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间隔年”现象是自我救赎还是躺平摆烂,再度掀起争议性的社会关注。依据迥异的支配逻辑,中国式“间隔年”实践类型可划分为自主探索型、主动缓冲型、被动逃避型与被迫暂停型。深嵌于社会结构性的就业困境,又脱嵌于对抗社会时钟的“为自己而活”,并借由媒介对诗意生活的浪漫滤镜与个体希冀的自由想象的渲染刻画,促成了中国式“间隔年”现象的生成逻辑。但在中国的社会情境下,“间隔年”却被异化为“备考年”,在看似“暂停下来”的时间里以“不敢停下来”的竞速心态呈现为另类内卷实践。社会层面应当给予“间隔年”群体理解与配套支持,摆脱单一的价值评判标准,重新审视并助力于消解青年群体的迷惘、焦虑与内耗。  相似文献   

2.
所谓“全职儿女”,是指与父母同住,通过承担家务劳动和提供精神慰藉换取父母经济支持的青年,形成“父母发薪、工作在家”的特殊代际实践。“全职儿女”现象与老龄化加剧、经济预期放缓、内卷泛化等现实问题相连,是部分青年面对升学就业压力策略性选择的社会避险机制。从个体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和社会风险三个视角逐层分析发现,该现象是青年更为复杂深刻的反向逆行选择,体现自我探索成本加剧与回应社会时间焦虑;是青年与所在家庭的现代性碰撞,丰富了代际实践的内容;是风险社会中青年发展困境、家庭韧性及后疫情时代“疤痕效应”的综合展现。为避免该现象持续发酵,需切实改善青年就业现状,并重视青年问题中家庭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当代青年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认可度高,81.6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会激发许多发展中国家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八成多受访者认为,青年是引领社会生活方式革新浪潮的创新力量,七成多受访者认为,青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人力资本支撑;超半数受访者认为“各类思潮侵袭,容易陷入西方理论陷阱”是青年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选择“网络中泛娱乐化、伪治愈系内容诱发青年非理性情绪”这一选项的受访者更是超过七成;在针对“参与中国式现代化,青年面临哪些困难”的调查中,有80.25%的受访者选择“面临的压力大,在‘内卷’与‘躺平’中摇摆”;近六成受访者认为“,增强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阐释”对于青年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当被问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您有哪些期盼和需求”时,80.45%的受访者选择“关注社会心态变化,缓解青年焦虑问题”,不少受访者期盼在现代化过程中及时“破解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和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下持续内卷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氛围暴露出的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选择各种“去内卷化”的“反向生活”方式,如反向考研、反向考公、反向就业、反向旅游、反向过年等。本研究通过对青年群体的反向生活行为考察分析,发现在当下中国大城市日益挤压和内卷的情形下,反向生活体现出部分青年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改变,引发出一些青年生活新共识。笔者认为,应该鼓励和支持青年人合理地选择反向生活,这既能够帮助更多青年顺利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有助于推动国家在区域协调发展上的人才分流战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掀起的内卷热潮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从古至今,内卷都周期性存在。不过,随着社会变迁,内卷在不同阶层之间发生了阶层的传递,从社会底层逐渐蔓延至社会中上阶层,人们从为争夺生存权而“卷”发展到为争夺发展权而“卷”。这一改变导致中上阶层内部竞争加剧,而底层社会内部竞争缓解,最终阶层之间的总体收入差距有可能趋于减小。内卷是稳态社会的正常现象,并成为社会的一种强筛选机制,遵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改善了内卷失败者的生活处境。适度内卷本身是社会活力的表现,但过度内卷引发的“全民焦虑”却亟待关注。要缓解内卷焦虑,在宏观层面,既要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力求做大增量,又要发展新技术,激活存量潜能;在微观层面,个体要批判性地审视关于内卷化的言论,适度降低个人欲望,在“卷”和“躺”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6.
戴亮 《长白学刊》2022,(2):64-72
作为表述组织内部复杂性不断增强状态下,技术和效率并没有真正得到提升,只是徒耗社会资源的现象,“内卷化”现象已然从学术界扩展至舆论圈并呈现“泛内卷化”的态势,似乎社会上一切过度竞争现象都能用“内卷化”来阐述。揭示“内卷化”现象本质,纾解“内卷化”现象问题,对其进行科学把握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域下的“内卷化”现象,缘起于价值规律中的供需不平衡,它以目标转换现象、劳动竞争现象、运转循环现象、状态锁定现象四种形式得以呈现,并大致经历了简单商品生产时期的价值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时期的价值形式以及共产主义生产时期的价值形式三个阶段,其本质是商品拜物教观念下的一个价值负荷,是劳动关系颠倒后引发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内卷化”现象的本质一旦被发现,并通过劳动解放思想纾解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行业、阶层之间竞争的焦虑和无力感便会得到纾解。  相似文献   

7.
在青年工作中,青年就业培训变得愈来愈重要,在我们思考“政府为何推行青年就业培训计划”的同时,“政府是如何推行青年就业培训计划”这一类问题却鲜有人提及。“政府如何推行青年就业培训计划”是一组问题而非一个问题,因为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一连串具体而又互相牵连的问题,其中不但牵涉到“工作”的意义、工种、社会结构、全球就业环境等宏观层面的变迁,而且也涉及到香港政府应以何种措施、推行哪种角度的青年职业训练计划,以及这些措施正在塑造怎样的青年劳工。  相似文献   

8.
“上岸”作为当代青年在“内卷式奋斗”与“佛系式躺平”之间寻求暂时平衡与稳定的权宜之计,是青年在文凭通胀、就业难和个体发展路径不确定性激增的背景下,走向成年个体、探索自我生平的“悬浮”之旅,也是在生命事件“夹缝”中形成自我身份认同与成年社会角色的“两难”之旅。青年在社会时间表与制度结构中,发挥自主性与反思性建构个人生命历程,探索生活方式,寻找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面对“岸”的想象和现实困境,社会应当给予青年试错与探索的机会,营造包容友好的社会氛围,帮助青年寻找“生活之趣”,拓宽“人生之岸”。  相似文献   

9.
在日益“内卷化”的就业市场中,部分青年的择业行为表现出“向下兼容”的特点。通过对15名活跃于就业市场的不同类型青年进行深度访谈,按照就业目的和就业能力将青年群体的“向下兼容”择业行为划分为四大类型,即迂回求进型、价值追求型、精准匹配型、乐天知命型。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不同类型的“向下兼容”择业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剖析。“向下兼容”是青年面对“内卷化”就业市场的变通,政府、学校与社会要在拓展青年职业发展空间、培育积极向上择业观、推进就业信息精准供给、强化就业帮扶四个方面着力,以回应青年群体择业行为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李贺 《就业与保障》2023,(12):118-120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毕业后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内卷化”是一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虽然在教育发展中也无法抑制其产生,但大学生就业“内卷化”现象愈发普遍、严重。基于此,文章简单阐述了“内卷化”的相关内涵,立足于大学生就业“内卷化”现象分析其成因,并以此为基础探究这一现象的消解途径,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1.
儒家文化在中国始终扮演着隐性在场的角色。与之相应,在物质条件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当代青年面临着如何重塑其文化人格的难题。在认真审视日常生活的平庸之后,部分青年选择“儒家”作为其身份想象。这种想象将儒家士大夫的“殉节”作为共情的基础,试图以此汲取其人格中的神圣力量。通过分析造成这一“文化奇观”的心理机制,我们可以发现此类青年的身份想象其实较多立足于诸如“自由”“平等”等文化价值的考量,而其所推崇的士大夫精神实际上已遭到隐性的转轨以贴合现代生活。是故,此类青年的所作所为并不能被单纯理解为儒学的“复活”,反而呈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现代气质及其相关心理诉求。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当代青年在其心灵世界所发起的“逆向突围”。仅以青年而言,这既反映了部分自发形成的“文化保守主义”的面相下所包含的复杂动因,亦反映了当代青年表达其精神诉求时的曲折性与隐蔽性。  相似文献   

12.
在后疫情时代,一流高校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就业的意愿与行动力不断提升。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网络民族志观察和对18名一流高校毕业生的深入访谈,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探究当前青年“上岸”偏好与背后缘由。研究发现,一流高校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就业选择呈现出职业规划缺乏、就业路径依赖、权衡利弊取舍、自我实现赋能等不同类别的出发点。“上岸热”的就业现象既源于个体对资源价值与自身特质的预判与评估,也是社会制度下行动结构与行动后果合力作用的结果。突破青年就业的困境,除了广大高校毕业生的个体努力外,国家、大学与社会应从结构层面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挑战。今天,更为年轻的“90后”已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的主流。他们的整个成长历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又使得他们成了自小就接触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Z世代”。可以说,他们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嗨”的人生体验。但是,这一代人迈向劳动力市场时却遇上了经济转型、竞争加剧、就业困难等现实挑战,一部分年轻人选择消极的方式来应对,而这逐渐成为弥散在青年群体中的一种文化症候。  相似文献   

14.
从平面走向深层论当代中国青年的家庭观念陈亮当代中国青年是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一代,这是感受了太多的震荡、困惑与挑战的一代,是反思的一代亦是浮躁的一代。世纪之交,整个人类社会无论哪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令人炫目的变化,而所有的变化莫不始于观念的更迭和碰撞。...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工智能(AI)迅猛发展,人们在享受AI发展带来的技术红利的同时,不应忽视其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当下就业形势严峻,青年就业压力增大的社会背景下,“AI失业”值得深入研究。“AI失业”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性失业,是指人类劳动力被AI取代而导致的失业。仅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是AI技术应用带来的直接后果,但其深层次原因是AI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虽然当前“AI失业”尚处于初期阶段,其替代效应并不显著,但从长远来看,“AI失业”现象或将变得愈加突出。对当代青年而言,应注意AI加剧青年就业竞争、扩大青年收入差距以及影响青年身心健康等风险。在促进AI发展的同时,要有效防范上述风险,应当从加强青年职业规划和促进青年劳动力素质提升、适当调整未来青年人才培养方向、在产业升级中抑制AI替代效应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着手,以有效应对“AI失业”的风险及挑战。  相似文献   

16.
传承与创新:当代中国青年道德人格的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承与创新当代中国青年道德人格的转型■张佩国道德传统是通过代际差异调适过程中的文化传递而得以传承和创新的。当代中国青年对伦理价值的选择与道德判断的生成,都与文化传递过程中的代际差异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代际差异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的、必然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拓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青年的现代化在代际更替中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航向。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离不开对青年的现代化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这要求我们既要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可大可久”的青春密码,也要着眼于当下,从代际变迁中认识和把握现代化进程中青年群体的主要特征及变化趋势,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青年的现代化的时代内涵。与此同时,还应重点研究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国家各项重大部署中青年人的作用发挥,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返县青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青年创新参与、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与青年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因此,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本刊特邀请六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视野下青年工作的战略性地位”“青年代际变迁与中国式现代化”“返县青年与县域乡村振兴”“青年的创新参与:建设创新环境、培养创新思维”“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青年参与”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学者...  相似文献   

18.
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当代青年在就业选择上出现了过度地看重薪酬待遇,忽视个人未来发展重要性的问题。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家庭环境、现实问题等因素交织影响青年的就业观。为此,可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促使他们更加关注个人未来发展及职业前景。  相似文献   

19.
张颖 《人民论坛》2023,(7):107-109
青年就业力是青年作为就业主体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呈现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它既包括促进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提升的软实力,也包括岗位胜任、职业潜力发挥等硬实力。青年就业力的提升,关系青年群体就业问题的解决,也关系青年劳动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坚持“一个观点”,建立“双向认知”,培养“三种情怀”,修炼“四项技能”,是提升青年群体可持续就业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婚恋问题,是每一代青年人都会面临的人生重大问题.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当代中国青年恋爱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他们告别传统交往模式,走近网络鹊桥,择偶条件在重“情”的同时,也悄然发生着向重“利”的倾斜,情爱表达以及性观念,由委婉含蓄走向大胆直白,日益显现出后现代的特征.当代青年婚恋观,已经从“相对感性单一”向“功利多元”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