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邹刚 《政策瞭望》2005,(9):33-35
加强素质培训,加快农民转岗就业,是实现传统农民向现代居民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宁波市江北区有农村劳动力73710人, 其中从事传统农业的劳动力14666人。2003年以来,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工程”精神,制订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创新培训形式,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成效明显。2004年,全区组织了各  相似文献   

2.
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关键是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当前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水平低,富余劳动力规模庞大,转移就业缺乏有效组织和政策扶持,存在着制度障碍以及就业权益保障等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应以技能培训为突破口,通过政策扶持大量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形成长效就业机制,转变就业观念以及有赖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从长远看,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应与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土地流转机制、转变政府职能以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构建城乡一体的就业体系。  相似文献   

3.
重庆正按照中央的要求,力争在2020年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整体战略是“三化”。即以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和健康“五个重庆”建设,推动城市化;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工业、电子信息、基础能源六大支柱产业发展,推动工业化;以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变为市民、城乡要素互动流通体系“五大工程”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在镇海区,活跃着一支1000多专兼职人员组成的农村就业指导员队伍。这支队伍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权益保障等“一条龙”服务,串起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劳动力供需的条条“红线”,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有序流动和顺利转移,推进了当地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这支队伍也被当地群众称之为“鹊桥”。因地制宜造“鹊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镇海区规划到2010年将现有的10万农民中的7万多人转移到城镇。但是对应大规模农民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缺知识、缺技能、缺门路的矛盾较为突出。据统计,该区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5.
城乡互动: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体制因素尤其是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真正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需要城市和农村两方面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关键是要把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作为最大的农民致富工程,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思路,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深化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周静 《人民论坛》2013,(10):228-229
开展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在转移过程中还存在着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就业观念落后、培训经费不足、政策和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必须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平衡,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城乡统筹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然而在城乡统筹中存在不少误区,真正要实现城乡统筹,应更多地重视制度的建设,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长治市和中国五百强企业潞安集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号召,共同创办了长治中国农民培训学院。长治中国农民培训学院自2005年创办以来,按照长治市委市政府和潞安集团的要求,以城乡劳动力大培训、大转移为目的,以“培训支农,技能反哺”为手段,秉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办学宗旨和“技能改变命运,培训提升素质”的办学理念,采用德国“双元制”教学和“世界工厂”实习就业的培训模式,强化“学会一门技能,播种一份希望;培训一名技工,带动全家小康”的教学思想。截至目前,长治中国农民培训学院已先后向北京、天津、南京、长治、广州、太原等城市转移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三期521人,转移就业率达90%以上,为长治地区十三个县市区农民脱贫致富打开了进入之门,真正将农民培训办成了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党心工程、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9.
杨建新 《今日浙江》2004,(13):32-3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新要求,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全国百强县,我县在认真分析农业农村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农村工作体制创新,以“五化”(农业企业化、资产股份化、社会保障化、就业非农化、居住社区化)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抓手,努力探索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道路。推进“五化”就是要不断转移农民、减少农民、保障农民、富裕农民近几年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德清县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农村,71%的农村劳动力已从事二、三产业、农民…  相似文献   

10.
《浙江人事》2008,(4):39-39
一是抓培训。提素质,着力培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以“百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为契机.依托农函大、镇党校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各类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建立“菜单式”培训与“订单式”培训并重,“导向型”培训与“实用型”培训并举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较差、村与村差距较大的实际,宝应县委、县政府从今年起,在全县开展“三村”联创活动,即争创全面小康示范村、小康建设先行村、加快脱贫致富村,将此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期达标,各方齐抓共创,整体推进。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主线,着力抓好以下“四大”工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富民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首先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构建城乡统一的就业信息网络和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鼓励发展劳务中…  相似文献   

12.
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保体系,让农民和城镇职工一样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待遇,不仅是广大农民的期盼,而且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浙江》2012,(15):2-3
近年来,义乌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要求,大力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农村住房改造、生态文明建设、农民创业就业、社会保障一体化等工作。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四大行动”,着力打造生态设施完善、生态经济发达、生态人居良好、生态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呈现出“五大特色”和“十大亮点”。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厦门市岛内外一体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厦门市集美区三大平台建设突飞猛进,每年征地上万亩。在跨越式发展中,厦门市集美区千方百计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出路问题。一、多项优惠政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该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程,健全区、镇(街)、村(居)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出台多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优惠政策。"十一五"期间,累计开展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约6000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约3万人。该区的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前些年,义乌一些农村“看病难”和“养老难”、社会机构救助形不成合力、农民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随着义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建立完善社保体系的呼声和要求日益强烈。根据这一情况,我们义乌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建设统筹发展,同步推进,特别是高度重视社保体系建设,着力构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困有所救”覆盖城乡的立体型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近日发表讲话说,我国劳动保障工作将针对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最急迫的需求,重点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构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等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三明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以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为目标,以解决农民转移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为切入点,以开展“一户一就业”和“就业扶贫”为载体,紧紧围绕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政策扶持、平台建设、机制创新、强化领导上下功夫,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截止8月底,全市上半年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5526人,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该市2006年的新增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任务3:百人的工作目标任务的85%,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任务3.5万人的72.9%;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05,(5)
1.创造劳动就业机会。年内新增就业8万人以上,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万人以上,促进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4万人以上。全面实施“农民知识化、现代化”教育培训计划,年内培训本地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其中,技能培训1.5万人以上。2.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全市养老保险扩面1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扩面8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各扩面5万人以上。继续扩大全市各类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年内新办企业一律纳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年内各级政府财政补助人均总额不低于30元,个人缴费水平达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左右。…  相似文献   

19.
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就建立健全农民技能培养体系,增强解决“三农”问题的内生力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充分就业为主题进行调研。调研报告认为, “十一五”期间应全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建立健全农民技能培养体系,把大批农村现有的劳动力和新生劳动力培养成新型的农民和现代工业的技术工人,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培养大量的第一线技能型人才。建议“十一五”期间要逐步解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因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失业返乡”问题和在此之前“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过的“技工荒”、“民工荒”问题,除了外向型经济出口受限、农民工薪酬过低等因素外,用工务工信息不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凸显特殊转移需求,互联网可以为解决农民务工难题提供有利条件,互联网服务农民工就业工作亟待推进。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打造农民务工的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是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设农民务工网站,让信息化服务更快地延伸至农民工这一群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及维权等多方面的工作,理应成为落实中央“三农”有关政策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