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骆风 《青年探索》2007,(5):58-61
我们在开展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东南沿海地区儿童少年品德问题与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调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品德状况。本文通过五个案例说明多数农民工子女(小学生)或多或少、或这或那都存在着品德和性格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与同学、老师有一定的隔阂,没有真正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孩子家庭教育的不当和社会对农民工的不公造成的,提出了保障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基本生活、向农民工普及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较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结果,从家庭教育资本、家庭教育期望、家庭教育行为、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家庭教育的主观评价五个方面对"流动子女"与"留守子女"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比较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流动子女"家庭教育要优于"留守子女"。文章最后认为"流动家庭"较之"留守家庭"的家庭教育比较优势,正是促成农民工外出家庭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障碍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留守子女问题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而凸现出来的新问题。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主要表现为:体制政策障碍、心理需求障碍、社会环境障碍、家庭教育障碍等。消除农民工留守子女成长障碍,必须加快体制创新、推进素质教育、强化保障机制、倡导人文关怀,为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美国弱势群体教育计划以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实际运行的结果表明,它在对保障弱势群体家庭子女的教育权益、减少群体间教育的差距以及实现教育的优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实行"两为主"政策以后,内隐于教育活动中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开始显现,目前,就读城市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在教育中还无法和城市学生一样享受平等的教育.美国弱势群体学生教育计划在充实学校教育、完善家庭教育、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北京市8位农民工子女的生命史研究,以他们就读的打工子弟学校教育状况和特点,解释打工子弟学校教育为何在他们阶层流动的过程中充当复制的工具.同时,再从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的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最后得出对于他们每个个体而言,是如何在这些社会环境和政策的影响下被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成为继义务教育之后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现状堪忧.通过对流入地政府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问题的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笔者认为现有政策过于保守,并从政策制定方式之被动、政策本身缺失公平、政策执行效果不确定三个维度对当前的政策进行评价和反思.教育制度改革滞后、户籍本位凸显的高等教育机会分配、高考移民的挑战及高中教育供求失衡是制约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的深层障碍.  相似文献   

7.
汪长明 《长白学刊》2013,(4):122-129
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识别的社会心理支撑,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3,(12):87-87
汪长明在《长白学刊》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识别的社会心理支撑,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批农民工纷纷涌向城市,由此产生了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民工规模的扩大,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在不断恶化,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本文通过对学校留守儿童及家长的访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思考,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新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磊  张磊  刘天思  聂星  肖飞 《人权》2005,(3):21-26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农民工自身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改善,但是,他们身后另外一个社会问题却越来越凸显出来。这便是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以目前11000万农民工的统计数字来看,即使简单地除以二,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数量也在5000万以上,实际数字可能还远高于此。这些农民工子女大都年幼,却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他们或者跟随父母在不同城市间辗转迁移,四处漂泊,或者孤单地留守乡村,无所依靠。教育歧视、师资欠缺、心理创伤、人身伤害都在困扰着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之路。深入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探讨困扰农民工子女接受…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5,(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建设,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其中很多务工人员将子女带在身边,逐渐形成农民工子女这一特殊而数量庞大的群体。这些孩子生存与发展的状况令人担忧,存在着居住环境差、入学就业难等诸多问题。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关系到农民工家庭整体素质的提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年探索》2006,(6):91-92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指定学校就读并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教育的政策,仅长沙市先后就有近3万农民工子女涌入城市,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活。然而,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没有因此告一段落。教育专家指出,农民工子女进城后,如何让他们在全新的环境里适应城乡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与农民工子女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基于调研数据,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敏感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并结合Ordered Probit模型对农民工子女心理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归结果发现,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家庭关系、同学关系等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敏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多个角度为促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发展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实证分析了当代中国具有典型意义的两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vs.农民工随迁子女;农民工随迁子女vs.市民子女)的心理健康差异及其影响机制。基于人际关系理论,提出了父母参与和学校融入两个解释机制,并通过对2013—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获得了以下研究发现:(1)农村留守儿童、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市民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由低到高的梯次分布形态;(2)三种父母参与形式(行为、情感和认知)都可以有效解释农村留守儿童与农民工随迁子女之间的心理健康差距;(3)学校融入程度低则是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低于市民子女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父母监护与构建同校人际关系网络对于提升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环境、亲情陪护、教育体制、城市融入以及安全教育等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关爱农民工子女可以让农民工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及温暖。志愿服务是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坚实臂膀,而品牌培育则是关爱的有力翅膀。本文在分析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品牌建设的基础上,对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厦门市50个社区的抽样调查,本文从代际转移的视角考察了在厦农民工对子女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同时分析了在厦农民工子女的就学与教育现状.最后,本文探讨了一些相关的难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返乡农民工子女乡土适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返乡农民工子女是近些年来受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新兴社会群体。本研究以湖北省Q乡镇中学为个案,探讨了返乡农民工子女乡土适应的实践过程与逻辑。返乡农民工子女乡土适应的实践受到乡土世界、城市世界和实践世界交互作用的影响,他们在不同场域型塑的不同惯习以及在各场域中获得资本的情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乡土适应进程。适应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返乡农民工子女返乡面临着语言、生活、学习、乡村社区、人际关系等方面不适应的现实问题,通过对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竞夺,进而形成实践性惯习,从而从初期的"水土不服"阶段,到中期的"随遇而安"阶段,再到后期的"如鱼得水"阶段,最后成功地融入了乡土社会。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权利保障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光 《前沿》2012,(6):115-116
随着城市农民工数量急剧增加,其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明确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并分析了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阐述了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权利的相应策略,以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及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7年7月1日,这是一个值得在山西就业的农民工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我国首部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山西省农民工权益保护条例》实施。从此,在三晋大地上劳作的农民工享有了与本单位其他职工同工同酬的权利,为农民工提供公共服务、随带子女义务教育成为地方政府的当然义务,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也有了切实可行的强制性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2007年7月1日,这是一个值得在山西就业的农民工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我国首部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山西省农民工权益保护条例》实施。从此,在三晋大地上劳作的农民工享有了与本单位其他职工同工同酬的权利,为农民工提供公共服务、随带子女义务教育成为地方政府的当然义务,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也有了切实可行的强制性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