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简永发 《前沿》2010,(21):77-79
财产罪是指侵害他人财产的犯罪,各国一般是以对财产所实施的侵害行为的样态来区分不同的财产罪,但由于历史背景和法律渊源不同,各国财产罪的范围大小不一,如抢夺行为在我国规定为独立的罪名,但在有些国家却包含在盗窃罪中,不同的侵犯财产罪的罪名在有的国家规定得很详尽,但在另一些国家却可能没有规定。  相似文献   

2.
郑永年 《台声》2004,(4):64-65
近年来,中国和世界各地区和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有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味道。尽管中国和世界三大经济集团即北美、欧盟和东亚的经贸都有很大的发展,但和亚洲国家之间的经贸表现相当突出。去年,所有亚洲国家,无论是东北亚的日本、韩国还是东南亚各国,在和中国的贸易中都有可观的顺差。传统上,这些国家的主要贸易对象是美国,但中国后来居上并且有超越美国之势。在很多亚洲国家的眼里,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敏锐的观察家也发现,中国和亚洲国家的关系并非仅仅是经贸关系那么简单。他们感觉到,在发展经贸关系的同时,中国和这些…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让渡是国家为适应全球化趋势,对主权行使方式做出的适应性调整,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国家利益。但国际关系的现实是民族国家并不愿意让渡主权,发展中国家如此,发达国家亦然,原因是在国际关系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国家主权让渡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在全球化时代,主权让渡是一种长远趋势,但民族国家不会轻易擎起主权让渡的大旗。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国家安全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特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意识的宏观认知能做出基本准确判断,但对国家安全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能够意识到国家安全以及新疆地方安全威胁来源的多样化,但对文化安全的关注度明显不足;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忧患、责任意识较强;最后就如何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曙辉 《前沿》2003,(8):113-115
在全球化背景下 ,民族国家的命运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本文从民族国家与超越民族国家的悖论入手 ,分析了民族国家在经济、政治和道德三个方面的合理性根据 ,得出的结论是尽管民族国家受到了来自全球化的冲击 ,但它仍然是主要的国际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6.
农村村干部曾是国家在农村的化身和代表,但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和实行,其身份渐次向农民身份回归。但国家对村干部的利用,农村被主流社会他者化的社会背景和政府对社会转型中资源配置的显著作用,使村干部产生了借与国家接触的机会摆脱农民身份,进入主流社会即去他者化的动机。  相似文献   

7.
何明智 《前沿》2011,(18):141-143
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的归属国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的评价和情感。生活在左江流域的壮族人民长期以来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心向祖国,是族群集体国家认同的范例。布傣的国家认同意识从汉代开始建立。布傣族群在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方面受到国家的影响力虽然有限,但在面临着国家前途或出于维护国家尊严等重大问题的抉择时,布傣族群仍有自己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杨剑波  鱼波 《今日民族》2004,(12):43-46
民族问题是世界范围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问题。民族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完成其形成的最初过程。因此,民族问题不仅与国家形成的历史直接相关,而且与国家发展的过程紧密相连。在当代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多民族国家。置于国家形式下的人们共同体,特别是人口少数、政治弱势、经济滞后、文化奇异的族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原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轨迹,但与国家社会主流文化仍然存在事实上的差异,而且将长期存在。这就是民族问题的长期性。事实上,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采用民族压迫、暴力征服、强迫同…  相似文献   

9.
一、在经济发展方面,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国家处于世界中等收入水平,我国目前属于中下等收入国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二、在社会发展方面,我国与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国家状况相似,表现为收入分配差距相对较大,但已基本实现男女平等受教育。三、在居民生活方面,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和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但小汽车普及率较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四、在科教文卫发展方面,我国用于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相对较高,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但居民受教育年限要比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的国家短。五、在资源环境方面…  相似文献   

10.
思想前沿     
我们为什么需要全球性刺激计划全球性的危机,需要全球性地应对措施。但不幸的是,目前大多数措施仍然停留在国家层面,而非国际层面。每个国家在努力规划其一揽子经济刺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但行动缺乏导向性;对国家安全具有强烈的情感体验,但两极性与不稳定性较明显;能主动加强对国家安全的认知,但认识相对肤浅和模糊。为此,需要构建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协同培育机制,从多个层面对其进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心理共鸣。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的冲击深刻影响着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它不仅削弱了社会民主主义赖以发展的国家基础,而且毁坏了作为社会民主主义身份特征的福利国家制度。在此背景下,作为社会民主主义的国际性组织——社会党国际提出了尊重国家身份、保护国家权能、强调国家作用的国家观,这在单边主义、干预主义大行其道并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今天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其在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战略中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而且在现实发展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申林 《长江论坛》2011,(4):13-17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正义理论。它由以下内容构成: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概念、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关系、国家正义的实现和国家正义的维持。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在缺陷在于:第一,国家正义概念与个人正义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基础,但柏拉图的国家正义概念与个人正义概念都存在问题,而且柏拉图夸大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对应性,并忽视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之间的矛盾;第二,哲学王统治是国家正义和普遍的个人正义实现的关键,但柏拉图没有意识到哲学王统治与国家正义一致的或然性以及哲学王统治本身的内在困难;第三,国家正义和普遍个人正义的维持依赖于公共教育和公有制度,但实际上它们并不能真正维持国家正义。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立之后 ,我国的国家权力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共同掌握 ,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分享国家权力。这种国家权力的共同掌握和分享不仅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 ,而且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有充分的体现。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家权力在民族间的分享和分配 ,仍然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廖鸿 《中国减灾》2003,(3):13-15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狭隘地理解安全的概念,总把国家安全等同于国家政治安全或军事安全。但国家是由居住在该国领土上的人民组成的,国家安全也是人民的安全,是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重大灾害对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威胁就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怀念小平     
2004年8月22日,一个特殊的日子,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个伟人的百年诞辰,举国上下,都在深深地怀念。 每个国家都不缺少伟人,但很少有伟人能像对待父母一样看重自己国家的人民;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敬仰伟人,但很少有伟人能赢得全国人民朋友般的尊敬。  相似文献   

17.
国家文化安全是当代国家安全的基本要素之一,但“国家文化安全”只是一个描述国家文化客观存在状态的概念,远远无法包容“文化与国家安全”之间复杂多样的关系;只研究“国家文化安全”也远远无法解释“文化与国家安全”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无论是在国家安全研究中,还是在社会文化研究中,“文化与国家安全”都是一个比“国家文化安全”内容丰富得多、情况复杂得多的问题。“文化与国家安全”不仅表现在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构成要素,而且还更多地表现在文化与国家安全之间所具有的多方位、多层次的复杂关系上。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的外语水平与欧洲人甚至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是要差一些,但不是我们不愿意学外语”,迈克这样认为,这是很多客观原因造成的。从地理位置上看,美国是一个三面临海的国家,北部接壤的加拿大用的也是同一种语言,这就减少了学习其他国家语言的机会。更为主要的原因是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大多数美国人都会选择留在本土工作和生活,这也减少了学习其他语言的必要性。但现在情况在渐渐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国家构建在乡村地区的实践,不仅包含国家权力渗透的维度,也包含国家公共责任提升的维度。对于乡村社会较高质量的福利供给既是现代国家公共责任提升的重要体现,又以现代国家更为有效的权力渗透为前提。建国后,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福利供给改变了乡村福利匮乏的境况,巩固和强化了国家的统治合法性以及管理有效性。而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福利供给虽曾经历波折,但也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获得了显著的改善与发展,意味着现代国家构建在乡村地区已然进入了国家在继续保有强大基础性权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和改善公共责任的发展、调适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元朝在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上具有某种"非典型性",但在长期统治中逐渐增强了对中原的认同,从而留下了重要的遗产和经验教训。它以军事强大、没有外敌的独特优势有效地巩固了版图与国家认同,较好地处理了大一统与因俗而治的张力,也有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但由于治理粗疏等原因,元朝过早地走向灭亡。多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都是世界历史的常态,但多民族统一是中国应当坚守的传统。要更好地处理当前民族问题,历史提供的直接经验不多,需要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发扬新的政治智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