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清网行动”大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振宁 《人民公安》2011,(21):20-20
2011年5月26日,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从该日起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以"全国追逃、全警追逃"的力度缉捕在逃的各类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公天科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也为跨世纪的公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鉴于以往专项斗争的经验,针对新的斗争形势,为进一步适应新时期打击犯罪斗争的需要,必须增加科技含量,向科技要警力,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抓捕质量。于是网上追逃便应运而生了。网上追逃,就是将1990年以来负案、批捕、拘留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和从监管、劳改、劳教场所脱逃的犯罪嫌疑人、罪犯及1990年以前重大负案在逃人员的所有信息输入计算机,制成数据库,通过公安计算机网络供各地公安机关24小时随时查询、比对。为了开展这次追逃专项斗争,各地仅…  相似文献   

3.
2011年5月26日,公安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了为期约7个月的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以"全国追逃、全警追逃"的力度缉捕在逃的各类犯罪嫌疑人,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绩。虽然"清网行动"已经结束,但如何全面建立起追逃工作的长效机制,是当前基层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课题。根据"清网行动"和富源县公安局追逃工作实际,不难发现基层公安机关在追逃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追逃工作,应建立健全"三力合一"、工作督导、基础工作、战法创新、科学保障、奖励激励等追逃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逃人员增加的成因一、指导思想发生偏差,重破案、轻追逃。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在侦查破案、打击犯罪工作中“重破案、轻追逃”倾向明显。1996年以前实行的破案标准没有把缉捕在逃人员作为破案的必备条件,没有真正落实缉捕在逃人员的责任,作案人一旦明确便大功告成,即宣布破案,而犯罪嫌疑人是否归案,案件能否移诉、起诉、判决,这些并不重要,这样的破案结果强化了一些在逃人员认为只要逃出去便会万事大吉的侥幸心理。犯罪嫌疑人出逃后,又因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追逃措施,加上案件多、警力不足、经费紧张,对在逃人员的缉捕无人管…  相似文献   

5.
鹭岛雄关     
在经济特区鹭岛窗口厦门火车站,仅有32名民警的厦门站派出所铁警,在2001年为期70天的网上追逃战役中大显身手,以擒获127名网上在逃人员,荣获全路人均擒逃之冠,在2002年1月27日铁道部公安局召开的全路追逃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被授予全路“追逃尖兵”称号,警长林志平以擒逃16名在逃人员成为全路追逃状元,8名民警荣立一等功。  相似文献   

6.
自去年10月份以来,本市检察机关集中追捕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于今年9月15日暂告段落。据统计,全市共有27名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归案;其中被直接缉捕的16名,投案自首的11名。与此同时,24名潜逃来沪的犯罪嫌疑人在沪落入法网,追捕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集中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徐汇区检察院反贪局追逃专项行动办案组等八个单位荣获集体三等功和集体嘉奖。  相似文献   

7.
讲究与将就     
"讲究与将就,发音相近,字面不同,意思更不同,境界则有霄壤之殊。"前不久,上海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在侦查一起盗窃案时,办案民警没有轻信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卫求"的供述,对他的身份深挖细查,终于查清这名犯罪嫌疑人的真名叫牛抗斌。曾经涉嫌两起命案,背负三条人命,是一名被陕西、河南两地警方网上追逃多年的在逃人员。  相似文献   

8.
’99大追逃     
为期三个月的全国追逃专项斗争自1999年7月1日正式打响。此次全国范围内的追逃专项一个争,是根据中央政法委员会的部署开展的,目的是消除治安隐患,维护全国治安大局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同时确保建国50周年大庆和澳门回归庆典活动的安全。8月3日,公安部召开了全国公安机关追逃专项斗争电话会议。此次追逃,首次利用电脑网络在全国实施联网作战。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对本地1990年以来负案、批捕、刑拘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和从监管、劳改、劳教场所脱逃的犯罪嫌疑人、罪犯,以及1990年以前的重要在逃人员进行认真调查摸底,将…  相似文献   

9.
<正>追逃工作是侦查破案、打击犯罪的重要环节。缉捕潜逃境外犯罪嫌疑人是一个地方公安机关破案攻坚整体能力的体现。通过"境外追逃江苏行动",在深化国际执法合作、完善跨国联手缉捕在逃人员和打击犯罪机制方面,江苏公安机关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有利于形成示范效应,建立健全境外追逃长效机制,也进一步提升了江苏公安整体战斗力和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0.
持续跟踪、分析锁定……4月29日,浙江省追逃办将一名潜回国内隐藏的在逃人员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马小强因职务犯罪,潜逃智利已有5年之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已有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分析、研究 ,针对目前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存在的建库速度慢 ,采集速度慢 ,错、漏率高 ,匹配效率差等缺陷 ,探讨了基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连市公安机关电子笔录应用的现状,设计符合大连市公安机关实际业务需求的数字化笔录系统。利用相关软件开发技术设计出功能强大的数字化笔录系统,通过完善的功能设计,重点保障公安机关办案的安全性及数据保密性,保障笔录文档的存储安全,保证授权人员的合法访问。避免现有电子笔录系统存在的制作规范不统一、软件安全性能低等问题。本系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机构金融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经济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判断和预防金融风险的发生,而其中对金融数据的治理是其前提和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对金融数据治理内容和重要性的分析,引入实现金融数据治理的基本方法,构建了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成熟度模型,从而最终提出对金融机构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实现合理金融数据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照明监控系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 ,从系统原理及系统构成的各部分介绍了对道路照明的远程集中监控系统 ,并分析了各种通讯手段的优劣 ,对这领域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统计学课程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统计基本技能。近年来统计教学改革在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例如对统计学学科性质和目标的认知偏差、教学方法单一及实践能力的训练不足等问题。需要做好确立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计算机教学的应用,真正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并正确处理好教学与教材、多媒体与板书以及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硬盘的基本结构及WINDOWS下的文件系统存储原理做概括性介绍,并且重点分析了FAT32文件系统的硬盘数据组织方式,接着对FAT表上的关于数据的修改和删除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用磁盘编辑工具winHex修改和还原了彻底删除的数据。最后扩展数据恢复的运用领域,浅谈了数据恢复在计算机取证中的应用。进而突出数据恢复举足重轻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电子数据作为新的证据形式在新刑事诉讼法中予以明确规定后,如何从取证角度,规范电子数据的收集、固定、转移等就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在司法实践中,基于突破案情的需要,不断提升检察人员的取证能力,创建取证协作机制,处理好电子数据与其他证据的关系对于充分发挥电子取证在检察机关执法办案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段瑞君 《中国发展》2012,12(1):17-24
该文利用1993-2008年的3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工业行业的经济绩效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工业行业的经济绩效关键在于行业效率和市场需求。从分行业的角度看,影响行业绩效的因素与生产型行业和消费型行业的行业特征有关。根据该文的研究表明,对于某些行业,试图通过兼并或重组等方式扩大行业规模、提高行业产值和行业集中度的做法来提高行业绩效,有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9.
人类将步入史无前例的巨量数据时代,这些数据非常庞大,而且很有价值,它将成为21世纪最强大的一种力量,带给我们从生活、工作到思维的全方位大变革。公安机关要抓住机遇,顺应大数据发展趋势,更新工作观念,把握大数据带来的变革,加强大数据的应用,推动公安工作进入大数据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Child well-being is a required goal for public child welfare. Despite this requirement, there continues to be no systematic inclusion of child well-being indicators in administrative data, particularly for children remaining in the home. This brief commentary provides a rationale and suggested steps for moving toward inclusion of well-being indicators as a part of standard electronic record-keeping. Suggested operationalized elements for inclusion in electronic records are offered as well as suggestions for linkage across systems to begin to capture elements of the outcome of well-being automatically. Limitations and barriers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present policy changes that may provide support for this endeav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