谓民生国家,就是以民生为本的国家,指以民生需要及其利益满足为本原动因、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功能作用重点、以民生幸福公平和共同富裕为价值目的的民生政治国家形态。  相似文献   

20.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了解社会管理规律,把握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特点,认真剖析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中的群众思想问题及其特点,对正确把握民族地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略,凝聚民族共识,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具有原则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