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健全老年服务保障体系,不仅是保障和改善老年群体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抉择。一、发展养老服务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当前人口老龄化呈现增量大、增长速度快、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欠佳和生命质量有待提高等特征(魏强、吕静:“快速老龄化背景下智慧养老研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持续增长的老年人口与日益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对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3.
孙建恒 《乡音》2011,(12):23
截至2009年,我国60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分别达1.67亿、1.13亿,分别占总人口12.5%、8.5%,相当于整个欧洲老年入口的总和;2051年将达4.37亿,超过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总和及美国总人口。目前我国95%老年人在家养老,3%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服务养老,不足2%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存在的问题是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缺失,服务体系不健全,设施不完善。在发达国家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占就业总人口平均30%,发展  相似文献   

4.
面对不断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让老年人安度晚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针对湖北省老年人口特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本文在分析湖北省养老服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的紧迫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明确社会化养老服务目标、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界定社会化养老服务责任、提倡社会化养老服务多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面临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叠加、地区间老龄化差距大、非户籍常住老年人口多等严峻挑战。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部署,将发展养老服务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民生实事和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着力打造新时代"苏适养老"服务体系。聚焦养老需求多样化,着力深化服务模式融合发展。一是围绕"原居享老",重点推进居家上门服务、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2021年,全省接受过居家上门服务的老年人达到290万人,占比达15.6%.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以及养老服务需求的层次提升和规模激增,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在我国已是迫在眉睫。这既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减轻养老财政负担的必然选择,拉动内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务实之举,同时也是促进产业升级、化解就业压力的可行之径。为推进其快速有序发展,政府部门要厘清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关系,正确设定自身职能,谨防越位和缺位;建立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促成健康的养老服务市场秩序;积极引导扶持,助推养老服务产业实现赶超式发展;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升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我省是全国最早步入老龄社会的省份之一,目前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到本世纪中叶,我省人口老龄化的比重将会超过三分之一。据统计,全省老年人数达1258万,占全省户籍人口的16%左右,80岁以上约有200万左右。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抓好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弘扬中华民族尊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养老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中心城区,黄浦区2012年底户籍老年人口已占户籍总人口的27.5%,位居全市第四,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2.2%,高居全市第一,老龄化和高龄化形势十分严峻。为此,黄浦区人大常委会2013年将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列为常委会议题,并运用专题询问这一法定监督方式,助推养老事业发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10年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314万,占全区总人口12.7%.截至2012年12月,60岁以上老年人口437.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17.6%.高龄老人逐年增多,空巢化趋势日趋明显,社会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仅靠公办养老机构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民间资本在政府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的引导下,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养老服务提供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政》2024,(5):45-47
<正>尊老、敬老、养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97亿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养老服务民事纠纷典型案例,意在通过司法裁判,规范养老服务的内容,引导养老机构健康运营,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助力老年人放心养老、安心养老。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49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界首位。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居世界首位,到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加上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的不断下降,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中国城镇养老模式——居家养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瑞英  胡晓林 《前沿》2009,(1):122-124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由人口老龄化引发的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现行的家庭养老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居家养老的提出,是适用我国的国情的,它融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深入研究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截至2011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8499亿,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11个,而我国的农村老年人口就有1亿多,农村养老问题,是件大事。调查显示,近年来农村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从14.4%下降到12.5%,农村空巢老年人的比例从37.9%上升到45.6%。  相似文献   

15.
正互助积分制能让老人养老服务选择更具自主性、更契合自身需要,使老年人在服务过程中发挥余热,满足他们平等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能消除老年人的孤独,增进老年人之间的友谊。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从整个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国老年人口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大约占到了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二分之一。我国人口老龄  相似文献   

16.
张静 《中国民政》2014,(8):34-35
<正>一、上海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举措和成效上海市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为27.1%,远远高于15%的全国平均水平,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尤其近5年来,各年龄阶段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详见图1)。总体上来讲,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高、速度快、高龄化突出,且纯老家庭及独居老人较  相似文献   

17.
<正>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预计2025年将突破3亿,2034年将突破4亿。近年来,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初步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等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养老问题在传统养老体制和养老模式中日益显得矛盾突出,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现阶段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武汉作为全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首批试点城市,近些年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在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形势下武汉市老年人数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养老问题已成为事关社会公平与稳定的重大民生问题。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既是落实国家方针政策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现实所需。为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