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秦 《求索》2013,(10):107-109
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综合评价一个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长远性的一个有效方法,而以生态可持续观与生态伦理观为出发点的生态经济可持续设计,在为区域提供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的同时,也为该区域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针对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以传统经济学的有关知识为支撑。结合生态经济可持续观及生态伦理观的相关观点,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运用生态经济规划、生态经济管理及可持续设计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和谐互补的相关方式,对我国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积极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物圈与智能圈蕴涵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丰富内涵以及传统经济模式的局限性,促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诞生。生态经济的核心在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反馈和自然环境负反馈之间找到平衡,从正向和逆向的时间序列中考虑人类需求和行为模式对整个生物圈的影响,最终达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对区域经济理论的意义区域经济理论是研究如何建立国家经济区域经济系统,并按照地域分工与协作的原则进行最优产业布局和实现最佳城乡结合.而任何区域最优产业布局和最佳城乡结合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建成,而是要着眼未来,特别是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影响是否阻碍进一步扩大地区再生产。但是,过去的区域经济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这一问题,把区域经济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置于资源利用的生态非持续性模式中.因此,引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必将有利于区域经济理论适合实践上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在经济学中,…  相似文献   

4.
张伟 《求索》2012,(11):44-46
高效生态经济区以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为特征,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进行结构改善和功能强化,以提高区域经济的总体竞争力。高效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力测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问题。作为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功能定位的经济发展区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具有典型性。本文以此生态经济区为考察对象,通过模糊聚类研究方法,对其可持续发展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差异,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21世纪的理想经济模式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循环经济是针对传统产业发展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恶性污染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它通过生态规划设计,使不同的企业群体间形成资源共享和废物循环的生态产业链,采取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达到生态经济系统的最优化配置,从而实现以清洁生产和绿色工业为导向的新型经济模式。本文就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原理、概念内涵、评价原则、系统结构和产业革新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并通过循环经济逐步兴起和发展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循环经济作为21世纪的理想经济模式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生态文明法律不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不健全、生态保护意识不成熟、生态文明社会机制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发展生态化的经济模式、树立全民生态文明理念、构建完备的生态保护社会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陈姗姗 《前沿》2012,(8):81-82
科技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创业型经济模式是技术与产业相结合的最佳经济模式。其发展的规律就是从创业单元经过发展而成为最终的经济模式,其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政府的管理模式转变,所以在创业型经济发展中,应发挥政府的导向性职能,利用完善的管理模式促进经济形态的转变,最终形成创业型经济生态环境,并以此形成一个良性的技术与产业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们必须着力打造以学生为本的绿色生态课堂,构建一种教师与学生、师生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使课堂成为迷人的生态王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一、师生关系从权威、控制到平等、共生生态课堂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让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9.
珠江上游地区农业人口众多 ,对生态环境依赖和压力很大。本文通过对珠江上游农业区域的生态现状进行综述 ,阐明生态安全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进而对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可行性、原则、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行初步研究 ,为这一区域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推进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生活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载体和有效途径。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的实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区域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技术创新必须契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提出旨在克服传统技术创新理论单一 的经济增长观及其在认识上的误区,正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问的紧密联系与协调发展的现实问题。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首先应 该是一个观念的转向,目标的转向。在实践上要大力推行绿色经济,发展生态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崔明昆 《思想战线》2002,28(3):117-121
狩猎采集文化对生态环境的适应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体现了其合理性能 ,其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方式都是源于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但这一文化模式也曾引发过重大的环境问题 ,其原因是一种文化在进入新的环境时其调适能力较差 ,容易采用错误的适应方式。这对我国的“西部大开发”至少有三点生态人类学的启示 :西部开发中要注重文化的适应问题 ,正确的文化适应使得人能够在其所生活的环境制约中与其现有资源共存 ;西部开发要注意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条件 ,积极发展生态经济 ;西部开发要注意保护传统环境知识 ,因为传统环境知识与当代科学技术一样是构成人类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 ,保护好它们有利于人类未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研究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中心,采用实证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生态环境状况恶化及其症结的论述,指出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设想。 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短缺、植被破坏、森林草原退化是西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污染成为城市发展经济的后遗症。这一切问题都有其症结所在:历史上长期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与生态脆弱互为因果;“过分强调粮食自给”的发展模式导致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经济建设不遵循生态环境规律,生态建设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制度上条块分割,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各项措施难以落实。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事关整个民族的生存质量和发展空间,也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生态环境建设成为西部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由此,在西部开发中要坚持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的双重原则,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大开发中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施本植 《思想战线》2001,27(5):45-49
云南绿色经济发展必须走以开放促发展之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首先必须成为绿色贸易强省;发展绿色贸易,必须有效地应对日益兴起的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犹如一把双刃剑;绿色贸易的广泛兴起,对云南绿色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云南经济外向度的扩大还将进一步增大;云南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有效应对,以确保绿色经济强省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面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现状的困扰,人们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桂北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本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从政府作用、绿色需求的引导、生态工业园区的示范以及技术的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实现桂北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ENN has helped local U.S. governments to provide the same green electric power,green manufacturing and smart ecology that it has already applied in China to American cities,in order to save energy and reduce emissions.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政府管理创新是当今全球化时代的一个世界性课题。对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来说 ,要在全球化进程中有效发挥作用 ,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行政绩效 ,增强地区发展竞争力 ,就应当因应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 ,正视全球化对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带来的严峻挑战 ,认真剖析当前地方政府管理面临的种种问题 ,积极推进地方政府管理的适应性创新 ,以期建立起一个与国际接轨、既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现代新型地方政府 ,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有效、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8.
县域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传统府际关系的矛盾冲突,从经济关系、行政关系和治理关系这一三维分析框架剖析这一矛盾冲突,能有效解释地方府际关系变迁与发展的逻辑。金华—义乌府际关系的典型案例可以得出三个结论:(1)合理的经济关系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它不仅仅是单向的辐射关系,而且更是双向的对流关系。(2)科学的行政关系必须回应权力运行的规则,它不是单一的行政管辖,而是双方的权力互动。(3)和谐的治理关系必须基于社会发展的规律,它不是单边的各自为政,而是双边的利益共生。惟其如此,地方府际关系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长效的制度安排,并为地方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永续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论及其政治生态学的观点看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系统之外必然存在着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要素。这些环境要素对少数民族基层政权系统的活动内容及方式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制约和影响。少数民族基层政权系统的活动必须充分估计与认识这种制约和影响 ,才能更有效地改造环境要素 ,从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之一 ,在推进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过程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温州民营经济发展为背景 ,分析了温州地方政府在与民营经济发展的互动中制度创新的背景和方式。温州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民间的制度创新活动 ,对民间的制度创新活动进行保护、协调和组织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自由和合法的制度环境。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