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观点     
文化的魂与体《人民日报》近日刊文认为,从精神生产的特有属性和内在规律来看,任何文化都包括虚体部分和实体部分,虚体部分是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实体部分则是承载文化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前者是文化之魂,  相似文献   

2.
苏北 《当代广西》2012,(13):15-15
稳中求进,发展转型,亟须活跃实体经济,重振实业精神。 民间资本热钱化,实体经济空心化,给正在崛起的中国制造业敲响了声声警钟。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现象,防止虚拟经济自我循环和过度膨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3.
实体书店“三进工程”是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2014年开始重点打造的建设项目。“三进”即新华书店进商圈、进学校、进社区。“三进工程”以“文化百货”的经营模式、一站式的卖场文化和服务理念来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树立“我们出售的不仅仅是书,我们还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理念,使实体书店回归“文化体验”的功能,打造家庭生活的第二空间。通过实施“三进工程”,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建设发展了一批小而精的专业实体书店,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环境优美、业态丰富、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7,(6):6-6
中国证监会2016年底开始明确表态要打击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的“妖精”,近日也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指向“脱实向虚”问题.“脱实向虚”的成因是实体经济的高成本和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虚火”.要解决“脱实向虚”的问题,根本发力点应该是降成本、挤泡沫,而不是打击所谓“妖精”或者限制企业再融资规模.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导刊》2013,(4):32-33
浙江省瑞安市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战略目标,提出了“打造文化之城、建设文明瑞安”的战略部署,通过实施“五个文明”工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强、文明进步,全力建设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人才辈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全国文明城市。一、实施核心价值“五领”工程,增强时代文明的凝聚力。瑞安市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弘扬当代瑞安人精神、提升全民素质结合起来,凝聚起共同推进瑞安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一是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引领价值取向。全市各系统各行业各镇街举办大讨论100余场,深入提炼、积极践行彰显各自特点、体现群体特色、符合时代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在中国始终扮演着隐性在场的角色。与之相应,在物质条件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当代青年面临着如何重塑其文化人格的难题。在认真审视日常生活的平庸之后,部分青年选择“儒家”作为其身份想象。这种想象将儒家士大夫的“殉节”作为共情的基础,试图以此汲取其人格中的神圣力量。通过分析造成这一“文化奇观”的心理机制,我们可以发现此类青年的身份想象其实较多立足于诸如“自由”“平等”等文化价值的考量,而其所推崇的士大夫精神实际上已遭到隐性的转轨以贴合现代生活。是故,此类青年的所作所为并不能被单纯理解为儒学的“复活”,反而呈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现代气质及其相关心理诉求。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当代青年在其心灵世界所发起的“逆向突围”。仅以青年而言,这既反映了部分自发形成的“文化保守主义”的面相下所包含的复杂动因,亦反映了当代青年表达其精神诉求时的曲折性与隐蔽性。  相似文献   

7.
《世纪行》2012,(5):41-41
地域精神的研究和提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湖北精神”的内涵,准确表述“湖北精神”,对于我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荆楚文化,形成道德规范,凝聚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伟大精神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的安排.我委组织部分文化学者、历史专家召开了“湖北精神”内涵研讨会,对“湖北精神”的内涵、“湖北精神”的表述、如何弘扬“湖北精神”等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现将讨论的情况综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精神产品“贵族化”金与“大众化”相对而言的,是指部分社会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片面向高档化高消费的方向发展,远离普通老百姓实际支付能力,成为仅供社会‘暴富群体”和公款消费者特殊享受的现象。这一现象有修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整体目标,造成大量资金设备浪费与闲置,带来大众心理失衡与激愤。精神产品“贵族化”主要表现在精神文化产品的投资和建设上。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大量高档豪华的文化娱乐设施,加卡拉OK歌舞厅、夜总会、美容院、烧烤乐园、桑拿浴以及跑马场、游乐场等;而大众化群众性文化娱乐设施却严重不足,有…  相似文献   

9.
“虚静”:“物我两忘”的最高体验境界●姜耕玉老庄的“虚静”带有浓重的深入体验境界的氛围,具有深刻的艺术实践意义,并突现了东方民族的生命文化的境界。后代有些画家、书法家、诗人,正由于进入了这种体验境界而成为大艺术家。黑格尔说:“心情和灵魂的深度却不是一...  相似文献   

10.
邓小明 《求索》2008,(8):119-121
庄子哲学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真人”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庄子那里,“真人”最终都归本于一个关于“道”的问题。所以,“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其所确立的本体观念。庄子之“道”从“心”的角度诠释“道”,其目的是摆脱一切主观与客观的限制和束缚,实现真正的精神自由。“心斋”构成庄子“道”的逻辑起点,“体道”的过程诠释了庄子“真人”之“独立人格”。庄子的一生是一种超越物我和生死,力求达到与道冥同地步的非凡人生,正因为庄子身上的这种情怀,才赋予其人生穿越历史时空而不朽之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1.
“恶搞”是当前网络上流行的,以文字、图片和动画为手段表达个人思想的一种方式.完全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表达来解构所谓“正常”,说白了,就是不好好说话.是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厘头表达来解构所谓“正常”,  相似文献   

12.
许多人一到夏季体质都有所下降,常常是“无病三分虚”。一些平素阴虚体弱者,更易产生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口苦苔腻、胸腹胀闷、体重减轻等“夏”的症象。因此,炎夏时对体虚者尤其重视饮食调补。  相似文献   

13.
牟宗三先生认为文化是一种由人创造的,内在于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动中的生命人格之精神表现方式。各民族文化既有“义理上的具足”,也有“功能上的缺陷”。中国文化在历史上的“功能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未能实现科学与民主政治等价值,因而其全幅价值未能完全展现。现代中国文化要展现其全幅价值,就是要发展科学与民主政治方面的价值。在如何使科学与民主政治生根于中国大地方面,牟先生提出了“本内圣开出新外王”和“良知自我坎陷”的理论,其间不乏许多极有价值的论断和观点,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混乱。  相似文献   

14.
闫伊默  吴帆 《人民论坛》2023,(1):107-109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文化传承和社会认同的价值诉求。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对于坚定“四个自信”、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作为一种媒介,与红色文化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两者互为同构、互动互促。“可沟通城市”理念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多元融合、时空平衡、虚实互嵌和内外贯通等路径,可以有效实现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塑造“打工文化”,就是要大力培育打工青年的“主人翁精神”、创新精神,抑制“打工文化”的落后面,增强“打工文化”的现代性。共青团组织在塑造先进“打工文化”的过程中,其价值得到充分地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一、道家中的和谐图景是建设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的历史渊源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相承接的,道家中和谐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习惯,特  相似文献   

17.
在新型城镇化和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推动“村改居”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公共文化服务与“村改居”社区治理具有价值耦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之于“村改居”社区治理具有现实性。然而,公共文化服务能否促进“村改居”社区治理现代化、实现其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耦合,还存在价值取向、供给机制、供给效能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如何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优化供给机制,从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便成为实现“村改居”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加强对社区居民的价值引领、完善全过程参与机制、推动城乡文化融合发展、借助数字化治理工具等方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对“村改居”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正向赋能。  相似文献   

18.
<正> 海外有一些学者,把“五四”的“反传统”与“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混为一谈,认为前者开了后者的先河,二者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笔者认为,“五四”与“文革”,形似而质异,不可不辨别清楚。一、启蒙精神与蒙昧主义“五四”运动的主体是知识精英。他们并不是全面地反传统。他们的地位和文化素养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走上反文化的道路。他们所作的工作,主要是借助另一种文化的价值来冲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支撑。“志存高远,澎湃驰翔”的“大东精神”的塑造和培育标志着“大东人”对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自发的追求走向了理性的自觉,走向了文化的自觉。“大东人”的文化自觉体现在“大东人”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以“大东精神”统领和支撑大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市民族工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体现在“大东精神”塑造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陈传善 《群众》2006,(2):30-3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江苏”,同样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而“三创”(创业、创新、创优)精神正是构建“和谐江苏”的精神支撑和动力之源。正如省委书记李源潮所说:“如果所有的人都充满着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都竞相开展创业创新创优的实践,‘两个率先’的事业就会活力无穷,江苏的未来就不可限量。”构建“和谐江苏”必须弘扬“三创”精神。文化与经济历来是联系在一起的,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纯粹的经济活动,也不存在纯粹的文化活动,一切经济领域无不包含着文化,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