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乐军 《求索》2008,(4):183-184
唐武宗会昌年间李党执政,大力进行科举改革,并由于李党首领李德裕持身端正,文士们直接投书李党要人诗文很少,文士浮华朋比之风有所收敛;宣宗大中年间,宣宗与牛党执政宰相白敏中、令狐绹等务反会昌之政,李德裕会昌年间改革科举的成果付之东流,文士们投书干谒权要之作大增,晚唐后期浮薄钻营之风自此更炽。在投书干谒权要过程中,文士们对干谒对象的选择囿于眼界和政治判断力,一开始往往带有盲目性和偶然性,但久历此道之后,一般都会富有经验甚或博得成功,李群玉和杜牧的选择最有代表性,也最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2.
经过对刘长卿生平中的几个重要而又颇有争议的环节进行了考论,刘长卿很可能是在天宝十三四载进士及第,并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前就南下干谒李希言,得到了长洲尉的职务;至德二载12月15日之前已入狱,出狱后因崔涣之力得摄海盐令,旋即因案情演变被罢摄官贬往南巴。  相似文献   

3.
石文龙 《思想战线》2008,34(3):100-104
中国文化语境下的良法观,我们可概括为法律的真、善、美三个字,这是良法的基本内涵.法律之"真"包括立法之真、守法之真、法律实现之真.我们认为还权于民,充分赋予公民权利,此为现代法律的"基本之善";真正地还权于民,落实权利实现的制度、程序并排除权利实现的种种障碍,此为现代法律的"善之善者也";法律之实质之美是法律的内在之美,这是法律之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现在已经成为时下中国流行焦点、热点论题.“中国梦”是华夏儿女共同的期盼,是炎黄子孙齐心奋进的主线.紧紧围绕“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当代价值,深入研判“中国梦”的价值之维、哲学之维、实践之维、理论之维、民族之维、时代之维六个方面主旨要义,突显“中国梦”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而“特色”情结更是贯穿“中国梦”的始终时代标识.努力挖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悦口、沮刀、才、建﹄减、减‘.之欢IJ气J戒飞灵、试,矛、之泊之马决飞之飞进飞建吸次浦之、资色之,之,次跳之,之飞之汤嫂.砚,J、之,之.次资电礴嫂.J气夕、君飞资飞次、刀气灵进1凌.之书之,奋砚1刀气理,之,逮、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几的讲话 ,)L八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邓小平飞935年1月1日 《人民日报》经济体制改革要坚定不移步骤方法要i醒慎务求 必胜一一赵紫阳在政协举行的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2985年l月2日《人民日报》 **巾《革命熔炉》序 杨德志1985年l月5日《人民日报》1985年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要点 中央五讲四美三热爱…  相似文献   

6.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禅宗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当代治国理政,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借鉴意义.将"禅"思想与"廉"文化进行结合,总结提炼出以"九心"为内容的"禅廉文化"价值理念:以敬畏之心破无忌、以慈悲之心破嗔恨、以禅定之心破妄念、以般若之心破贪执、以平常之心破功利、以精进之心破无为、以感恩之心破抱怨、以宽容之心破狭隘、以觉悟之心破痴迷.  相似文献   

7.
《今日浙江》2007,(16):64-64,F0003
余杭,"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之美誉.  相似文献   

8.
《今日浙江》2007,(2):I0002-I0003
余杭,"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之美誉.  相似文献   

9.
飞J、之、才‘之;、才‘才几褚1了.人咬破、J、过、才、夕、才‘之‘之.月砚‘2.直凌‘之、褚‘少、廿.才岛理‘砚.廿.之‘之恤破、义:砍‘之‘.心.2‘夕、,、2‘才‘少、破.进.才龟,被奔醉剂唤暇的民族近代史 —写在鸦片战争150周年之际 苏双薯《中国青年报》1990年6 Jll口更高地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纪念鸦片战争一百五十周年 《人民日报》社论1990年6)13日纪念鸦片战争弘扬爱国精神 截逸《人民日报》1990年6)】18!l《热血日报》与五川运动 张之华《人民日报》1990年6)jZI日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李红锋《光明日报》1990…  相似文献   

10.
发生在2006年的上海社保基金案,其牵涉的资金数额之巨、牵涉官员之多、职位之高、影响之大,均创造了纪录.  相似文献   

11.
自汉始,以先秦儒学为基础之哲学体系,遂为影响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之核心思想,其“道”、“贤”、“公”、“君子”、“闻达”等内容,为后世政治制度阐幽发凡,对“求至公”、“举贤才”、“尚君权”、“重声名”之科举思想之产生、发展与变迁,影响深远.以禄进贤,士人心性虽有万千气象之变化,或循君子贤士之道,自爱强志以求仁达;或饰正藏邪,巧言令色以图仕禄.然而,科举制度之总体设计,首重遴选严守儒家传统精神之士子“入仕”治政,故而科举思想正在于继承与阐发先秦儒学之价值核心,儒学最终得以走上制度化之昌盛,也正是借助了科举这一外在形式中之内在价值要求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政策瞭望》2014,(5):1-1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科学发展之美、自然生态之美、人居环境之美、人文行为之美、生活幸福之美的完美融合.科学发展之美.加快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上不去,美丽中国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但我们的发展只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只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只能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统一的发展,不能靠牺牲环境来换取增长.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级都要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生产总值,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所以说,美丽中国必将是绿色发展的中国,必将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我们只有坚决摒弃“有毒GDP”、“黑色GDP”,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路子,美丽中国的基础才会坚实.自然生态之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统战干部要具备"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包容之心、敬业之心",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也是统战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扶贫济困,服务社会,回馈人民.  相似文献   

14.
长城意象对于唐代诗人而言,意味着功名与意气,阻隔与和平,其间隐含着唐诗之文化品格、诗人之文化心态与时代之审美精神、审美风尚和审美趣味,唐诗之边塞、闺怨与咏物之作,使长城意象朝着最具文学活力的方向推进发展.唐诗长城意象最具诗学价值与意义之处,在于其大汉图腾的时空思维以及刚健悲壮之审美取向的奠定.  相似文献   

15.
案例指导制度是否具有发现法规则之功能,进而是否应当建立我国特色的判例法制度,取决于对案例指导制度功能之认识.该制度之功能主要有两种学说,即统一法律适用说和创制规则说.统一法律适用说认为,案例指导制度核心功能是统一法律适用,能有效防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滥用并确保司法公信力.该学说有夸大案例指导制度功能之嫌疑并未能触及该制度功能之本质.创制规则说认为案例指导制度有创制规则之功能,并从微观层面探讨司法裁判规则之供给,触及到该制度功能之实质,但欠缺法理论证和案例指导规则类别比较性研究.自然法观是案例指导规则被发现和确认的法理依据,弥补了创制规则说法理依据之不足.指导性案例的公、私法区分,为进一步准确理解和评价案例指导规则之独立性和价值提供了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16.
董欢 《大连干部学刊》2007,23(4):9-11,24
就业是发展之本、固国之策、和谐之基、动力之源.政府应坚持"并举"发展思路,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7.
先师叔雅先生尝谓余曰:古籍汗漫,流传千载,转钞之讹误,刊刻之错简者,时或有之.如不加以校勘考证,则句读难通,文义失真,以讹传讹,贻误后人,故校雠之学兴焉!然校雠之学,涉猎甚广,需博览古今,傍通经史,通晓音韵、文字、训诂、版本诸多学问.纠一字之差,正一句之误,往往穷年累月,呕心沥血,旁徵博引,方得确证.亦有毕生求证,竟无所获而宁可存疑者,何耶?盖考证之术,无巧可取,尤忌望文生义,主观臆断.即有证也,亦不可凭孤证下结论,两证可以立议,三证方可定论.师训凿凿,记忆犹新,其治学谨严如此,诚乃学界之楷模也.余不敏,未敢专攻校勘之学,然从中悟得学问之道,亦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8.
列宁“灌输”理论之成效,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务必尊重对象之现实.当代大学生别于无产阶级之处,在于文化层次较高、有个性、功利、充满怀疑主义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应超越列宁的“灌输”理论,寻求开放性之思.提升教师理论素养是当务之急,为最根本.若实现此一方式,教师应多读书,多搞科研.  相似文献   

19.
盛唐边塞诗歌,以其勇武的英雄气概和昂扬的格调著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军事美——进取之美、壮烈之美、勇毅之美、机智之美等.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军事美,对于军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和培养健康审美情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及发挥健康积极的社会导向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20世纪的文学批评是在现代文学语境下,与20世纪的文学创作同步发展的,其间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批评文章.<中华文学评论百年精华>一书本着举凡有批评之精神、理论之态度、独到之眼光、精妙之见解而又能斐然成章者的编选标准,荟萃精华.此书不仅是中国20世纪的文学批评成果的集中展示,其所昭示的文学批评的真精神,即批评是一种创造与发现,批评需持科学、客观、中正之态度,"好处说好,坏处说坏",批评应以审美为宗旨,讲究文采等,对于今天的文学批评,也具有针砭时弊、健康发展之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