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阿里巴巴的企业传承实现了价值观、行为方式等要素的有效传递,这种社会规则系统的"系统传承"保证了人力资本的有效链接,也保证了企业核心能力的有效传递,对我国民营企业代际传承和企业家"退"出机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到今天,"创一代"大多进入职业生涯后期,大都面临继承人选择难题即到底是交给职业经理人,还是将企业交给自己子女。为此,通过对企业家和继承人的代际差异、继承人选择难度大等家族企业难以顺利传承等原因的剖析,提出促进家族企业顺利进行代际传承的四大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研究的代际关系,既有断裂,也有传承。青年研究的代际断裂呈现出隔阂、误解、排斥、冲突等状态;青年研究的代际传承则呈现出知晓、理解、尊重、支持、融合等状态。青年研究的代际差异有利于理论创新,青年研究的代际传承有利于知识积累,要倡导青年研究不同代际之间的沟通合作,要构建青年研究不同代际之间的成果共享机制。进入新时代,鼓励青年研究的代际传承,推动青年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策瞭望》2013,(10):47-4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年龄大部分已达55岁-75岁。未来5—10年内,全国有300多万家民营企业面临企业传承问题.一个全国性的家族民营企业“接班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家业常青接班人学院院长、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在接受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全球民营企业成功交接的占企业总数的30%.在美国,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培养的事业接班人,主要分为"权力接班人"和"非权力接班人"两大层次。接班人,是事业接班人、政治接班人、岗位接班人,不是个人接班人、领导接班人、政党接班人。共产党培养接班人的角色定位是执政主体和建设主体,其中"权力接班人"承担执政主体的角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和领导者作用;"非权力接班人"承担建设主体的角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接班人角色与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并不矛盾,三者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家庭代际文化冲突是社会文化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与经济转型、社会变革、文化创新等有着密切联系。从三喻文化理论看,人类文化传承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在社会转型期,文化传承的非连续性更加突出,往往会产生家庭代际文化冲突。对此,应当补偿家庭文化代差,传承优秀家风家教,弥合代际文化裂痕,减少家庭代际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7.
<正>台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大陆投资创业,大多数企业家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成功,打下了坚实的根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很多台商年事已高,很多台资企业面临传承接班的问题。为培养台商二代接班人,实现台资企业传承发展,2011年全国台企联成立新世代·新青年功能委员会。6年来,青年委员会秉持交流、学习、成长、传承的宗旨,通过培训等活动,为引导台商二代成长发展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8.
李晓明 《传承》2011,(31):52-53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都必须通过文化的相对稳定的代际传承与变动不居的创新这两种基本形式来实现。传承与创新的辩证运动构成文化发展的基本表现形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其传承力与创新力上。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正面临着传承难、创新更难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9.
警惕我国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和趋固化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是指上一代的富裕或贫穷传递给下一代.在我国这种代际传承已经出现并呈现出固化的危险信号.化解这种危险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7,(21)
<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组织与文化,如果放弃了家族传承,组织与文化将如何保障?美的集团用一场酝酿十年的"试验",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家族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有一种成功,或许能够为将来提供一种全新的可能。在《财富》杂志评选出的"2017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单"上,进入"知天命"年龄的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被评价为"最成功的中国第一代职业经理人之一",并且"他的  相似文献   

11.
郭萍 《理论月刊》2015,(3):132-136
独生子女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是中国一个独有的话题.论文简要回顾了计划生育政策下独生子女家族企业的产生及大致规模,然后从所有权传承与管理权传承两方面入手,对独生子女家族企业与多子女家族企业的传承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经研究发现,与多子女家族企业相比,独生子女家族企业在股权传承上具有先天优势,且信任半径的扩大有助于吸纳更多的管理人才辅佐接班人.但在接班人的培养与甄选环节上,独生子女家族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与劣势.不过,考虑到独生子女家族企业群体较小,其存在的潜在风险不会从根本上危及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传承与创新:当代中国青年道德人格的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承与创新当代中国青年道德人格的转型■张佩国道德传统是通过代际差异调适过程中的文化传递而得以传承和创新的。当代中国青年对伦理价值的选择与道德判断的生成,都与文化传递过程中的代际差异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代际差异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的、必然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传承问题是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传承阶段和不同传承因素都会对企业传承路径产生影响。继任者个人原因、我国传统文化和伦理观念、企业前任领导的管理方法和工作风格、非家族内管理者等种种因素都可能对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的路径依赖产生影响。因此,要从家族企业传承的三个不同阶段,探讨家族企业继任者成功传承与交接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崔明明 《传承》2014,(5):110-111
家族是一个小型的文化传承场,家族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优秀传统方式。在云南文化的发展中,家族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与持续发展的纽带,对文化的传承与积淀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牡帕密帕》是拉祜族的创世史诗,蕴含着丰富的拉祜族文化,在它的传承方式中,家族传承以其优势占有一席之地,对《牡帕密帕》的传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7,(21)
<正>"传承不是把企业传给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制度的建立和企业文化的传承。如何言传身教和灌输正确的家族价值观,是家族企业传承的基本功。"中国的富人圈似乎从来不缺新闻。最近比较有意思的一个事情是,A+H上市的福耀玻璃总经理左敏辞职,叶舒接任,前者是职业经理人,后者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曹德旺之婿。虽然没有将总经理一职交给自己的长子——曹晖,但其实在曹德旺心中早就为自己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探索,发现未成年女性的道德缺陷已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表现为对主流价值观认同不够、网络道德失范、嫉妒心强、爱慕虚荣、早恋、早孕、性罪错等.成因有未成年女性特殊的生理与心理成长影响道德成长、性别压力产生价值冲突、学校教育缺失带来性道德"发育不良"、代际沟通不畅致使家庭道德教育缺席、审美错位与媒体污染等.提出要重视性别差异,开展针对性教育;针对性别差异,建立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代际机制,实现主流道德价值观的代际传承;切实关注未成年女性性道德成长;通过班级桥梁作用发展先进的群体文化;净化媒体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影响一个家族的未来,而且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规定了一定条件下家族企业继承人对掌权人身份和财产的双重继承权,而现实生活中民营企业的传承仍面临很多问题。须借鉴发达国家的家族遗嘱继承、家族信托及家族办公室等制度,使企业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重视接班人的培养,将接班人的培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执政党的安危、国家政局的稳定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已有接班人培养标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深化接班人的培养标准,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经过长期的探索,中国共产党正在逐步建立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接班人培养机制。这一培养机制在权力设置、产生方式、培养模式、制度保障、舆论监督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共同彰显了新时期接班人培养机制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李松青  刘异玲 《求索》2010,(5):31-33
代际传承是家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子承父业"是众多家族企业普遍采用的权力转移模式。这种模式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模式仍是家族企业传承的主流模式。文章对这种模式的存在合理性和治理效率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家族企业普遍采取"子承父业"的权力转移模式,说明这种治理现状是与我国的制度环境基本契合的,是家族企业主在特定制度约束下的一种自主选择;尽管可能存在非理性的情况,但却是利益相关者在环境约束下的一种多方博弈均衡。  相似文献   

20.
刘怀光  江雪岩 《前沿》2011,(3):131-134
代际间的文化传承关系由原先亲代到子代的单一文化传递模式转变为亲代与子代间的双向传喻模式。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为我们阐释了代际关系冲突产生的根源,但是并没有为我们提供合理代际关系的相处模式。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则为我们解决代际间的冲突暗示了一个可行的路径。亲子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以及更为广泛的公共交往领域中都需要根据交往理性的要求重构代际间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