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严打"是我国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策主体和执行主体是国家和执政党;其对象为严重的刑事犯罪现象和实施这些犯罪的行为人;其手段侧重于严厉的刑罚手段."严打"有其存在的经济基础和民意基础,顺应社会转型期严峻的犯罪形势而产生,并逐渐由非理性状态走向理性状态、由实然的刑事政策转化为应然的刑事政策."严打"应当在刑事法治框架内展开,与其他刑事政策紧密结合,从而实现"严打"目标.  相似文献   

2.
论"严打"中死刑的合理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严打"过程中,如何在现有的立法范围内正确处理死刑适用的问题,必须处理好"严打"所要求的"从重从快"的政策与刑法基本原则以及其他刑事政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合理控制死刑的适用.因为犯罪原因的产生是多方面,社会自身因素有着一定的责任.我国刑法基本原则中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其他刑事政策是我们合理控制死刑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面对跨文化社会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冲突或融合,犯罪控制模式也要作出相应的调适或选择。我国台湾地区采取以"犯罪问题导向控制"为主、辅以"社区警政"策略的犯罪控制模式;香港地区主要采取"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与"社区警务"相结合的犯罪控制模式;澳门地区一方面继续加强犯罪侦查的专业化,另一方面积极推行"社区警务"工作;我国大陆地区则从"严打"和"综治"并行,向以"综治"为主、辅以专项"严打"的犯罪控制模式发展。两岸四地各具特色、异中有同的犯罪控制模式值得各方关注、考量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政策一向趋严,特别喜欢运用严打,但事实证明,严打只能解决短时期的问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目前,在和谐社会理念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逐渐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刑事政策。那么,严打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刑罚哲学基础是什么以及二者有什么样的关系,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严打是犯罪对策贫弱条件下的理性选择,宽严相济——对片面强调严打的纠正但如果仅仅将严打作为一项应急性刑事政策,有可能刑事犯罪率反复上升的风险,因而,严打刑事政策也应是一项应长期坚持的刑事政策,严打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应急性刑事政策向长期性刑事政策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综合治理的总体战略指导下,近几年我国采取了一些控制犯罪的对策;坚定不移地坚持“严打”方针,深入持久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动态环境下的治安防控机制;立足于适应动态社会环境的需要,大力发展专兼职群防组织;依法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积极开展预防犯罪的工作;为适应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的治安管理要求,改革和变通滞后的治安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严打”政策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打"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严打"包含有国家优位理念、法的工具性价值观念和犯罪可消灭论等价值理念.在不健康的法制环境中"严打"政策执行缺乏科学的规范依据,而法律素养的欠缺又使执法者难以准确把握"严打"政策所蕴含的公正价值.必须把握"严打"政策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必须坚持的理念精神,"严打"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必须遵循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严打"政策要取得成效必须有必要的配套资源和有效组织、监控做保障.  相似文献   

7.
徐林 《公安学刊》2007,(6):50-54
从严打击、从严惩处毒品犯罪,是中国禁毒刑事立法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当前禁毒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但现行毒品犯罪的刑事政策存在着"严打"政策的局限性、运输毒品罪量刑失衡、新型毒品的定性定量标准立法滞后、吸毒行为的刑事政策定位不清等问题。为有效惩罚、预防和控制毒品犯罪,应当转变观念,真正回归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调整刑罚结构,形成合理的毒品犯罪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基础;以刑事一体化思想为指导,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一贯主张惩罚犯罪应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实践证明 ,邓小平首创的“严打”决策 ,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科学原理 ,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和首要环节。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极大地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对策理论 ,对稳定社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经济犯罪直接破坏经济建设 ,严重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是“严打”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犯罪控制的初衷在于减少、遏制犯罪,但控制措施的不当使犯罪控制被异化,一方面控制、遏制着犯罪,另一方面却在制造、激发着犯罪。我国无论是“严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犯罪控制实践,还是犯罪控制的基本理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应当在一体化的视野下确立纠偏性的矫正理论,从犯罪控制的之中、之外、之上的视角出发,在犯罪控制的理念、犯罪学理论、社会控制、司法控制四个维度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10.
"严打"是党中央在我国现阶段惩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刑事政策,必须对其进行准确定位."严打"与犯罪预防的关系一方面,"严打"是有效遏制和预防犯罪的重要手段,但要克服重刑主义和刑罚万能论倾向,需有节制;另一方面,犯罪预防的根本出路在于综合治理,不在于"严打","严打"仅是综合治理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违法犯罪问题主要是黑恶势力犯罪、杀人犯罪、侵财犯罪、经济犯罪、毒品违法犯罪以及网络违法犯罪案件.今后一个时期,犯罪案件总量仍将在高位运行,新的犯罪形式、手段和类别还会不断出现,社会治安稳定继续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公安机关要着眼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大侦查"格局,强化严打整治,夯实基础防范...  相似文献   

12.
对现阶段严打整治斗争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卓 《公安研究》2001,(8):32-37
本文对当前开展的严打整治斗争与1983年的“严打”斗争从社会背景、犯罪手段与危害、执法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结合前一阶段严打整治斗争中出现的问题和特点,指出要认清当前严打整治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破除速胜论,立足持久战。  相似文献   

13.
黑社会性质犯罪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社会性质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稳定,甚至威胁和危害着地方政权。黑社会性质犯罪不同于一般刑事犯罪,单纯依靠严打难以从根本上遏制其蔓延。通过深入研究其形成的心理因素和犯罪时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强预防和治理,从根本上减少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赵发金 《今日浙江》2006,(24):45-45
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至关重要。县级检察机关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努力维护农村的稳定和秩序。要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农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犯罪。对一些因土地、山林、农田灌溉、房屋、邻里关系和家庭矛盾等引起的轻微犯罪案件,应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当宽则宽,尽可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减少对立面,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要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等方面的犯罪活动,积极维护农村的生产秩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  相似文献   

15.
论严打政策     
严打政策不是权宜之计,必须长期坚持。实施严打政策是党的历史使命和领导地位决定的,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决定的,是刑事犯罪造成的严重社会危害决定的。严打政策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西部开发过程中犯罪总量和犯罪率的上升不可避免。根据犯罪原因学说价值崩溃论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 ,犯罪持续增长是一种趋势。犯罪率的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活力。因此 ,对西部开发中的犯罪现象不能一味严打严防 ,而应制定适当策略 ,突出打击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严打”是符合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民主专政学说的,也是邓小平同志关于“两手抓”理论的体现。“严打” 既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也是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文章认为,有些人针对“严打”提出了诸多异议和“不理解”。这些意见与观点,搅乱人心,误导群众,因而有必要对之正面回答。文章还认为,犯罪上升,固然有诱发犯罪因素增多的原因,也有制约犯罪的社会力量减弱的原因,但是“严打” 中出现的失误与缺陷,也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我们应跳出就“严打”论“严打” 的框框,将“严打”的功过放在历史的全过程考察,从而找出其缺陷与不足,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此提高“严打” 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当前,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社会密切关注、公安机关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前提是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因此,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犯罪,显得越发重要和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流动人口犯罪对辽宁社会稳定的影响和未来二十年辽宁流动人口犯罪发展变化预测的基础上,探讨了流动人口犯罪的主体预防和社会预防,提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犯罪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严打",作为一项刑事政策自80年代以来就对社会治安工作和刑事司法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回顾不同时期严打背景,比较严打的社会基础、严打对象、严打方式所发生的变化,对严打作用、严打与预防和严打的经济效益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0.
“严打”战役之后,公安机关又进行了一系列专项斗争,而各类刑事案件仍然大幅度上升,社会治安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治安管理困难加大。同时也与公安工作本身近几年来重打轻防,基础工作受到削弱,社会预防、控制、转化犯罪的能力下降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狠抓一下基础工作,从指导思想进行根本的转变,对于把公安工作进一步纳入健康的轨道,对贯彻落实“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综合治理方针,促进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