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虹 《人民论坛》2013,(11):190-192
马克思将个人自由的真谛与现实领域分为经济、政治、私域三个层面.更重要的是,在马克思看来,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真正的共同体的建立,而真正的共同体与资本主义国家及其货币的虚幻性或抽象性是格格不入的,需要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体系下拥有个人选择及个性自由的个体之间的相互联合.  相似文献   

2.
自社会学诞生,社会秩序就是其研究的中心问题.社会学家把社会秩序看做表示社会有序状态或动态平衡的社会学范畴.从古典社会学到当代社会学,各个时期的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秩序问题的关注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分化与社会秩序;理性化与社会秩序;个体化与社会秩序.不同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秩序问题的理论逻辑建构各有特色,但综合来看,都密切关注到了原有的社会共同体正在瓦解,并引发社会的原子化和社会失序,一个个体化的时代正在来临.本文的目的在于,梳理古典、现代、当代社会学理论有关社会秩序问题的理论脉络,把握社会分化、理性化、个体化与社会秩序的联系,并从理论上对“个体化的社会秩序何以可能”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3.
李顺求  杨盛军 《求索》2012,(8):182-184
税收正义是对国家权力、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三个维度的协调与平衡,这三重关系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紧张与冲突,由于个人需要的差异以及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以及国家权力并不必然一致,反而表现出矛盾及冲突的一面,我们有必要从学理上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4.
理解"国家"是把握国家治理概念及其发展方向的前提。面对个人中心的国家哲学,马克思创造性地运用人的本质理论构建了个体和共同体辩证统一的分析框架。在他看来,国家,作为共同体异化的产物,是为剥削阶级谋取私利而创造的虚幻形式;共同体,作为人类集体形式的理想状态,应是为所有个体平等提供生产生活需求的公共平台;从原始共同体、剥削阶级国家到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规律,国家治理向共同体治理转型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趋向。因此,当代人应该充分关注马克思共同体视阈下的国家及其治理思想,从重视人民管理公共事务的自主性、健全人民民主的渠道和形式、谨防社会关系异化的新形式以及维持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等四个方面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5.
共同体概念表征着人类对“共同善”美好生活样态的精神追求与现实实践,构成了传统社会中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审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消解了共同体的最初样态,而且建构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虚假的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一种超越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制度形式重塑了人类共同体生活的基本样态,形构了习近平共同体思想的话语体系与实践样态,从而在理论上批判了西方式现代化对共同体消解的现实,规避了西方现代化进程对共同体消解导致的种种现代性问题的弊端;在制度上建构了一种共同体的生活方式,满足了人们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社会制度需求;在实践上推动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关系的建构,诠释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共同体向度与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6.
丛日云  马涛 《探索与争鸣》2023,(10):55-80+178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迈向后民族主义社会。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是现代个人在萌发和成长的早期超越天然的血缘、地缘等小共同体的束缚而将情感归属与政治忠诚投向更大的共同体的结果。具有权利、尊严与平等意识的现代个人的出现,带来了现代个人主义的价值革命,也推动了以族裔、文化和政治认同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形成。而日益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更多自由选择、自我表现和自我解放的后现代个人的产生,掀起了后现代主义价值革命。后现代主义者颠覆了现代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将民族或民族国家视为束缚和压迫的力量。后现代主义政治和知识精英们以多元文化主义解构现代民族主体文化,以身份政治和超国家政治解构民族国家族裔属性,同时后民族主义者积极构想后民族国家建制,试图建构抽空了族裔和文化内涵的政治共同体作为后现代人的家园,推动了西方的后民族主义转向。这导致后现代主义的西方个人归属感丧失,国家凝聚力下降,国家族裔和文化根基被蛀空,自由民主活力枯竭,国家面临衰败和解体的风险。在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秩序中,其竞争力也受到削弱。重新审视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内涵和价值,认识西方后民族主义的困境,有助于辨清西方文明演变的趋...  相似文献   

7.
王晓 《岭南学刊》2014,(6):61-67
作为辩证统一的一组概念,社会控制与社会秩序一直被社会人类学界所积极关注。依据不同的社会控制主体,社会秩序有着不一样的建构和维持路径。个人控制有赖于沟通互动;组织控制强调权威的功能;国家控制在强力与柔性间徘徊。社会失控虽是社会控制的不成功表现,但在相关学者看来,一定程度上它却起着重构和巩固社会秩序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后叶,随着工业化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这对英国的劳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劳资之间暴力对抗逐渐减少,转而通过集体谈判制来化解矛盾,避免冲突,以构建一种相对和谐的劳资关系.集体谈判制的兴起,是英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缓和了一度紧张的劳资关系,构建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秩序,从而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村财乡管”的思考——基于辅助原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长江论坛》2009,(6):67-70
辅助原则是处理个人、社会、国家乃至国家内部各级政府之间复杂关系所应遵循的"至高的社会哲学原则",只有在下层共同体需要更高一层支持的时候,更高一层才能予以干预,个人、社会、国家乃至国家内部各级政府之间形成递升的辅助关系。按照辅助原则的要求,村财乡管应该属于监督权的范畴,在此范围内的监督属于合法,突破此范围及属于侵犯村民自治权,属于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抑或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历来是哲学家、思想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马克思同样对这一问题作了许多重要的思考,其共同体思想蕴含了丰富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辩证法,对于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中国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键词,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去透视“中国梦”,对于我们在追逐、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构筑“中国梦”的同时,必须重视共同体这一政治哲学向度,必须不能忽视人的自我实现抑或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互联网参与个体保护意识、网络监管机制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使得个人信息保护在法治化建设的进程中遇到众多阻碍。只有通过个人、社会与国家多元合作,完善个人法治意识与法律体系,才能实现网络社会秩序的规范,也才能为社会与国家的和谐稳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建设与法治化建设是一体两面。城市具有磁力功能、聚合功能、经济功能以及分化功能。磁力功能有助于形成一个流动、开放、平等、变迁的社会,实现人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聚合功能下个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紧密联系,裂变出个人主体性以及权利与权力意识。经济功能为财富积累的正当化提供道德论证,推动了人权的形成与发展。分化功能下阶级对立形成对社会秩序的挑战,因而需要一个完善的立法与司法体系维系社会秩序及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岳悍惟 《人权》2012,(2):19-20
国家取得权力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及增进人民的利益。因此,对于违反公共秩序或对社会共同体造成侵犯的行为,国家有权进行制裁,这是国家必须履行的保护人民的最低义务。从国家权力运作观察,专制国家则以行政权力为国家最核心权力,  相似文献   

14.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并在传播过程中成为一种社会权力,发挥着阐释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强化社会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对艺术的社会权力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于导引个人生活方式、调整社会关系以及加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虚幻共同体思想所揭示出的基于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矛盾之上的国家共同体的虚幻性,阐释了个体与共同体紧张关系的根本原因。而基于虚幻共同体这一现代性视域的国家治理问题,必然本质性地要求公共行政性的利他性的最大化,这也成为消解国家共同体虚幻性的内在的本质性根据,只有如此,我国的国家治理问题才能在共同体视域下被开启。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2,(8):94-95
齐学红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第2期撰文认为,随着社会治理模式从统治型向管理型、服务型治理模式的发展演进,学校道德教育功能也应发生变化,从体现国家——个人关系的一元维度转变为国家——共同体——个人的多元维度,从国家对个人的单一控制模式转变为国家、社会力量、个体等多方力量的多元互动模式。学校道德教育模式也需发生相应变化,传统农业社会的典型示范式榜样教育需代之以现代公民社会共同体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里最早是先秦社会下的聚落共同体。伴随着战国领土国家的发展,里逐渐成为了国家的基层行政组织。在秦汉时代,里是国家行政管理最为基层的组织,里吏则是国家意志在最基层的体现。里吏不仅是国家行政的管理者,也是地方社会秩序的维持者。与里父老一道,在地方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析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在稳定社会治安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少数民族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有助于当地社会秩序稳定和进行社会管理的"习惯法",已经在少数民族群众中普及和深入人心.因而,它成为了特定群体认可和遵循的"法".它在维护特定区域内的治安中起到了"国家制定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国家法具有双重效力.  相似文献   

19.
简论增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徐永平一、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公民是一个法权概念.也是伴随着国家民主政治的产主而形成的。公民概念一方面是指具有独立人格身份而不从属于社会政治共同体的自然人;另一方面.它反映了独立人格身份的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中国社会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已连续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保持在1O%以上。 2007年.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发展战略基本形成。就业紧张局面有所缓解.国家对教育.医疗、社会保境的财政投入大幅增加.社会秩序总体稳定。 2007年.食品和住房价格增长过快.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仍未能扭转,群众反映较大的医疗问题尚未根本改观.一部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