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卫平 《桂海论丛》2009,25(2):34-38
突发事件的发生有着极为深刻的国际国内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自然的原因.我国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存在着应急信息通报不及时、不充分甚至隐瞒信息,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我们党要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需要在提高和增强党员的能力和本领、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立法、强化依法办事、完善行政问责制、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等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
胡玲 《传承》2010,(30):78-79
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发展与风险并存,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是不能游离于突发事件之外的,提高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高校应对突发事件教育的核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全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突发事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进行人才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主要组织,它担负着培养合格建设者、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重任.高校要想取得较好较快的发展,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但是近些年来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无疑对高校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些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高校自身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甚至会影响到社会政治稳定.本文首先论述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然后着重从突发事件类型、特性、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最后介绍了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浅析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决策是处置突发事件的核心和灵魂,对迅速控制局面、防止危机升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扩张性、危害性、隐蔽性、连续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应对时决策者必须克服极大的压力,在有限的时间、资源和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进行正确决策,完成应对措施。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属于非程序化决策,具有与一般决策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研究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方法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危机应对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绘制了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前提是要保证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善于预防、应对突发事件。进入网络社会后突发事件生成了许多新特点,例如,具有快速爆发性、源头多元性、网上网下连锁性及迅速蔓延性等新特点。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面临严峻的挑战,不少地方发生突发事件后靠政府一家单打独斗应付局面,政府仍在运用传统的模式应对突发事件,结果往往使政府威信严重受损,置自己于被动的地位。新形势下要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建构应对突发事件防范平台,科学制定以预防为主的应对策略,打开应对突发事件和推进社会治理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张曼 《传承》2013,(4):22-23
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分类以及出现突发事件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有利于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处置突发事件的方法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郭少辉 《中国保安》2010,(10):36-38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甚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近年来,大规模自然灾害、有预谋的恐怖袭击、突发性政治事件等公共危机事件在全球呈高发态势,成为影响各国社会稳定的制约性因素。在一些西方国家,如何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建立健全科学的突发事件预警、处置机制,成为政府和各类民  相似文献   

8.
党外代表人士直接参与突发事件应对,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把突发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更能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政治超越、人力、财力、物力支持作用。因此,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发〔2012〕4号文精神、建立党外代表人士直接参与突发事件应对机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面对公共突发事件给国家和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严峻形势,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暴露出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不健全、预警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不透明、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不统一等弊端。完善我国公共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应在管理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加强公众危机教育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是政府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高突发事件应对的有效性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对我国当前社会政策实践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面临着路径依赖的现实困境,未来中国社会政策建设的战略选择应从突发事件应对型模式转向发展型模式。  相似文献   

11.
学界对应急行政领域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文本分析尚显薄弱,就立法目的而言,该法第1条列举了其所着力实现的五重目标,存在贪大求全、实施不能、语句重复、位阶错置等诸多问题。该法本身所能实现的目的应以规范突发事件的应对活动为限,以宪法为立法根据,这需要立法者以及突发事件应对主体在应急实践中予以理性对待。  相似文献   

12.
透视混沌理论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人命关天的突发事件接踵而来,不断警示我们要加强对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探讨,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从混沌理论来剖析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是突发事件研究中的新角度,从预警机制方面着手研究应对突发事件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践表明,如果政府不能完成好突发事件处理中媒体应对这一"软任务",常常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突发事件处理中维护社会稳定有序这一"硬任务"目标的达成。为此,政府必须重视提升完成"软任务"的能力,在突发事件应对中采取合理适当的信息沟通、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田进 《长白学刊》2021,(2):32-38
新冠肺炎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这一公共危机事件应该被纳入到国家共同体建设的政治哲学范畴当中加以研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审视国家共同体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供了政治哲学原理。马克思的"类本质"思想是国家共同体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理论基础。当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国家共同体安全构成威胁的时候,就变成了公共危机事件。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激活了共同体的精神生命;另一方面,国家共同体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形成了以精神生命为支撑的"免疫系统",从而实现对国家共同体安全的防护。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与共同体的"精神生命"纳入到国家共同体建设当中加以研究,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逐步把"准备"作为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基础性、前导性政策,同时,注重链式准备政策的应用,积极开发并应用风险防范的政策性工具。对于中国而言,应把突发事件准备工作作为一项国家的重要策略,既要注意加强链式准备政策设计在突发事件风险防治政策体系中的作用,又要注意增强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协力和抗逆力,进而促进综合安全治理体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实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极容易变成网络舆情,对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增强新形势下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必须探明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包括生成、爆发、稳定、终结四个阶段。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都处于动态变化中。  相似文献   

17.
钟珊 《中国减灾》2010,(9):48-49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及时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提高社会各方面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在2007年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刘国华  曾辉  康斌 《前沿》2009,(9):165-167
突发事件危机与人类同行,由于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迁,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仍需加强与创新。文章从突发事件应对的理念、制度、机制、科教、投入及其必要性等多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怡尧 《传承》2011,(21):22-23
近年来,如何应对日渐频繁的高校突发事件已成为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应对突发事件同其他基层党组织相比,高校基层党组织具有强大教育工作功能。因此,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理应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使高校基层党组织成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0.
重大突发性事件将使执政党面临一定的执政风险,通过强化、优化执政形象功能以应对突发事件,化解执政风险,提高执政能力,是一项执政党迫切而必要的选择.本文以政党形象功能理论为视角,初步总结和评析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对我党执政形象所作的创新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