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军 《台声》2009,(8):29-30
当前,祖国大陆网民人数已达3.16亿,而台湾上网人数业已突破1580万。如何促进两岸互联网行业交流与台作,并借助互联网更好地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已成为两岸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7月7且,首届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两岸的300余位互联网业者,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坐而论道”,通过审视梳理两岸互联网的过去与当下,共同探讨两岸网络营销模式、电子商务、网络游戏、两岸网络媒体合作模式。2009年盛夏,两岸互联网产业的深层台作,正在悄然酝酿。  相似文献   

2.
宜周 《台声》2003,(3):1-1
备受瞩目的台商春节包机航运在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顺利进行。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使得这次包机航运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毕竟是两岸直航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具有历史性的意义。首先我们看到,此次包机航运能够成行,是两岸交流交往发展的必然要求,表明了两岸直航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近些年来,两岸的经贸交流突飞猛进,两岸的贸易额逐年增长,已突破400亿美元大关,两岸的人员往来更是与日俱增,每年有300万人次来往于两岸之间。由于两岸无法直航,台湾民众不得不承受绕行转机的痛苦和飞行中的不安全因素,企业则…  相似文献   

3.
两岸一家亲     
《台声》2014,(4):14-14
马年伊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一句朴实无华的“两岸一家亲”,成了海峡两岸民众口中的热词,今年全国两会上,也成了当仁不让的主题词。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政协工作报告中也提及“两岸一家亲”,随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指出,“秉承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卢文端 《台声》2013,(11):40-41
过去20多年来,两岸交流中一碰到政治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搁置争议”和“先易后难”。10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明确指出,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10月11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上海出席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中也进一步提出,“只经不政”的做法无法持续。这也清楚表明,大陆方面不希望将两岸政治谈判问题拖到下一代,期待两岸共同承担历史责任,开启两岸政治谈判。  相似文献   

5.
杨胜云 《台声》2003,(2):10-12
自祖国大陆和台湾先后加入WTO后,本着世界贸易组织消除贸易壁垒、开放市场和降低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基本精神,两岸经济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市场也进一步开放,两岸的经贸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并已逐步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趋势,这对未来两岸经贸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合作都将产生重要影响。新现象之一:祖国大陆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随着两岸加入世贸组织,两岸经贸发展所处国际大环境与两岸本身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均发生重要的变化,两岸经贸往来与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两岸市场开放与关税降低所创造的贸易商机与投资…  相似文献   

6.
用中华文化凝聚两岸民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 《台声》2007,(8):50-52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彪炳千秋。两岸同胞共同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使得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两岸同胞相互了解不断增强。用中华文化凝聚两岸民心,才能有效地遏制”法理台独“.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提供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7.
20多年来,两岸经贸交流获得了长足发展,推进了两岸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两岸不同属性经济空间的交接、重组和整合。然而,由于台湾推行限制性两岸经贸政策,迟滞和延宕了两岸经贸交流的时空演进,从而使两岸经贸交流存在诸多问题。但“障碍”是一时的,在全球化和区域化洪流的推进下,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主导下,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化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吴亚明 《台声》2011,(11):40-41
两岸虽然人同种,书同文,但各自特殊的社会发展过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语词、语义差异。两岸开始交往初期,常常因此闹一些笑话,如今两岸步入大发展、大交流、大融合的新阶段,彼此之间越来越熟悉,两岸的语词也交互影响,反而更丰富了中华语言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丁宇 《两岸关系》2013,(12):22-24
2013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是双方分别成立“两岸企业家峰会”社团后的首次盛会。从过去的两岸企业界合作的平台,提升至两岸经贸战略层面对话的高层次民间交流平台,紫金山峰会正式上升为与海峡论坛、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会商谈同等重要的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两岸经贸关系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大陆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后,在两岸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条件下,始终坚持不以政治分歧影响和干扰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方针,努力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但由于李登辉、陈水扁当局长期对两岸经贸采取限制性政策,两岸经贸呈现出单向、民间、极不平衡的发展格局。2008年,国民党在岛内重新获得执政权,开放和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成为民意主流和执政者的政策导向。在新形势下,两岸经贸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朱磊 《台声》2011,(1):33-34
继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之后,尽快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简称“经合会”)成为最重要的两岸经济议题。两岸经合会在未来两岸经济交往中扮演何种角色以及如何才能发挥最佳功能,值得探讨,其面对的经济议题也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建立互信是两岸关系的核心。由于社会基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坚实的基础,因此从社会基础人手是探讨两岸互信问题的关键。社会学中的社会生成原理对信任问题具有独到的分析视角,可为两岸互信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例如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意涵、机制与路径等。首先,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是一个具有自我增强效应的持续过程,它需要相关社会条件的创造;其次,两岸互信的生成机制有其内在的规律,与社会规范、社会情绪以及社会网络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基于上述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意涵和机制,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路径主要包括两岸积极、主动的信任教育,两岸社会制度的相互调适和两岸合作治理等。总之,两岸互信的社会生成既需要相应社会条件的造就,也需要两岸双方的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13.
台湾媒体虽对1997年两岸文化交流发表了很有见地的看法:“以最近一年来艺文团体来往两岸访问的情形而言,可说是颇为频繁和热烈,对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应有种益;尤其在艺文展演方面,彼此都增加了观摩的机会。”“两岸文化交流已积累了甚多经验。在两岸的政治工动陷入低迷之时,文艺界的互访确有助于两岸民众感情的交流。”这种见解,既客观地肯定了两岸文化交流态势,也中肯地道出了文化交流的深刻意义和作用。一年来,两岸文化“双向交流”呈现出平稳有序的发展态势。两岸同胞热心于两岸文化交流的人不断增多,投入交流行列的经纪公司、基…  相似文献   

14.
那赢心  赵辉 《台声》2013,(5):28-29
李永萍:为两岸携手中华文化复兴建立坐标 “这次画展,对于两岸通过交流,加深了解、理解,进而深化感情,共同携手创新乃至复兴中华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肖军 《台声》2011,(5):16-20
4月24日,两岸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不论对于清华或是两岸,这一天都是充满荣光而意味深长的特殊历史时刻。百年于一所学校而言,正所谓根繁叶茂之时。北京清华,台湾新竹清华,回首百年,环顾两岸,两岸清华在共同承载民族的屈辱和希望之时,同样见证着两岸关系的风起云涌、岁月沧桑。  相似文献   

16.
近来我在几次有关两岸关系研讨会上的发言,都提到一个论点:促进及加强两岸经贸“未必等于或有助于”促进及加速两岸统一。不少人问及,其中的逻辑是什么?本文愿意就此作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17.
石正方 《台声》2013,(3):39-39
1月29日,两岸证券期货监理合作平台首次会议在台北成功举行。会议就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两岸资本市场合作的有关事宜进行磋商,达成了多项共识。同时,也为两岸实体经济深化合作释出利多信息,并为两岸民众同享经济发展成果提供了新途径,可谓继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协议之后两岸金融合作领域又一具有突破性意义的重大进展,也体现出ECFA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实质性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8.
瑞砚 《统一论坛》2013,(4):54-54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指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这种天然的血缘纽带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基本事实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两岸交流合作得天独厚,这种双向利益需求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住;全体中华儿女有决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全民族共同愿望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  相似文献   

19.
朱磊 《两岸关系》2010,(10):27-28
继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之后,尽快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简称“经合会”)成为最重要的两岸经济议题。两岸经合会在未来两岸经济交往中扮演何种角色以及如何才能发挥最佳功能值得探讨,其面对的经济议题也急待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亚洲金融危机对两岸经济影响实质有所不同,最象征性的是人民币不贬而台币贬值四分之一。不同外汇策略来自两岸经济特性之差异,1998年是实证两岸外汇策略与经济特性效应的一年。这一年来,在经济危机中两岸外贸动态的消长,呈现祖国大陆经贸的优势远超过台湾,台湾产业再升级离不开祖国大陆市场,经济出路和前途在祖国大陆,两岸中华经济势必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