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群众》2016,(2)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调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是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也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可量化的质量指标。随着"户籍城镇化",农村转移人口将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解决好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二是解决好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的全覆盖问题。城镇化是中国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正一、统筹城乡发展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四个"更加注重"是进一步深化习近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标准建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来建立一套针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标准,以及与这些标准相对应的客观因素评估法,来核定地方财政平衡能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确定全国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建立全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建立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随着经济总量增加和财政能力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明确我国在法定基本公共服务上需要均等化的地区和领域,为计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需要财政支出需求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今日海南》2014,(5):17-17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相似文献   

5.
呼世忠 《前沿》2009,(1):25-27
当前,我国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严重失衡。从财政角度分析,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均等化”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和科学的财政支出体系。西部地区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建立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形成财权与事权相对称的财政体制,完善以基本服务为导向的公共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6.
作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资源,财政性社会支出的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基于2007和2008年地级市数据,本文发现地级市间人均财政性社会支出很不均等,基尼系数为0.336和0.313。计量分析表明,人均财政支出、财政依赖度、城镇化、国有就业比重与人均财政性社会支出正相关。回归方程的不均等分解发现:人均财政支出、城镇化等结构性因素是不均等的促增因素;2007年地区差异是促增因素,而2008年随着中部"福利赶超"而转为促减因素;财政依赖度发挥了首要但有限的均等化效应;国有就业比重在2007促减因素,2008年几乎不发挥影响。研究的政策意涵是中央政府应将体制性改革置于优先位置,而短期内改革财政转移制度、加强财政横向公平有助于促进财政性社会支出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7.
刘庆斌 《前进》2014,(6):58-60
<正>《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公布。《规划》的最大亮点就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规划》中明确提出,应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到2020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  相似文献   

8.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以"物的城镇化"为核心的传统城镇化,要求农村公共性与城镇化公共性对接、并轨,保障城乡居民公平、公正地享有同一、统一的公共性。解决城镇化发展中"人"的问题的公共性诉求在于:加速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优化城镇化发展的"人—物"结构;弥合城乡公共性断裂,努力让居村农民、进城农民和城镇市民都能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籍于此,新型城镇化发展除了从拓展公共性空间和培育多元公共性两方面着力建构城乡一体化公共性外,还需要全面推进城乡政策、治理、服务和居民权益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有效供给——基于福建省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民,是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本文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的理论基础与创新战略问题。文章先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统筹考虑的基本内涵、要素和评价标准,并以福建省为例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实践上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而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的创新战略。笔者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有效供给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在利用财政手段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推动公共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乡流动人口特征形成的人口结构:农村非流动人口、返乡流动人口和城镇常住流动人口,对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需求具有鲜明的群体性特征。现有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模式、效率与公平与城乡人口结构变动不相适应,存在明显结构性矛盾。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和优化投入结构,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与城乡流动人口结构变动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新型城镇化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条件和必然要求。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实证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应放松户籍限制,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强城市群的发展和建设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应根据本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特点,系统规划,制定均等化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以优先发展公共性的公共设施、社会性的公共产品、制度性的公共服务为核心的供给体系建设等为实现途径,逐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应根据本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特点,系统规划,制定均等化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以优先发展公共性的公共设施、社会性的公共产品、制度性的公共服务为核心的供给体系建设等为实现途径,逐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受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能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成本差异的影响,我国地区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加强各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缩短各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差距,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和施政目标。在短期内无法改善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情况下,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各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共财政的范围类型与健康照顾服务均等化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不约而同”成为社会结构转型、深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议题。只有清晰明确的公共政策与繁荣发达的公共经济,稳固、均衡、雄厚、透明的公共财政体制,才有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全民性公共服务体系。公共财政范围与类型界定是基础性议题,本文将公共财政范围界定为国家所有公共支出的结构性体系,将公共财政类型区分为广义、中观、狭义三大类型,将三大类型的公共财政细分为国家财政、政府财政、国防财政、外交财政、科技财政、福利财政、公共住房财政、教育财政和卫生财政等基本类型,以此体现其结构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卫生财政体制面临的结构性困境,探讨卫生财政结构调整困境的成因,并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服务为领域,探讨健康照顾服务均等化和制度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尽快落户城镇,保证其享有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提高其在居住、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待遇,使其逐步、有序地转化为城市居民,真正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会遇到很多困境及制约因素,从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视角出发,探讨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湖南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两个二元结构"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破解任务繁重,必须立足区域实际,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城镇化核心,以提高城镇发展质量为关键,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根本,以"省管县、县辖市"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法人农场建设为基础,坚持"五个必须",明确目标和重点任务,走具有区域特色、多元化的城乡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破解之路。  相似文献   

18.
湖南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两个二元结构"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破解任务繁重,必须立足区域实际,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城镇化核心,以提高城镇发展质量为关键,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根本,以"省管县、县辖市"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法人农场建设为基础,坚持"五个必须",明确目标和重点任务,走具有区域特色、多元化的城乡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破解之路。  相似文献   

19.
补齐民生性公共品短板是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广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内在要求。广东民生性公共品领域的矛盾主要在供给侧,表现出供给不平衡、农民工需求缺口大、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单一等地方特征。通过分析广东民生性公共品供给短缺的原因,并结合广东实际情况,认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需要进一步完善民生性公共品供给保障制度、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设健康广东和调整府际间环境治理事权划分。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6,(10)
当前,公共服务结构失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广大农民群众难以与城市居民共享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究其原因,主要是财政体制与社会经济运行不适应、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长期存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科学以及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要进一步完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最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