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常柏 《求索》2012,(12):197-198,152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新范式,其核心内容是实现所有社会成员共享式的机会平等增长。当前,中国城乡社会救助的城乡"二元"特征尤其明显,这与包容性增长倡导的共享式的机会平等内涵相违背,因此,应当从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消除经济发展中的机会缺失和机会不平等、完善社会救助的法律制度以及落实"三个城乡统一"等途径实现社会救助的城乡"二元"特征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包容性增长,其基本含义是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包容性增长的基本要素包括: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目标,中国政府正在和即将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一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二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最大限度创造劳动者就业和发展机会;三是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四是加强社会保障网络建设,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提出时间不长,但始终贯穿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和"协调发展"、"和谐社会"理念一脉相承,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治勇  李兴 《人民论坛》2012,(8):136-137
"包容性增长"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使得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实现经济、政治、生态与社会统筹、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又体现在解决好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4.
论点摘编     
包容性增长: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与实践取向张梦涛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包容性增长的本质是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核心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点是倡导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包容性增长是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5.
汪海霞 《前沿》2011,(11):107-110
“包容性增长”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主要是指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让社会成员拥有更公平、均衡的发展机会。倡导机会平等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强调机会平等就是要通过消除由个人背景不同所造成的机会不平等,从而缩小结果的不平等。因此,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包容性增长,我们在程序的设计方面必须努力建构合理的程序,为资源分配的正义提供程序规则依据;必须充分运用“商谈理论”为解决利益分配的公平问题提供民主化程序基础;必须充分运用正当程序为权利受损者提供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6.
经济政治良性互动视阈下的“包容性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经济与政治复杂互动、互惠共生的视角加以观察与分析,有利于准确把握"包容性增长"的内在逻辑与精神实质。"包容性增长"终结了经济增长主义,有望化解政治合法性的"政绩困局"难题;拉启了经济"存量改革"的大幕,有望重塑和谐的政治、社会关系;推进了参与经济发展与分享经济成果的机会平等,有望拓展政治正义的实现路径;避开了"李普塞特假说"的陷阱,有望进一步触发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包容性增长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命题,也是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内经济发展不均衡和科学发展概念的提出促进了包容性增长的产生,包容性增长可以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包容性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论“包容性增长”的经济调适与政治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兵  马玮 《前沿》2011,(9):93-96
"包容性增长"反映了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之间、经济调适与政治收益之间的良性互动与互惠共生。它终结了经济增长主义,有望化解政治合法性的"政绩困局"难题;拉启了经济"存量改革"的大幕,有望重塑和谐的政治、社会关系;促进了参与经济发展与分享经济成果的机会平等,有望拓展政治正义的实现路径;避开了"李普塞特假说"的陷阱,有望进一步触发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包容性增长与关注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其核心词语“包容性增长”立刻广受关注。包容性增长。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寻求的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规则和治理体系对数字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全球数字经济的平稳运行需要通过包容完备的数字经济规则和治理体系进行保障。目前全球范围内,数字经济规则和治理体系是较为零散且相对孤立的,甚至存在着冲突与割裂。数据的“流动性”、数字经济市场空间的“共通性”和数字经济发展机会的“共享性”决定了数字经济规则和治理体系的包容性构建。包容性的数字经济规则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充分发挥其示范性的作用,既要充分尊重数字经济主体的差异性,也要实现数字经济规则的普遍适用,最大限度保障各方主体平等参与数字经济的治理、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推动世界数字经济秩序和治理体系的包容性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前进》2010,(11):11-11
“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胡锦涛同志的这一论述,阐明了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意义,是正确理解包容性增长的关键所在。当前之所以要大力倡导包容性增长,主要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没有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  相似文献   

12.
袁年兴 《理论月刊》2013,(1):166-171
作为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实践和社会决策中的系统性拓展,"包容性增长"为中国社会政策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包容性社会政策的核心内容在于落实"以人为本"及"成果共享"的公共服务政策。基于杭州市上城区的例证,构建包容性社会政策的基本规范包括:坚持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效益优先原则;坚持"议行合一"的组织原则,在宪政现实基础上实现公共权力和公共利益的辩证统一;推动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拓展从民生到民权的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13.
包容性增长的提出对于我国而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意欲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环境的一系列不协调问题,它必然也涵盖生态治理领域。包容性增长的参与和共享的核心理念与生态公共治理具有内在的契合性,结合我国当前生态治理领域中新兴的公众参与势头,我们亟需改革政府单一主导的生态治理格局,包容多元治理主体,促成环保社会组织在生态治理中的平等参与和资源共享,构建中国化的生态公共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残疾人》2009,(6):16-16
对特殊教育的体会首先,接受教育是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基本条件。教育机会的平等是残疾人全面实现平等的起点,教育机会平等了,残疾人才可能有平等的条件来融入社会,才有可能共享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不让残疾人接受教育,就如同参加比赛,所有人都起跑了,  相似文献   

15.
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终极价值关怀。每个人享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中国梦"的实现蕴含了,在社会公平体制机制环境下,人人平等享有经济利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民生服务和生态文明成果。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会自觉而坚定地把"个人梦"、"国家梦"、"民族梦"一致起来,并为之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6.
关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辨析及实现要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岷峰  张惠 《桂海论丛》2011,27(1):68-72
中国政府努力践行着以包容性增长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政策引导机制。在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中实现"包容性增长",应以平等参与,合理共享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主旨;以内需型经济增长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驱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主攻方向;以区域协调统筹发展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砝码;以保障与改善民生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落脚点;以资源环境可持续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着力点;以科技文化创新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支撑;以互利、共赢、开放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强大动力;以"四位一体"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全效保障。  相似文献   

17.
包容性发展是指要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公平合理地共享发展的权利、机会及成果的一种发展模式。从宪法的角度来看,宪法及其相关法律制度的确立是实现包容性发展最为重要的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机会平等是社会平等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制度等尚存在不完善之处,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公民机会不平等问题。制度是实现公民机会平等的刚性保证,为此,我们应探究以制度建设推进公民机会平等的方法路径,助推公平正义、和谐美丽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付莉萍 《创造》2015,(11):40-41
党的十七大将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并进一步强调坚持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出"坚持共享发展"的口号,让发展成果由普通人民群众共享.  相似文献   

20.
持续优化成果共享机制,不断均衡社会共享格局,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整体发展取得显著成果,但各地区普遍面临发展成果共享不到位这一突出问题,由此对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稳定以及实现共同小康构成严重挑战。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试点区域,广东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面临珠三角与非珠三角地区在经济成果、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方面共享极度失衡的客观现状,严重抑制了广东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因此,广东有责任也迫切需求探索一条有效实现社会共享的路径,实践表明,"共享广东"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在深化行政改革的基础上,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广泛听取民意;另一方面需要借助二次分配均衡发展资源,推动经济共享与公共服务共享的均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