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一个显著特点是,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表示。  相似文献   

2.
《江西政报》2007,(3):1-1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讲的一段话,也是温总理今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的主题。政府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之义务,有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之责任。只有关注民生才能重视民生,只有真正重视民生才能保障民生,只有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3.
刘超 《江西政报》2007,(12):48-48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是和谐之本。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民生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主题。而"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则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主要着力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发展问题上提到四个更加注重,其中两个与民生直接相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国家对民生的重视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群众关注的重点。如何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相似文献   

7.
刘兴远 《群众》2012,(10):20-22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普遍过上富裕安康生活,是江苏“两个率先”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张廷登 《当代广西》2007,(22):14-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战略部署寄托了亿万民众的新期待,凝聚了执政党的集体智慧,让人心里更加甜美,精神更加振奋。  相似文献   

9.
袁红叶 《云南人大》2009,(11):28-29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沾益县人大常委会在开展监督工作中,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从关注民意、维护民权、保障民生人手,坚持抓重点、求实效,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作为第一选择,从讲真话办实事做起,监督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0.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必须进一步转变作风。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十二道民生“考题”,成为今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用整整一个大的章节,观点鲜明地阐述了加快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地方人大应把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放到人大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要闻     
《今日浙江》2008,(5):5-5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13.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环节。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我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特点、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物质文化生活的新关切  相似文献   

14.
陈立生 《传承》2012,(13):4-5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一直关注民生和重视民生,为改善民生和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发展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民生思想。通过对我党成立以来中央领导集体解决民生问题所做出的探索和发展进行梳理,并将他们分别置入不同的阶段加以解析,试图为我党进一步推进民生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必须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各级妇联组织要紧紧围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协助党和政府解决事关妇女儿童的民生问题、确保平等共享发展成果上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鲜明特点。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的"两创"决定,我省2008年劳动保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统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协助常委会联系公安、民政等政府部门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专门委员会,内司委的工作与民生和社会领域立法息息相关。这里,我结合委员会工作,就社会领域地方立法的问题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在平时工作中能否真正做到“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的执政基础坚固与否。组织部门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关注民生”的干部队伍,积极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西工作时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  相似文献   

20.
巫欣春 《时代主人》2011,(11):28-31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生问题越来越为我们党和各级政府所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我们党就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