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它们对生态危机应负原罪责任;而技术异化和消费异化只是生态危机的替罪的羔羊。由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在于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对于我们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贺少华 《前沿》2010,(10):186-188
工业文明三百年,创造了财富和生产力奇迹,但是它的负效应则带来了全球性生态危机。为解决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倍受世界关注。在人类文明形态更替之际,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必将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启迪世人的生态智慧,从而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  相似文献   

3.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新社会思潮,它探寻了生态危机产生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建构原则和结构,既有其积极和进步的一面,又有其不成熟和不现实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对科技引发生态危机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荣花  田君 《前沿》2007,3(2):174-175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类借助科学技术创造了高度的现代文明;另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又造成了生态危机。这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诚然,生态危机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但不得不承认生态危机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益显著。本文从科技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实践三方面理性地思考生态危机的根源,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解统一,这与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相矛盾,造成了当前我国生态问题的理论困境。解决这一困境需要运用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方法,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理论进行分层解读,证明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必然结果,而我国的生态问题主要是由工业化、市场经济局限性和特殊的国情造成的,二者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6.
张乐民 《理论月刊》2012,(10):20-23
在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消除生态危机的路径选择以及引领生态运动的指导思想等问题上,同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詹姆斯.奥康纳与本.阿格尔有着诸多不同的见解。作为后来者,奥康纳实现了对阿格尔生态危机理论的批判性发展,但这种批判性发展依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当前,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难题,对奥康纳和阿格尔的相关理论进行比较探析,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具有诸多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生态危机和资产阶级是相伴而生的,资产阶级的出现必然会带来生态危机,因为资产阶级的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制度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城市掠夺乡村的生态资源、资产阶级完全占有生态资源和环境的享有权、生态侵略和生态殖民主义的出现。因此,要解决生态危机,必须从资本主义制度切入,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警示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对世界的贡献。当前,深入研究《共产党宣言》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董艾辉 《求索》2007,(10):60-6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被破坏而导致的生态危机问题越来越严峻。从文化角度的考量,中国文化的内在张力超出了自然承载能力;中国文化的外在异化导致生态危机的形成;中国文化的整合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高亚春 《前沿》2013,(3):171-172,17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并且直接引向了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最终将生态危机的解决与社会主义制度联系起来,提出走向生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危机作为新出现的时代问题,既可以作为考量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视角,又可以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增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活力的重要因素。传统马克思主义蕴含丰富的生态思想,这是考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起点,而生态危机引出的理论难题和时代内涵,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依据。生态危机视阈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意义在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转向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生态危机创新了社会主义的实现条件;生态文明建设增强了中国模式的影响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梁萍 《传承》2009,(4):108-109
生态危机的出现和解决,不仅仅是技术、法制的问题,更是伦理道德的问题。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态道德素质,培养具有生态道德意识的新型人才;有利于塑造人们的生态伦理价值观,自觉践行生态实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柱;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路标。  相似文献   

12.
生态危机的出现和解决,不仅仅是技术、法制的问题,更是伦理道德的问题.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态道德素质,培养具有生态道德意识的新型人才;有利于塑造人们的生态伦理价值砚,自觉践行生态实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柱;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路标.  相似文献   

13.
佩珀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危机的理论,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论证了现代社会出现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生产方式,明确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主张生态正义与社会正义相结合,构建以社会正义为基本特征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他的思想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富荣 《传承》2014,(10):88-89
当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人类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生态危机。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分别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危机思想的继承、发展及超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危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体系、世界生态社会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实现"美丽中国"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析生态危机中人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文娟  李建珊 《前沿》2011,(5):181-184
在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中,人类逐渐意识到自身才是这场危机的真正主导者。主体性的过度膨胀,成为生态危机的诱因;传统价值观对自然的漠视,成为生态危机的内在因素;人的外化器官——科学技术的强势,成为生态危机的助力。只有树立合理的价值观念,确立自己的有限主体性,并恰当运用科学技术,寻求人的全面发展,追求人性的真、善、美,才能彻底解决当前所遇到的生态难题。  相似文献   

16.
当代生态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戴维·佩珀提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生态社会主义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正确途径。尽管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但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来分析生态问题,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周秀英 《长白学刊》2008,(6):104-106
生态危机之所以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是因为它不仅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屏障,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也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政策与制度的残缺、人性失衡和人文精神的失落是主要原因。因此,政策规范是摆脱生态危机的政策基础;产权制度完善是摆脱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据;人文素质提升是摆脱生态危机的人性条件。  相似文献   

18.
王洪彬 《人民论坛》2013,(8):212-213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摆脱生态危机的基础,资本主义制度是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依靠具有“生态意识”的人民大众力量才能摆脱生态危机,摆脱生态危机还应具有全球图景。中国可借鉴其中合理的主张,正确处理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全球范围内摆脱生态危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论威廉·莱斯的控制自然思想及其理论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水华 《前沿》2009,(10):49-52
莱斯认为自然危机的根源在于控制自然的观念;控制自然的 实质在于控制人;科学技术已成为控制自然乃至控制人的工具;只有依靠伦理和道德的进步才是解决自然危机的根本出路。莱斯的控制自然思想对人类解决生态危机具有一定启示,但其控制自然的思想存在着理论上困境。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关系的解决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与自然的关系贯穿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始终。从其解决方式来看可分为以对人的欲求的压抑为条件的自然主义解决方式 ;以人类欲求的膨胀和对自然的掠夺为基础的人类中心主义解决方式 ;以企图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式。当今人类的生态危机已使人类别无选择 ,可持续发展解决方式尽管举步维艰 ,但它以其合理性成为当代人与自然关系解决的唯一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