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与现代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现代社会主义理论,是几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者艰难探索的成果。邓小平理论继承了19世纪的经典社会主义和20世纪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的全部优秀成果,同时又克服了它们的历史局限性,并根据社会的发展、时代的特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新的、符合时代特征和本国具体实际的建设目标、价值理念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杨建伟 《岭南学刊》2002,33(3):71-74
毛泽东在艰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 ,逐步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基本上照搬、照套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特定条件下的经典社会主义的一些观点 ,以及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模式 ,而忽视了发展生产力 ;同时把开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根本方式。这种错误的社会主义观是导致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判断失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日益增多的社会财富,人们的消费观、享受观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仔细分析了三种消费享受观,它对于分析理解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消费享受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提倡的是社会主义的“素质消费”的享受观.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在生活中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和方法论;是对世界近现代历史和现实的科学认识和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当今现实的自觉把握;作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的前沿命题,它尤其是对中国人民现实生活之社会主义价值的发现、呼唤、建构和检验。社会主义研究必须要面向生活,要努力建设生活中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与时俱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在发展中。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始 ,经过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实践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在经验和教训中与时俱进。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符亚妮 《湖湘论坛》2002,15(4):76-77
从19世纪中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以来,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过了蓬勃发展、迂回曲折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于一个合理科学的预测,现实社会主义产生于合乎理性的实践过程。但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看,社会主义实践者曾历尽艰辛,付出沉痛代价,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曾有过低潮。历史总是能给耕耘者一个实质的回答,那就是:在尊重群众实践基础上,在发展人类进步事业的历程中紧跟实践发展和现实要求,在实践中坚持和开辟社会主义道路。一、经典理论———社会主义是辩证否定资本主义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恩格斯作为…  相似文献   

7.
鲁碧华 《人民论坛》2013,(12):190-192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对“社会主义”的描述是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直接理论来源,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实践又为其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二者的社会主义观具有同一性和承扬性,而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捍卫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践行上又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张治龙  潘宗保 《新东方》2008,(11):13-15
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两个必然”及“两个决不会”规律,社会主义应该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必然归宿。但吊诡的是社会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设想的那样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反而在落后的中国等东方国家成为现实。现实与理想判断的反差,迫使我们去开辟一条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经过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9.
王浩斌 《中国发展》2010,10(2):45-4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哲学底蕴;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分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理论依据或进行了理论说明;而差异论哲学、发展论哲学以及和合论哲学则分别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新增加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由"四位一体"升华为"五位一体"。这一升华既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又有深厚的理论根源。因此,我们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理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两个角度追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1.
高放 《探索与争鸣》2005,(11):77-79
北京大学张光明教授新著《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考察》一书,对许多人物的评价,对马克思、列宁等人的社会主义观及其演进过程的认识都有自己新的思考和独特的分析研究方法。作者更是注重密切联系实际来说明问题,而且潜心于独立思考,敢于力排众议,发表自己的新见解。然而,作者的这些新见解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其中,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和什么样的党领导的执政体制这一关键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功劳分配卢家翔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由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同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诸多差异,从而导致了人们对这一原则在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如何贯彻的问题,存在许...  相似文献   

13.
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邓小平的特色社会主义观是在对社会主义实践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社会主义观创新了认识社会主义的视野和方法,指导中国走出了一条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而且赋予了科学社会主义观以崭新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禹国峰 《前沿》2007,3(9):8-11
马克思异化理论在唯物史观的视域内就是异化劳动的社会生产方式说。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出发,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就是实现异化劳动自觉扬弃的社会生产方式说,就是社会主义的特殊劳动说。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是侧重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绩效角度界定的社会本质观。这一社会本质观兼顾了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是两者的动态绩效的统一,为社会主义自觉地走向异化的扬弃提供了运行的张力。因此,单纯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维度,不论是在和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关系上,还是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上,均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5.
刘晓艳  吴阳松 《前沿》2008,(10):20-23
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即马克思的跨越理论。问世以来,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在我国,特别是从1990年代以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解读,探讨,可谓一直都是学术界的热点。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不仅关系到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而且还关系到现实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建设。本文拟在澄清对马克思跨越理论错误解读的基础上,探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 ,是从当时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前提出发而推论的思想形态的社会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从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双半”社会母体中脱胎出来的现实社会主义。从历史定位视角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 ,这种特殊的历史定位 ,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特质  相似文献   

17.
魏喜龙 《湖湘论坛》2004,17(6):12-13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 ,毛泽东率先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曲折的探索。在探索中 ,既有良好开端 ,又有严重失误。今天 ,我们历史地回顾和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有重大意义的。  一、在曲折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 6年到 195 7年春 ,从《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到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的颁布 ,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党和毛泽东在…  相似文献   

18.
《论十大关系》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重要著作。该著作从四个方面实现了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境界;以苏为鉴、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发展新模式;掀起"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但也存在三大缺陷:未根本突破苏联僵化体制束缚;十大矛盾解决缺乏机制保障;未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之作,是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9.
60多年来,中国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国家的富强,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究竟是不是当时中国的必然选择仍有广泛争论。一个国家对于道路的选择归根结底是由其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需要决定的,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理论阐述了世界经济的背景和发展态势,在对这一理论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近代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被清晰地分析出来。近代中国在主权缺损、生产方式落后及在世界经济中被支配地位的现实共同决定了近代中国必须脱离世界资本主义的主导与控制,走上保证自主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政治文化是一种社会存在,亦是一种能动的反作用。一方面,马克思政治文化为执政生态系统建设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马克思生态观也为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方法论与理论依据。当前,现实要求我们党要紧紧围绕马克思政治文化的内涵,积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构建、完善执政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