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城镇化道路在"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两种模式上发展,各地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基于人口、土地、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城乡统筹与"三化"并进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实现农村资产的确权化与资本化、推进全面的均等式的城镇化建设与促进大中城市、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的目标,同时指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紧密相关,如何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时代课题。农村城镇介于乡村和大中城市之间,既有别于农村和大中城市,又具有农村和大中城市的某些特点。农村城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中间媒介作用,能够有效调节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之一。推进农村城镇化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们应该总结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在城镇化建设中,坚持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城镇与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工业化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按世界银行提供的亚洲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关计量模型计算,1999年中国工业化率为49.73%,城市化率应为42.5%,而实际只有29.92%。“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十五”期间必须结合我国国情,把推进农村城镇建设作…  相似文献   

5.
张琦 《湖湘论坛》2020,33(3):110-118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各类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强调“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逐步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传统PPP模式的广泛运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困境、提升了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但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对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要求。作为传统PPP模式在中国的创新性实践,开发性PPP在区域的主体功能设计、公共治理以及协调发展等方面做出新的制度安排和策略选择,能更好契合“以人为本”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是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6.
《人大论坛》2009,(12):F0002-F0002,I0001,I00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镇是区域经济增长极。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服务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和劳动力的转移而产生的,并将长时期存在。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的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立新  吴良刚 《湖湘论坛》2015,28(2):129-134
现代产业体系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新型城镇化为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现代产业体系与新型城镇化必须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否则会迟滞双方的共同发展。实证发现,湖南省仅长沙市实现了现代产业体系与新型城镇化的优质协调发展,其他城市两者的协调度较低,多数城市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速度快于城镇化的速度。因此,加强统筹规划,调整土地利用战略,进行制度创新,协调两者的发展速度,有促于湖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首要任务是突出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已经成为拉动河南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的前提条件,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破解诸多发展难题的战略抉择。(一)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符合工业化、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由30%提高到60%的阶段,是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何丽艳 《人民论坛》2014,(8):225-227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通过对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SWOT分析,论述了河南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加快河南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一是优化城乡结构体系,形成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二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承载力;三是理顺农民进城的渠道;四是统筹“三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叶中 《人权》2014,(1):24-27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是解决目前经济困难的重要政策,更是我们党在提高人权发展水平问题上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只有发展好了新型城镇化,才能真正提高人权保障的水平。重视新型城镇化的人权保障功能,发挥小城镇建设的人权发展价值,应是新型城镇化有效发展、常葆活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同时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村市场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也不高,如何有效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推进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城镇化,是引导整个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农村城镇化的内涵及特征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不断向农村城镇地区集中,城…  相似文献   

13.
论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部署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任务时,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八个方面的任务之一,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试从经济学角度对新形势下城乡协调发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考察现阶段中国改革与发展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特征与趋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上 ,就农村城镇化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对“十五计划纲要”中关于“实施城镇化战略”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试对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基本特征作分析 ,并对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基本特征分析对于农村城镇化的研究 ,大多都把着眼点放在小城镇的发展上。但是根据胡序威等人的定义 ,乡村 (农村 )城镇化 ,是“指至今仍以农村和农业人口为主的广大乡村地区 ,也应积极发展小城镇和中小城市 ,使城镇人口的比…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约束因素主要有土地资源稀缺、农村人口的规模与素质不理想、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等方面。基于这些约束因素,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道路选择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一是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二是有利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三是充分考虑农村城镇化的相关条件和制约因素;四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走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现实发展道路,要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和中心镇,城镇建设应强调结构特色化,城镇建设资金的解决应走来源多元化之路,还应充分强调土地使用集约化。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是党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是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瓶颈的根本性的措施。我国能否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经过24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以占世界近10%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近些年,农民增收缓慢,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拉大,…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城镇化问题日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而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国家关系问题日益凸显。基于相关史料与数据,通过研究不同时期"发展干预—农村城镇化—农民、国家关系"三者的关系,发现农民-国家关系变迁与其不同时期的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与发展干预理念密切相关,在符合其发展规律的发展干预理念下,农民-国家关系呈现双向互动的良好增进机制。在当今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此研究对如何实现农民-国家关系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各市、县人民政府,属机构:现将《安徽省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展规划》“十二五”城镇化发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安徽省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安徽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是我省“十二五”发展的重大战略。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依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安徽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同时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村市场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也不高,如何有效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推进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城镇化,是引导整个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加快发展,富民强国”积极实施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我国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选择,是作为我国“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是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发展趋势,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所作出的科学决策。实施城镇化战略,城镇体系必须形成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发展协调的完整体系。同时,应注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城镇化水平是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其表现为:一是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转移,即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