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中国妇运》2008,(6):44-45
为促进中国西部贫困大龄女童平等地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国妇联与英国国际发展部合作,2002年11月——2006年11月启动了“中英贫困地区大龄女童技能培训和能力建设合作伙伴”项目。该项目有两个重要产出,一是面向大龄女童开展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训;二是围绕项目实施,开展研究和宣传倡导工作,以提高妇联组织能力建设,探索帮助大龄女童参与经济建设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我国女童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女童受教育的机会与质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90年代,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开展的女童教育行动研究,以解决女童受教育的均等性和有效性为主要目标.与此同时,许多研究者就女童失学辍学的成因、大龄女童面临的教育困境和补救措施、女童上学的家庭投入与收益、教材中的性别偏见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肖杨 《中国妇运》2006,(7):15-17
为使我国西部地区的贫困大龄女童更好地参与社会发展,全国妇联和英国国际发展部共同实施了中英贫困地区大龄女童合作伙伴项目,自2003年正式启动以来,先后在云南省的西畴县和宜良县、四川省的仪陇县与平昌县、甘肃省的天祝县和秦安县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培训和宣传倡导活动,免费为6000多名15—18岁的失辍学女童提供了培训,增强了她们的自尊、自信和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2006年项目将继续为更多的贫困大龄女童提供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剩女"一词的流行折射出大众对当代大龄女青年婚嫁困境的关注.大龄女青年人数剧增、自身具有的优越条件和婚姻市场被"边缘化"处境的落差是"剩女"现象引人关注的重要原因.文章从个人择偶标准和社会结构变迁两个维度剖析了大龄女青年婚嫁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并提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与"剩女"现象相关的婚配模式变迁.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留守女童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农村留守女童作为一个更加需要关注的群体,却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农村留守女童有关的各项基础信息也十分缺乏。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估算了全国农村留守女童的规模、结构、地域分布等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农村留守女童的受教育状况、照料状况和大龄留守女童的就业状况等热点问题。本文还从性别视角出发,分别比较了留守男童和女童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女童的成长──女童专题研讨会综述全国妇联儿童部,NGO女童专题论坛筹备组前不久,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女童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以女童为专题进行研讨还是首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研讨会采取培训、研讨和实...  相似文献   

7.
就学与就业——我国大龄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对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揭示了我国近700万15-17岁大龄流动儿童的现实处境,这部分容易被"湮没"的群体表明流动儿童问题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由于大龄流动儿童处于儿童群体的年龄"上限"、成年群体的年龄"下限",就业和上学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将他们一分为二。就业的儿童月收入不足700元、劳动权益保护无从谈起;在校的儿童因为流动辗转求学又面临学业失败的高风险。  相似文献   

8.
论少数民族地区女童的社会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是女童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历史的积淀和民族文化的渗透对少数民族地区女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特点表现为:1.自我意识程度较低;2.同伴交往特别是异性交往能力较弱;3.独立意识低弱;4.社会知识面窄,知识占有量少。文章指出,要促进民族地区女童社会性的健康和谐发展必须:1.厘清观念,倡导男女平等以优化女童社会性发展的社会环境;2.教育妇女,促进发展,为发展女童社会性而教育母亲;3.改进教学,培养女教师;4.提高女童觉悟。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造就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其中,留守女童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然而已有的研究很少针对留守女童及其问题的特殊性进行专门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留守女童的田野调查,对当地留守女童教育、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留守女童问题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梳理了中国自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出台的女童政策,指出这些政策虽然对女童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与女童的现实需求相比仍存在着差距,未来应该在儿童政策中全面纳入性别视角,妇女政策中增加儿童视角,设立完善的女童政策体系,着力改变不利于女童发展的性别歧视文化,细化性别统计制度并加入年龄、民族、地区、城乡维度,建立问责制,以确保女童能够获得与男童平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以下简称"妇地会")第60届非政府组织论坛于2016年3月14-2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附近的教会中心等地点举行。会议有两个主题:优先主题为"妇女赋权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副主题为"预防和消除一切形式针对妇女和女童的暴力",后者也是对第57届妇地会商定结论执行情况的回顾审查。一、会议基本情况2016年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  相似文献   

12.
新语     
《小康》2013,(10):22
大龄丫头帮,是网友对一群大龄女星的戏称。帮中的女星们虽然已经不复二八芳华,但却还在影视作品中出演丫头年纪的角色。在为产品代言时,大龄丫头帮依然打着"童颜不老"的旗帜,大刀阔斧地秀自己的逆生长之术。在大龄丫头帮面前,丐帮、斧头帮、青龙帮神马的瞬间都弱爆了,真正高端大气又上档次的帮派已横空出世。代表人物:1.赵雅芝赵雅芝50岁时,在《杨门虎将》中饰演了时年20岁的佘赛花。2.刘晓庆58岁的刘晓庆在《隋唐英雄3》中饰演的阿史那燕只有18岁。3.伊能静在《大瓷商》中,44岁的伊能静饰演的卫秋禾大约19岁左右。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儿童工作部坚持以维护女童权益、推动两性平等为目的,在服务内容上注重女童的需求,在服务过程中注重女童的反应,在服务效果上注重女童的受益程度和能力增长,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今后,要进一步强化女童生存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推动有利于女童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出台,开展国内外合作并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改善女童生存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任净 《中国发展》2005,(2):48-50
立足于社区现有条件和管理的"居家养老院",管理方便,运行成本低,符合中国传统的养老习惯,又能解决一部分大龄下岗女工的再就业问题,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推动"居家养老院"不断向高层次演化,有利于实现中国老年人的小康生活.  相似文献   

15.
女童工作是妇联儿童工作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维护女童权益、推动两性平等为目的,在服务内容上注重女童的需求,在服务过程中注重女童的反映,在服务效果上注重女童的受益程度和能力增长。围绕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高性别平等意识,关注女童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开展了大量工作。一、以源头参与为重点,为女童争取法律和政策保障我们积极参与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起草和讨论,提出立法建议,参与执法检查,推动有利于女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在参与起草《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2005~2013年我国118例女童性虐案进行分析,得出两个主要结论:8至14岁是女童遭受性虐待的高风险年龄段;重组、单亲、流动、留守和贫困家庭是女童遭受性虐的高风险家庭。在女童性保护机制中,我国政府主要扮演辅助性角色,这导致女童性虐待预防与干预机制失灵。为保护女童,建议建立性别预算制度,强化政府责任;健全运行机制,建立预防、报告和保护制度;完善配套制度,确保女童性虐待预防与干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7.
作为处境最边缘化的群体之一,残障女童的权利保障面临困境。"错误"生命的预设,会加大残障女童被杀害的风险。即便她们存活在世,也更可能被遗弃或虐待。进入学龄期后,她们遇到的第一道坎是入学难;即使那些在校接受教育的残障女童,亦可能因为糟糕的教育环境而终止学业。现代国家有义务通过引导改变具有歧视性的文化传统、展开有关残障女童的数据统计、完善残障女童权利保障制度、强化残障女童权利侵害的司法救济,来破解残障女童的权利保障困境。  相似文献   

18.
"剩女"是由男性建构的话语,它刻画了一个道德高度污名、物质利益至上、极度自我的大龄未婚女性群落.这种话语建构对未婚女性造成巨大的压力和精神困扰,使她们出现自我认知危机,表现为急嫁和抗拒两种心态."剩女"话语的实质是男性性别统治,是女性在经济、精神、行为方面日益独立和平等,男性感到压力,而有意建构的一种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大龄农村留守儿童却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各项基础信息也十分缺乏.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估算了全国15-17周岁大龄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结构、地域分布等基本情况,并针对大龄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重点阐述了大龄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就业状况、家庭关爱和引导状况等.  相似文献   

20.
择偶,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和文化现象.择偶观和择偶标准往往反映了一个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发展程度.滇中z村的彝族女性择偶标准无疑遵循着从"同类匹配"理论到"资源交换"理论轨迹方向的转变.而正是由于这种转变,带来了其他婚姻习俗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量大龄未婚男性的出现和激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