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6月15日,为纪念《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创刊50周年,在省政府办公厅举办的“贵州论坛”专题讲座上,我国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省政府圆厅会议室进行了题为“人类空间探测与我国月球探测”的专题讲座。副省长吴嘉甫会见  相似文献   

2.
<正>探月,万事俱备月亮,这个浩瀚宇宙中离地球最近的天然星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回忆说,其实早在1978年,美国总统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送给中国政府一克月球样品,中国科学院就曾组织全国力量对样品的一半进行初步研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4,(1):84-8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2003年11月宣布,我国第一期探月工程的综合论证已完成,科学目标、工程技术实施方案也已落实,未来3至5年内,将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开展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将成为我国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9月3日,“智能1号”撞向月球,月表尘埃溅出20多米高的蝶形双翼,宣告人类第二轮探月热潮来临。探月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太空早就是国家间实力的角力场。人类的第一轮探月高潮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苏全球争霸,也在太空较劲。那时,苏联共发射了32个月球探测器,美国虽然只发了21个,但终因率先登上月球,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此后,探月热大为消退。随着人类对月球认识的不断加深,人类探月欲望再一次被点燃。1990年,日本发射了“飞天”月球探测器;1999年,美国“月球勘探者号”撞击月球找水;中、俄、日、印度和欧洲也都制订了…  相似文献   

5.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发射,经过23天任务周期,返回器于12月17日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2月2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充分肯定探月工程特别是嫦娥五号任务取得的成就。他强调,要弘扬探月精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此次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我非常激动。按照我们确定的探月工程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第一步是无人月球探测。无人月球探测里面又分为三期,第一期是绕月探测,已经完成了,由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完成,第二期是落月探测,落月探测只完成了一半,嫦娥三号落在月球正面,嫦娥四号的要求非常高,要落到月球背面,而  相似文献   

7.
《人民公安》2016,(5):4
正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介绍,嫦娥五号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8.
开阔视野     
《当代广西》2012,(4):59
中国月球车指日可待据2012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透露,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二期中的嫦娥三号任务,目前已经圆满完成月球着陆器的各项验证性试验,技术方案得到验证,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表示,中国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将在2007年3至4月首次发射。中国人“嫦娥奔月”的梦想成真将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0.
34年前,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当阿姆斯特朗在月面上落下他那有着绝对伟大意义的脚步时,他说了一句永恒的话: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这句话,让地球上的人类看到了梦想成真的希望。 2003年3月,中国开始启动探月计划,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成为这个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04,(3):96-97
据介绍,目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已确定了四大科学目标和五大工程目标。今年将正式展开月球探测计划的第一期工程(即“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总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计划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开展月球探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7,(6):102-102
绕月探测工程 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阶段,将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绕月探测工程由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是继人造地球卫星、  相似文献   

13.
屠善澄,我国人造卫星工程开拓者之一,“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载人飞船的倡导者之一。屠善澄院士今年86岁,他这大半生,几乎都奉献给了中国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他参与了每一次航天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导弹、人造卫星、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4,(1):4-4
去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据悉,此后我国探月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执行该任务的“嫦娥五号”预计于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并择机发射。  相似文献   

15.
《时事报告》2011,(2):88-90
国内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 2010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是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成就,  相似文献   

16.
人物     
<正>探月工程领导小组中国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二号,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30日,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部分成员与记者见面,从左至右分别为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栾恩杰,探月工程副总指挥阴和俊,探月工  相似文献   

17.
开阔视野     
嫦娥为何撞向月球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重重地撞击在月球平原丰富海。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死亡换回的是多项世界第一。一张世界上最全面、质量最高的立体全月图将在不  相似文献   

18.
蔡如鹏 《今日广西》2007,(21):72-73
“苏联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第一次发射了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第一次用无人探测器从月球自动取样返回。第一次拍到了月球背面的照片,他们还命名了月球上一半的地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现则是人类的伟大壮举,它让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上了另外一个星球。”这是“嫦娥工程”月球应用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曾用“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诗句来吟咏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的西昌邛海月色,西昌市因此得名“月城”。西昌也是中国三大航天基地之一。2013年12月2日,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从这里出发,开始了真正的探月之旅。  相似文献   

20.
《党建研究》2012,(6):71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和激励自己,在重大工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