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要加快全面建设红河州小康社会进程,必须大力实施“四化联动,梯度推进,统筹发展,富民强州”的战略,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农村发展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建设奔腾红河、和谐红河。一、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制约红河州经济发展全局深层次矛盾的战略举措。从全面建设红河小康社会战略上思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关键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但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各地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又不相同,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3.
田治安 《前沿》2013,(9):81-8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抓住新的战略机遇的必然要求。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克服效益、资源和环境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顺利跳出中等收入陷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以合理的价格机制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使之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4.
王爽 《创造》2010,(8):76-77
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七大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式和模式,强调的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余超文 《桂海论丛》2011,27(4):66-7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基于以往以政府主导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提出的科学命题和重大战略方针,而以往地方政府官员围绕GDP所展开的晋升竞争是导致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传统治理模式和不科学的晋升考核体系下,对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出现了偏差,使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付出了高昂代价。发挥对地方政府官员的强激励效应,加快建立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科学的晋升考核体系、调整和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权、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机制、构建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刻不容缓.意义重大。要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破除体制性障碍和制约因素.不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经济增长质量、速度、效益有机统一.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敏正 《思想战线》2008,34(3):105-109
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逻辑看,内生性的经济发展形态是当前的发展阶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选择.内生性的经济发展形态就是通过理论创新和经济实践,将经济系统内不可回避的核心要素内生化,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形态,这是扭转"三高一低"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群众》1996,(6)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之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必须注重转变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9.
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要弱化经济增长指标,以经济调整为主轴,以改善民生、破解制约发展深层次矛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依托,寻找最佳路径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包容性增长。本文主要是从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出发来探究包容性经济增长。从经济增长理论入手,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主要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等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包头市如何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针对制约经济发展的旧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进行剖析 ,提出向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可行措施 ,以利于整个地方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资源和环境约束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平华 《桂海论丛》2007,23(1):40-42
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日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其主要方向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等。  相似文献   

12.
马树春 《桂海论丛》2010,25(2):22-25
在当今社会,百色起义红色资源仍然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要开发利用于党员干部教育之中。充分开发其教育价值,做到内容创新、产品创新和方式创新,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地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3.
车辚 《桂海论丛》2013,(1):81-85
回顾90年余的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变强、由小到大.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执政党,究其原因是其善于对自身的执政生态系统进行变革,在与其他党派的竞争中保持了系统性、整体性、严密性和先进性优势,使党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结构、体制机制与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目标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党执政生态系统的变革不仅有内因、外因的制约,而且政党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熊进 《桂海论丛》2009,25(3):28-32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改变现存事物、创造新的事物的本质力量在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上的表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有效发挥的途径可以具体分为凸显问题意识、优化思维方式、健全创新体制和尊重学术规律.  相似文献   

15.
刘慧玲 《桂海论丛》2005,21(2):48-5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税收的支持。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存在着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也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因此,要使西部地区经济得到更快的发展,就必须调整现行部分税收政策、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制度创新,如制定限制性税收政策和试行生态税收制度,形成完整的区域性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6.
制度创新与我国的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78年以来 ,我国实际GDP以 9 5 1%的速度高速增长。无论是从投入角度还是从产出角度分析 ,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关键因素都是以经济体制变革为主的制度创新。因此 ,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有赖于体制变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制度创新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奇 《中国发展》2001,(1):28-32
本文认为,人类文明的演替与社会进步从来都是与产业结构的创新密切相连与互动的.传统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是在强调对自然的索取以增加经济总量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种产业结构一方面推动着人类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诸多的如资源与环境等发展危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源于对过去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因此它要求重新审视传统的产业结构.作者认为,面向可持续发展,应补充以维护与改善环境为目的的第零产业,和以减少废物排放为目的的第四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产业结构体系.与传统产业的形成比较,现阶段第零产业与第四产业的培育更需要观念创新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刘波 《桂海论丛》2010,26(3):94-97
"十二五"是广西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是广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十二五"时期,广西体制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重点领域改革也面临着新突破。为此,必须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实现公平竞争,充分发挥市场对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高志文  魏钧 《青年论坛》2011,(6):104-108
党的十五大首次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调从主要依靠单纯CDP的增长向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和和谐社会三者相协调的发展方向转变;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包容性增长”理念。这一系列经济增长思想是在符合我国现今发展阶段的国情下提出的。其不仅强调生产关系中分配方式的转变,更强调在“包容性增长”下,人与人的交往、国与国的协调,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人所有国家,使所有社会成员和国际成员都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发达地区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是牵引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从对外贸易的角度审视,尽管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总量快速增长,但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和经济效益不高,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低端。以往依靠税收优惠和稀缺土地资源进行的招商引资,在带动地区经济规模的扩张和外贸粗放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成本上升和资源无法支撑外贸继续发展的副作用。频繁遭遇的各种贸易壁垒,则从国外市场的需求和生产技术国际标准方面,构成了对长三角地区外贸发展模式的倒逼机制。增强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积极探索引资方式的创新,稳步推进“走出去”的多元化战略,建设和完善高效应对贸易摩擦的机制,才能实现经济持续、稳健、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